返回第582章 玩脱了,声波炼狱  说好的民企,空天母舰什么鬼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582章 玩脱了,声波炼狱

在古往今来的战争中,信息时效性始终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战场上的任何情报都有自己的保质期,可能是几天,也可能是几个小时、几十分钟。

情报从获取传递到前线需要时间,前线证实需要时间,整理后发回需要时间,一套下来几个小时都算快的。

在后方统筹的高级指挥官总会受到时间的困扰,不仅要延迟几个小时收到情报,还必须在短时间内根据有限的信息做出决策。

划时代的改变在于c3i系统的出现,这套让全世界都为之瞩目的信息化集成指挥系统号称能让大统领在3分钟内直接向一线下达命令。

而这一点也成就了了电影中主角动不动就接到大统领电话,balabala什么请听鹰啼之类的情节。

实际中虽受到大量因素制约,但作为信息化走在最前沿的空军,怀恩与预警机一手情报的时差的确可以缩短在2,3分钟以内,通常而言与现场指挥已经没有差别。

但第三舰队并不符合这个通常,尤其是当他们能在1分钟内就刷出200多架飞行物的时候。

攻击命令下达时怀恩不认为会有意外便交由前线自便,放权的同时也给前线指挥官极大的压力。

当36架f15拼命飞行了一半距离、敌方突然多出数百个目标怎么办?

留给他的时间只有3分钟,询问任何人都没用,只能靠自己。

巨大的变数下,大部分指挥官无力去思考广袤的全局,脑子里只剩下两件事:

完成任务、减小伤亡。

当这两件事符合同时达到的条件时,他们就会毫不犹豫的去做。

36架f15选择了扔出中距弹就跑,即使面对仅仅600公里低速低空飞行的目标也没有想过一战。

如果这还能用前一天的教训来解释,那280公里外的23架轰炸机指挥官,兼第2轰炸机联队指挥官托马斯·布西耶尔准将,就是全靠自己掌握的情报和阅历做出判断。

作为一名卓越的全机型指挥官,并且刚刚在去年整合三型轰炸机参加“三色旗”演习,怀恩对他很是放心。

而托马斯·布西耶尔在得知e2发现上千个目标后,立即按顺序做出判断:

-

第三舰队的飞机放飞能力已经被逼出极限,每一分钟可以达到200架以上!-

第三舰队拥有疑似黑洞机库技术,载机量无法用常理衡量;

-

每拖一分钟都将给空军带来极大压力。

托马斯用3秒钟完成思考,然后用2秒钟做出决定:

尽快发射全部456枚鱼叉反舰导弹,扼杀第三舰队以制止其继续放飞蚊蚋!

托马斯随即联络e2:请求预警机引导!

数百枚鱼叉光靠轰炸机自己引导不现实,必须得到预警机帮助。

此时e3b正在引导f15机群发射的288枚aim120,e2便也发出回应允许发射!

上午11时55分,15架b1b后掠翼合拢,爬高到11000米后以1.2马赫飞行到距离第三舰队220公里处展开机翼减速,开始通过转轮挂架释放agm84 block 1c“鱼叉”导弹。

一枚又一枚1吨重的鱼叉不断从释放,然后打开涡喷发动机以0.85马赫速度拖着长长的白色尾迹跟随b1b飞行。

因为b1b此时仍然是以高亚音速航行甚至比鱼叉略快,投放的鱼叉几乎是在同步跟随轰炸机一起前进。

而转轮挂架每一次旋转、导弹自检、轰炸机锁定目标注入信号再到发射约需要11秒多,一架b1b需要足足5分钟才能将全部24枚鱼叉全部投射出去。

在此期间b1b将飞行约80公里,直到离第三舰队140公里时才投射完毕掉头。

15架b1b完全散开专心致志的投放鱼叉,12时整,全部360枚鱼叉投放完毕,轰炸机立刻开始掉头并收缩后掠翼全速撤离。

12时07分,b52h也抵达射程在后方开始释放鱼叉。

因为采用普通多联装挂架,b52h的发射效率反而更高些,发射12枚鱼叉只需要60秒就够了,前探的距离也短得多只有不到20公里。

释放了整整500吨弹药的轰炸机群掉头返航后,托马斯就立刻紧盯手表心中默默计时:

b1b发射的鱼叉因为和轰炸机同时前进将会近乎同时抵达目标,将会在约12时15分创造战果,而b52h发射的96枚稍晚一些,约12时22分集中抵达目标。

中间的7分钟足够留给e2观察第一轮导弹战果、并分配第二轮目标了。

足足456枚导弹,绝对足以摧毁第三舰队主力了吧!

托马斯如此想着,却不知道e2现在正面临着何等境地,更没有察觉到雷达的反应稍微有点不对劲,像是周围的白噪声上升了一格似的。

……

12分钟前,也就是轰炸机群开始投放导弹的时候,288枚aim120撞上了700多架飞机组成的幕墙。

自70年代芯片技术进入实用化以来,到90年代一直处于突飞猛进的状态,aim120的主动雷达引导头已经支持在复杂的环境中辨认出攻击目标,而不是像红外格斗弹一样对着某个目标一拥而上。

但导引头的引导需要弹体机动完成,然而在堪称恐怖的密集阵列中,v1甚至有不小概率直接撞aim120!

况且700多个目标的雷达反射信号汇集在一起,预警机的雷达还能勉强处理,但对一次性的导弹而言就太勉强了,一扫描简直跟被电子干扰攻击没差别。

面对连最严苛的测试中都未曾有过的奇葩情况,aim120也只能保证命中目标,至于是不是自己追踪的目标就别想了,顺理成章的撞上了v1。

处在最前沿充当肉盾和诱饵的v1本就是木板和铁皮制造的廉价产物,机体比蚊蚋还要脆弱的多,随便一枚破片都能让其失控坠落。

而过于密集的阵型虽然挡住了雨点般的aim120,但同时爆炸的破片对己方战机也有不少影响,这可就不是虚空飞行员能解决的了。

地面上的唐文第一次目睹了密度堪比线列步兵时代的空战:

780架战机组成的黑压压城墙像是垮塌一样崩溃,前方的v1稍微受损就失控或者爆炸,极其容易砸到或波及其他v1、战机,像是雪崩一样导致前部的数公里屏障碎裂,形成了更加密集的碎片云。

后方和中心的战斗机、v1虽然立刻朝着四面八方散开,却依旧有不少主动撞上碎片损失掉。

而唐文也刷新了单次战斗中坠机数量:

【我方战斗机被击落!*34】

【我方战斗机被击落!*41】

【我方战斗机被击落!*17】

【我方战斗机被击落……】

……

489架。

此时第三舰队所处海域还下着沥沥小雨,接近500架飞行器形成的残骸就像是黑云般朝着海面下降,就像是瓦解的风暴。

288枚aim120本身就造成了超过100%的战果,更是依靠碎片继续带来杀伤,780架飞行器顿时消失掉了63%!

不过……唐文查看详细数据:

v1损失:430枚;

蚊蚋损失:47架;

隐身雨燕损失:12架;

抛掉v1,aim120对主力战机的杀伤率降低到了20%!

不过这次饱和攻击又干扰了唐文的判断:

第一波攻击就如此庞大,投入的总数怕不是高达200、300架以上飞机?后续的导弹都说定在路上了!

于是v1、蚊蚋、和隐身雨燕的弹射始终一刻不停。

到了12时,五分钟内第三舰队又弹射了980枚v1、160架蚊蚋和32架隐身雨燕。

截止到12时05分,又弹射了相同数目的飞行器后,此时空中已经有了2698枚v1、477架蚊蚋、以及100架隐身雨燕,共3275架飞行器!

在近乎于疯狂的10分钟不停歇输出以后,还没等到攻击波的唐文才停下v1弹射,但还是继续弹射隐身雨燕。

停下并不只是因为开挂太过分的心虚,还有到现在他的感官也受到了严重影响:

有谁见过3000多架飞机挤在一起的场面?

由于v1的飞行高度只有2000米,10分钟根本不够散开,整个云层以下空域几乎全都是数不清的飞行器!

此时太阳差不多也是最强烈的时候,然而3000多架飞机形成的屏障人为制造出了阴影,甚至连庞大的第三舰队都被遮蔽了大半阳光。

乌央乌央的飞机布满了整个天空,不仅带来的是视觉震撼还有听觉!

2698台汽油脉冲发动机有节奏的隆隆声和近600架战斗机喷气引擎的轰鸣混合在一起,连厚实的钢铁战列舰都在颤抖。

一心备战的唐文放飞时忽略没察觉到,此刻只感觉耳朵跟聋了一样,整个胸腔内部脏器都在由内而外震动并且极度犯恶心,大脑从未有过的晕眩近乎失去意识!

异样的感觉太过强烈,几乎是一瞬间就击垮了他身体内的平衡状态。

在身体崩溃之前,唐文拉着舰娘瞬间从舰桥消失,留下一脸茫然毫无反应的吕特晏斯停留在原地。

吕特晏斯并不知道现在发生了什么:

2698枚v1的发动机在十几平方公里内的低空同时启动,层层噪声不断迭加,由内而外产生了约0.5秒周期的有规律爆轰波,简直就是前所未有的声波攻击武器!

并且噪音的迭加波峰并不在中心,而是在向外扩散后的某一个距离,此时机群中高空分贝数达到了180分贝,扩散到海面后更是超过了210分贝!

而近距离测量土星五号发射时的噪音,也不过200分贝!210分贝更是核爆超压峰值的数据!

之前数百架战斗机出击时至少有30分钟来充分反应和散开,聚集时也早就离开海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