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嘉庆年间的清廷官场了,一举扫除了乾隆老狗时期的举国皆贪,各省巡抚高官都逐步替换为“清官廉吏”。
现在的山东巡抚岳起,便是乾嘉两朝有名的清官,甚至还是上了史书记载的“清廉”。
这货十年前升官奉天府尹,因为前任府尹贪赃枉法被革职,所以一到府衙,便命人将大堂、居室以及室内陈设器具、用具等,全部洗涤一遍,以示不与贪官同流合污。
然后……
就没有然后了,岳起坚持做他的“清官”,坚持了一辈子,但治理地方?那关他屁事。
历史上,这家伙能查到的政绩就是清廉节俭,清廉是真清廉,节俭也是真节俭,死后都没留下什么家产浮财。
嘉庆都觉得这货真是好官,下旨把他往江苏调任,治理江苏的贪腐之风。具体有没有效果不知道,因为岳起去了以后,似乎干了一些事,又似乎什么都没干。
江苏官场受到岳起影响,确实不搞奢侈之风,但各地官员该贪还是贪,百姓该苦还是苦。
却说英和拿到山东清军的指挥权,立刻便调令山东的登州镇、兖州镇两个绿营,外加青州驻防八旗军,全部来到济南府统一集结调动。
山东作为衍圣公老家,这里文风鼎盛,经济繁荣,产粮在北方也属于大头省份,所以绿营的驻军兵力很少,只有两个镇,加起来也才不到1万8千余人。
就连青州将军,都在乾隆中期遭到裁撤,仅留一个青州副都统驻扎,因为实在没有必要,这里太安逸了。
要说迄今为止,这里唯一出过的乱子,可能就是乾隆二十多年前爆发过的清水教起义了。
清水教属于白莲教在山东的分支,整场起义的规模不算很大,持续时间不过一月,但它的爆发时间刚好是乾隆老狗最志得意满的盛世时期。
对当时的乾隆而言,无疑是一场啪啪打脸的起义。
乾隆老狗恼羞成怒之下,将剿贼太慢的兖州镇总兵格杀。
这也是兖州镇总兵唯一一个因为剿贼太慢,而被砍了的典型。
英和的调兵命令下达,山东驻扎的各镇绿营、八旗军全都不敢怠慢。二十年前刚有总兵因为慢了一点就被砍了,他们愣是连粮草都没带多少,便带着军队往济南府匆匆赶去集结。
济南府短时间内,集结了接近四万大军,英和又同时下令拿出钱粮搞募兵团练,备战守城。
这么多的军队,还有要募兵操练的团练乡勇,济南府的粮草很快就有些捉襟见肘。
没办法,毕竟山东的粮草不止要给自己,还要供应北京城,当然会不够用。
没有粮草怎么办?
当然是往曲阜县,找衍圣公府要了。
衍圣公府受了我大清那么多恩荣赏赐,现在大清陷入危难了,肯定要连本带利的全都偿还回来。
当代衍圣公叫孔庆镕,这家伙七岁袭的爵,到今年也才刚年过十五,毛都没长齐,就面临清廷一而再,再而三的勒索敲诈。
之前江南还没丢完,清廷就已经在找衍圣公府要钱要粮食。等江南全没了,清廷又变本加厉要钱要粮,就连英和南下徐州,都得管衍圣公府资助军粮。
可以说,衍圣公府已经快被清廷给掏空了,粮食早就拿不出来,前面给的很多都折换成了银子。
英和派人往曲阜要粮,没粮就给银子。虽然衍圣公府一直哭穷,也确实是被掏穷了,但英和可不管那么多,给不出银子,他就抢人抢粮抢钱。
衍圣公府完全不敢反抗,他们虽然处于济南府和徐州府的中部,可汉军还没杀进山东,他们还是只能乖乖认命。
不过,认命的同时,又在暗中盘算着。
只要汉军一杀进山东,杀到曲阜县,他们就立刻举县投降大汉。
这狗日的大清,谁爱待着谁待着!
不光“世修降表”的衍圣公府被逼的没办法,想要盘算着投降,运河以西的曹州府,同样也有一帮人正在密谋筹划。
明面上,他们都属于零散的农户、杂役、小工,但暗面里,他们又有一个统一的活动组织。
——天理教!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