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63章 东溟回归,佛法东传  镜穿诸天从射雕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

数日之后,一艘艘五牙大船停靠在东溟海岛旁边,从上面走下来一个个穿着官袍的人,单美仙母女带着东溟派众人与其完成了交接。

然后,她带着女儿以及几十个侍女,载着这些年积累的财富,返回中原,至于东溟派剩下的人,已经不关她的事了,以后的东溟岛属于朝廷。

……

洛阳,贞观殿。

宋缺伏在案上,看到一封奏折,嘴角微扬,露出淡淡的笑容。

天下初定,他也不得不暂时放下武道,一心扑在政事上,看到下面人上的奏折,上面提到了东溟派,他忽然想起了当初宋阀起家的那段时间。

若非有东溟派的武器供应,宋阀也不能顺利完成扩军,进而拿下蜀地作为大本营。

这份情,他一直记在心上,既然对方这么上道,他也不吝赏赐。

“来人。”

下一刻,便有宫人上前候着,“陛下。”

“命尚书省拟旨,封单氏为五品东溟夫人。”

“诺。”

刚回到洛阳住下的单美仙母女收到朝廷旨意,一下子被这个巨大的惊喜砸晕了,五品诰命夫人代表着单美仙以后就是有官方身份的人,有了这个护身符,她们的日子会过得更加安稳。

接到圣旨后,单美仙朝着皇宫的方向,再三叩拜,待宫人离开后,她激动的哭了出来,自从当年那件事发生之后,她的心里就一直没有安全感,直到这一刻,有了这份诰命,她的心才彻底放下。

……

东瀛小岛。

一艘艘船只靠岸,紧接着,一个个穿着僧衣的和尚从船上走下来,年轻的小沙弥望着荒无人烟的海岛,不解的问道,“师傅,我们为什么要冒着远渡重洋的风险,来这海外蛮夷之地?”

老僧听到这个问题,深深的叹了口气,“阿弥陀佛,中原已成是非之地,佛门灾劫到来,只有这蛮夷之地才能供奉我佛。”

小沙弥似懂非懂的点点头,学着师傅的样子口诵佛号,“阿弥陀佛。”

吴国灭佛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对佛门的影响也是空前绝后,以前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宇文邕灭佛,都只是割据政权行事。

就算是后世的唐武宗以及后周柴荣灭佛也都是一部分北地政权推行此事,因而使得灭佛之事很不彻底。

但这次,宋缺以开国君主,大一统的国家推行此事,纵然下面官吏执行有偏差,但大势之下,佛门的势力受到前所未有的打击。

无论是在南方还是北方,各处官员都在清查寺庙田亩,查抄寺庙钱粮,逼迫青壮僧人还俗,甚至在南方,官府执行的更加彻底,因为这是宋缺起家的地方。

而恰巧,南方正是佛门势力最为雄厚的地方,这一切还得追溯到前朝梁武帝崇佛,一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道尽了多少世事的兴衰,其中也可以看出佛门势力的强大。

但是现在,这些情况都得到了遏制,佛门的钱粮,人口,田亩能极大的补充新朝的财政空缺,即使有官员信佛崇佛,但面对这黄澄澄的金子和铜佛,没有几个人能淡定。

在钱财面前,佛又算得了什么?

敢问佛祖,他有几个师?

就算是朝廷吃大头,下面的官员拿小头,也是一笔极为可观的收入,这便是堂皇大势,上下一心的推行下,灭佛的意志得到了极为彻底的实行。

可谓是,佛门跌倒,朝廷吃饱。

积蓄了数百年的钱财,没能献给佛祖,全都便宜了朝廷。

这样的大礼包,可遇不可求,韭菜也只能割这一茬,以后,佛门再想积蓄这么多钱粮已经很难了,就像是宋明以来,没有君主再盯上佛门。

为什么,还不是因为划不来,佛门的钱包都被前面的皇帝榨的差不多了,就算是有寺庙很有钱,但要为了这些钱去动摇民心,得不偿失。

当信仰大行其道,在一定程度上,信仰也是民心的一部分。

原本,道门也是能做到,一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葬送了东汉王朝,再到后面的五斗米教,道门便逐渐躺平,主打上层路线,该宅的宅,该炼丹的炼丹。

宋缺崇道抑佛,也不会有东汉的黄巾之乱,因为现在的道门四分五裂,有楼观道,茅山宗,天师府等等一系列道门大宗。

这些教派路子都不一样,很难拧成一根绳,自然也造不起来反,道门也失去了群众根基,压根成不了事,因而,宋缺才不担心道门会成为隐患。

当然,也不是没有缺点,吴国若有后继之君沉迷于炼丹修仙,不问朝政也是极有可能的,只不过,一旦出现了这样的人物,就算是道门不兴起,也改变不了什么。

就这样,在吴国灭佛的背景下,中原佛法东传,给这荒芜的东瀛小岛带来了文明的曙光。

圣僧来了,东瀛就雄起了,佛法来了,东瀛就太平了。

东瀛各地的割据势力听闻有大批中原僧人东渡而来,也顾不上还在开战,争先恐后的派人迎接中原高僧,在东瀛,中原人就是高人一等,他们就是文明的象征。

不过,有能力东渡过海的僧人以前都是在财力雄厚的寺庙生活,他们认字,还有各种各样的生活技能,从某方面来说,这也是现在落后的东瀛人急需的东西。

假如没有中原的影响,这东瀛小岛,就算是过上几千年,也衍生不出璀璨的文明,他们的眼界就只有那么小,见识只有方寸之地,自然孕育不出深厚的文明传承。

于是,离开中原,佛法在这片土地上生根,深深影响了日后的东瀛。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