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他们並非朱允炆的娘家人。
“王爷。”
“臣愿意誓死听从王爷之令。”
蓝玉与常茂当即表態道。
直接表明了效忠的態度。
“魏国公。”
“妙锦如今是本王的妻子,你也是本王的大舅哥,同样也是自己人。”朱应笑了笑,又看向了徐辉祖。
“臣。”
“誓死效忠大明。”
徐辉祖一脸正色,当即对著朱应一拜。
相比於蓝玉他们直接表態效忠朱应,徐辉祖则是更为沉稳,效忠大明,效忠皇帝,这才是他的本心。
或许。
也能够理解歷史上徐辉祖为何会那般忠诚朱允炆,哪怕是遭受到了朱允炆百般的不信任,他也是誓死效忠,最终落得一个被朱棣圈禁之局。
说到底。
在承继了魏国公的国公之位后,徐辉祖就承继了徐达对大明的忠诚。
他效忠的是大明,是大明的皇帝。
对於徐辉祖此番表態,朱应也没有多言,而是点了点头。
因为这等表態也是宣告了一点,他会忠於自己。
未来的大明帝国,必然是属於朱应的。
论身份,根深蒂固,根红苗正,无人可以爭锋。
论威望,威震天下,根本无人能够与他爭。
“还有诸位出身淮西的將军们。”
“自本王的外祖父开始,你们就天然与本王绑在了一起。”
“本王兴,诸位兴。”
“诸位都是自己人,本王也不说什么废话了。”
“以后。”
“只要你们恪守大明律法,本王,不会薄待你们。”
“应属你们的,自是你们的。”
“如若诸位对民间百姓巧取豪夺,欺压无度!本王绝不会容忍。”朱应又看向了殿內的一眾淮西,带著一种严厉告诫的语气。
上位者。
亲属可用,但不可骄纵太过。
否则必有大祸患。
而听到朱应的话后。
殿內眾將全部都是心底一震,急忙一拜:“臣明白。”
“今日。”
“太子已经下旨了。”
“吕氏所生三个儿子已经全部剥夺皇族身份,发配琼州。”
“至於吕家,当灭九族。”朱应又开口说道。
“太子英明。”
“吕家,吕氏,他们都该死。”蓝玉当即说道,一脸高兴。
“如此。”
“姐姐的仇也是可以报了。”常茂也是激动点头,不过等他回过神来:“那王爷,吕氏如何处置?”
朱应冷冷一笑:“直接让她死,太便宜她了,等殿试之后,本王会让她亲眼看著她吕家的九族如何看她的。”
“王爷英明。”
“吕氏此人如此阴毒,让她亲眼看到全族覆灭,想必也是一番折磨。”常茂笑著道。
“吕氏,吕家。”
“早该是此结果了。”
“此番能够揭开,也是多亏了梁国公。”
“若非梁国公让允熥去告诉皇上,或许今日我哪怕归来了,也要耗费时间去对付吕家,而不是如此简单了。”朱应笑著说道,对著蓝玉夸奖。
听到这。
蓝玉鼻子都差点翘起来。
“王爷。”
“当初其实第一次在辽东见到你的时候我就认出来了,只是不確定。”
“毕竟当初是亲眼看著你下葬的。”
“没想到皇后娘娘竟然布下了一个如此大的局。”蓝玉笑著回道。
“是啊。”
“那时候我们就说王爷这一双眼睛太像雄英了。”常茂也是连连附和。
此间。
这些淮西將领来到了府上,也是一片热烈。
待得过去了一个多时辰,这些將领才不舍的离去。
不过每一个离开时都是带著喜悦的笑容。
显然此番前来是得到了他们想要的。
待得他们离开后。
“主上。”
“以前属下想不明白这些骄兵悍將怎么忽然就变了人似的。”
“如今彻底明白了。”刘磊十分感慨的说道。
同样也是充满了自豪。
“毕竟。”
“唯有我能够让他们活命,如果没有我,他们未来的路必死。”朱应缓缓开口道。
“这是为何?”
“他们可都是朝廷重臣,手握大权的勛贵。”刘磊十分不解的问道。
“一朝天子一朝臣。”
“太子虽然能够庇护他们一时,但庇护不了他们一世。”
“他们天生就站在了吕家与朱允炆的对立面,如若我没有回来,那允熥就不可能去揭发吕氏,同样也斗不过吕氏。”
“一旦让朱允炆成了未来的储君,会是怎样的结果?”朱应淡笑著反问道。
只是这样一分析,刘磊也是立刻明白了。
“他们离了主上就活不了。”
“淮西便是主上的母族,也是彻底与主上绑死了。”刘磊似懂非懂的说道。
“你说得对。”
“以后我们无需在大明之外立国了,也无需浪费这些时间去忙活了。”
“未来我要做的就是给整个大明操刀,改变大明。”
“而想要改变,必是血流成河,而我手中自然也需要刀,这些淮西將领天然就是属於我的人,作为刀,再合適不过了。”朱应缓缓开口道,心中已经有了如何用这些淮西將领的方向。
改革。
便意味著血洗。
这些淮西虽然手握权柄,但没有文臣那种狐狸老子,用来作为刀再合適不过了。
正在这时!
“报。”
“启稟主上。”
“诸位殿阁大学士,六部尚书,还有朝堂上的一些侍郎,在府外求见。”
肖汉快步走来,带著一种急切。
闻言!
朱应脸上也是带著几分无奈之色。
在皇宫离开时,朱应就预料到了这等局面,自己是皇长孙,未来铁定的皇位继承人,这些朝臣们自然会分批来恭贺的。
这也是官场相交的礼仪。
更是他们要试探未来朱应对朝堂群臣的態度,他们自然都不会缺席。
“让他们都入府吧。”
“我在此等候。”朱应对著肖汉说道。
“是。”
肖汉立刻快步退下。
不一会。
便是十几个朝堂的重臣来到了大殿內。
每一个身份都不低。
大学士。
尚书。
侍郎。
御史。
可谓是门庭若市。
而朱应自然是保持风度的接待。
…………
翌日!
奉天大殿!
今日。
不同於以往。
宽阔的大殿內放著几十张桌椅。
百官也未曾匯聚。
只是来到了武臣侯爵之上的勛贵,还有殿阁大学士,尚书,侍郎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