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调皮的兔子
在魔都又停留了两天后,江倾道别朱龙返回庐阳。
虽然王憷然给他发了许多消息想当面感谢他,但是行程上太紧,他就推到了下次再说。
送珠宝的举动,不过是他借此告诉一些人,王憷然与他关系不同寻常。
毕竟是自己的粉丝,认识这么久了,如今他们也算是朋友关系,他觉得还是有必要帮这个乖巧的姑娘避免一些麻烦的。
而且,不过是随手为之的事情而已。
回到庐阳后,江倾像一枚精准的齿轮重新嵌入了高速运转的机器。
网上的喧嚣,那些关于宝格丽晚宴的讨论、关于他与王憷然的各种猜测,都被他利落地抛诸脑后。
他迅速切换回工作状态,重点放在大模型团队上。
公司内,许多人都在私下讨论咱们江总怎么今年突然变得这么勤劳?
江倾在大模型团队所在的办公区加了个座位,跟员工们坐在一起办公。
玻璃墙内,他不再是晚宴上那个穿着随意的焦点,而是换上了简洁的深色t恤,专注地盯着面前数块屏幕上瀑布般流淌的数据流,复杂的模型结构图。
“c3层的逻辑推理模块,在长序列处理时,仍然有大约万分之三的概率出现方向性偏差。”
张彬指着屏幕上一条异常陡峭的曲线,眉头紧锁。
“虽然是小概率,但在某些高精度应用场景,比如医疗辅助诊断,这个偏差可能会被放大。”
江倾双手撑在桌沿,身体微微前倾,目光锐利地扫过屏幕上的每一个节点。
“底层架构的优化方案推进得怎么样了?之前提到的【注意力残差反馈环】设计,测试结果出来了吗?”
“出来了,江总。新架构下,基础逻辑推理的稳定性提升了两个数量级,但计算开销也相应增加了近15%,我们正在做平衡性调优。”
另一名工程师迅速调出另一组数据。
“计算开销可以接受,稳定性优先。”
江倾语气果断。
“把新架构先在c3层做小范围集成测试,重点监控那个万分之三的偏差点。同时,启动b计划,准备两套备用的纠错机制,一套基于规则库,一套基于实时动态评估,看哪个在极端情况下响应更快,代价更小。”
他的手指在键盘上快速敲击,调出代码仓库,精准地定位到几个关键函数模块。
“这里的参数边界值设定得太理想化了,现实世界的输入往往有毛刺。把边界模糊化处理,加入一个动态适应层,让模型自己学会在临界点犹豫一下,而不是武断地跳变。”
“明白,我们这就调整。”
一旁的数名核心工程师齐声应下。
讨论持续深入,从算法原理到工程实现,从概率分布到硬件瓶颈。
江倾思维极其敏捷,总能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的症结,或者提出一个颠覆性的解决思路。
办公室里除了键盘敲击声,鼠标点击声,就是他清晰沉稳的指令分析,偶尔伴随着团队成员恍然大悟的应和或激烈的技术辩论。
空气里弥漫着高度专注的氛围。
直到九月的秋风开始吹散夏末的燥热,中科大的校园里重新注入了蓬勃的生气,江倾的节奏才稍稍放缓。
他多了一项每月固定的行程,回学校给那群师弟师妹们上公开课。
也算是他个人比较喜欢干的一件事。
跟年轻人多待待,心情也会更轻松些。
9月2日,周五。
距离两点开课还有半小时,能容纳近三百人的阶梯大教室已是人头攒动。
过道上加了临时塑料凳,后门与两侧的窗户边,也挤满了伸着脖子的人。
嗡嗡的交谈声、书本纸张的翻动声、还有空调努力送风的呼呼声,交织成一片充满求知欲的背景音。
“还好来得早,抢到了中间位置!”
“听说上学期有人提前两小时来占座……”
“江博士讲得是真好啊,又深入又幽默,完全不会觉得枯燥。”
“那是,也不看看是谁,技术大牛本牛!”
“嘘……别吵吵,快开始了!”
两点整,教室前门被推开。
穿着简单衬衫长裤的江倾走了进来,手里只拿着一个轻薄的平板电脑与保温杯。
他脸上带着惯常的温和笑意,步伐从容。
“下午好。”
他的声音透过麦克风清晰地传到教室每个角落,成片的问好声此起彼伏的响起。
嘈杂声很快便平息下来。
“上学期我们聊了人工智能的童年,从符号主义到连接主义的蹒跚学步。”
江倾将平板放在讲台上,环视全场。
“今天,我们谈谈它的青春期,一个充满活力飞速成长,但也伴随着各种叛逆和烦恼的阶段,我称之为【ai进化论】。”
他从alphago战胜人类棋手的历史性时刻切入,讲到深度学习带来的爆发式增长,再过渡到当前ai展现出的惊人能力与同样惊人的缺陷。
讲述逻辑严密,深入浅出,将复杂的技术概念用生动的比喻与贴近生活的例子诠释出来。
讲到gpt-3写出的莎士比亚风格十四行诗时,他模仿了几句,惟妙惟肖,引得教室里笑声不断。
讲到ai画图工具生成的诡异“多指怪物”时,他无奈摊手的样子又引来满堂哄笑。
“所以,进化并非只有光明面。”
江倾收敛笑意,语气变得严肃。
“能力的提升也意味着责任的加重,边界的模糊。当ai开始能模仿人类的语言、创作甚至进行简单的推理时,我们该如何界定它的意识?或者说,它真的需要意识吗?还是说,我们人类只是在用自己有限的认知,去投射一个我们期望的幻影?”
他抛出的问题一个比一个深刻,引发台下阵阵沉思的低语,沙沙不停地笔记声。
互动环节永远是课堂的高潮。
学生们的问题五八门,从“ai是否会彻底取代程序员”到“如何防止ai被用于制造深度造假和网络攻击”,从“ai艺术是否有灵魂”到“机器伦理的立法困境”。
许多提问都是老生常谈,但经久不衰,被反复提及。
江倾站在讲台中央,仿佛是一座智慧的灯塔。
他耐心倾听每一个问题,时而点头,时而微微皱眉思考。
回答既专业严谨,又没有高高在上的说教,更像是在进行一场充满启发性的对话。
他总能从提问者的角度出发,将复杂的问题拆解,用对方能理解的语言解释清楚,并常常引导出更深层次的思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