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40章 辉远传媒注资60亿,7000万美元谢红  文娱大佬竟是金融巨鳄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天12月1日,清晨。

当京城新的一天开始时,昨晚辉远大厦外群星璀璨、媒体狂欢的盛况,已然通过电视信号传遍全国,成为了街头巷议的焦点。

人们都在惊叹这家内地企业不可思议的号召力,并对今晚《还珠格格》的首播和楚若琳新专辑充满了期待。

早上八点,许多城市的音像店还未开门,门口就已排起了队。

“哎,昨晚电视里看到mv片段,若琳在里面的古装造型真是太美了!”

“我也看到了!听说是今晚《还珠格格》里她的造型,那温婉端庄、大家闺秀的气质,像是从画里走出来的!”

队伍里,一个扎着高马尾、背着帆布包的十八九岁女生,正激动地扯着同伴的袖子。

“歌也好好听!那首《雨蝶》开头‘爱到心破碎,也别去怪谁’,我昨晚在电视里一听就爱上了!”

同伴笑着点头:“我早记下了!今天必须买到专辑,晚上守着电视看《还珠格格》。”

楚若琳的歌迷们正用行动证明着这份狂热……

上午九点半,辉远大厦11楼会议室,咖啡的香气氤氲在空气中。

顾俊辉热情地迎上前与刚抵达的光华集团郭总一行人握手。

“郭总,辛苦了。昨晚那么晚才到,今天一早又请您过来开会,实在是过意不去。”

郭总笑着握手:“俊辉,都是为了工作嘛。下午的发布会,还有晚上的大庆典,千头万绪,我们早点把事谈妥,才好安心去忙后面的大事。

不过啊,这么连轴转,到了我这个年纪,还是有点感到疲劳了。”

“郭总,说笑了。您正当年富力强,四十多岁,正是经验、魄力、眼光都处于巅峰的时候。”

“哈哈,岁月不饶人啊。”郭总摆了摆手。

“每次看到你这样的轻年才俊,都觉得自己真的老了。”

轻松的氛围铺垫好后,郭总转入正题。

“说真的,俊辉,香港这次,打得真是漂亮!雷霆万钧,尤其是最后应对大华银行的反制,堪称经典。

黄祖耀董事长在东南亚也是声名显赫的人物,这次算见识你的利害了。”

“郭总过奖了,不过是抓住机会,顺势而为罢了。这也离不开你们光华集团和星展银行在东南亚的鼎力配合。”

说完,顾俊辉对一旁的田甜点了下头。

田甜立刻将几份制作精美的资产清单分发给郭总及其助理。

“郭总,您请看。这是我们为辉远传媒的未来,预先拿下了一些标的。”

郭总仔细翻阅,越看越是心惊。

日本部分(估值约20亿美元):being唱片公司(53%控股)

对角川书店、东映动画等重要影视内容制作商的持股均超20%。

数家大型动漫工作室及出版社的控股权,吉卜力工作室(宫崎骏)持股超20%

多家地区性电视台、广播电台及主流报纸媒体的重要少数股权(三菱财团旗下)

香港部分(估值约10亿美元):亚洲电视(atv)绝对控股权。

嘉禾影业控股权(含庞大电影片库),王晶“最佳拍档”电影公司。

无线电视(tvb)34.9%股权(与邵逸夫方并列第一大股东),邵氏兄弟旗下20家优质影院所有权(遍布香港及东南亚)。

《明报》、《星岛日报》、《东方日报》、《苹果日报》等报业集团的控股权

《yes!》、《香江周刊》、《紫荆财经》杂志。

“了不得,了不得啊!”郭总忍不住拍案叫绝,眼中满是钦佩。

“角川、吉卜力、tvb、邵氏院线……

俊辉,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媒体公司了,而是在构建一个覆盖文娱全产业链的帝国雏形!

尤其是在日本,这么短时间渗透如此之深,简直不可思议。

看来接下来,辉远传媒在东南亚的扩张,已是箭在弦上了。”

顾俊辉点头,“这些只是基础框架,要真正产生协同效应,并进一步向东南亚、韩国、台湾等地扩张。

我们需要更多的资金注入,初步预估,需要60亿美元以上。

这60亿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30亿美元,是资产注入款,用于将清单上的资产(日本20亿+香港10亿),从辉远金融正式并购进辉远传媒。

第二部分,另30亿美元是纯粹的运营扩张资金,深化日、港业务,并开拓东南亚、韩国、台湾市场。”

郭总没有马上搭话,和身旁的助理商讨了一下才说道。

“60亿美元不多,毕竟日本经济最强,加上香港的底子。韩国、台湾和东南亚相对弱些,30亿运营资金分配过去也够了。”

顾俊辉:“这些布局,我打算在明年上半年之前就完全实施好,这算是第一阶段吧。”

“俊辉,那第二阶段有什么方案?”

“第二阶段准备在明年下半年开始,目标是进军欧美市场。重点自然是好莱坞,七大制片公司中总有经营不善或寻求重组的,比如米高梅。

此外,欧洲优质的独立电影公司、有影响力的报纸传媒,甚至地区性电视台,都是潜在目标。”

郭总听完,“理当如此。既然要做全球布局,亚洲市场扎稳了根基,下一步往欧美走是必然的。

只是……欧美市场不比亚洲,不管是收购好莱坞公司还是整合欧洲媒体,这资金量恐怕小不了。”

“郭总,您说的对,后续投入会比现在更大。不过我们先把这60亿美元的注资落地,把亚洲的‘基本盘’做扎实。”

说着,顾俊辉指向资料上的的股权架构图,“说到注资,按照辉远传媒现行的股份架构,管理层及艺人持股池独立持有10%,这部分股权永不稀释。

我们双方持股的是剩余的90%,比例为二比一。

因此,这60亿美元的新注资,按比例辉远控股出资40亿,光华集团出资20亿。”

郭总听到“20亿”,脸上的赞叹很快化为苦笑了。

“俊辉,我非常认可辉远传媒的布局。但我们光华集团出资这20亿美元,眼下是有点困难。

你知道的,现在金融风暴下,集团内各大家族现金流都紧张,内部保守声音很大。

我尽力周旋,10亿美金,这是我的极限了。”

顾俊辉听完,沉吟片刻后,提出了一个新方案。

“郭总,我明白您的难处。既然你们现金压力大,那我们调整一下。

总注资额60亿美元不变,但出资比例我们改一下:由我的辉远控股出资45亿,光华集团出资15亿。

您这边15亿中,只需要支付10亿现金。剩下的5亿差额,不必支付现金,可算作辉远控股提供给你们的借款。

这笔借款,可以用光华集团在东南亚持有的部分优质矿产、港口资源的未来收益权或购买权作为合作基础。

这样一来既能缓解你们当下的压力,也能为我们双方在这些领域的合作,创造一个更紧密的纽带。”

这个新方案让郭总陷入了深思,自家集团这边10亿美元现金已经是极限。

而顾俊辉这方案,等于是辉远控股借5亿给他们来避免股权被大幅度稀释,要的回报是未来资源的合作权……

想着眼下经济环境不明,这些实体资产的运营和变现确实面临压力,如果能将其权益转化为辉远传媒这样高速成长的股权。

似乎也不失为一条出路?

如果不同意,股份被稀释过多,将来肯定会后悔。

他沉吟良久,示意助理立刻与新加坡总部进行沟通,汇报这个新方案。

在等待的过程中,顾俊辉问起东南亚的传媒市场情况。

“郭总,我们辉远传媒接下来要深耕东南亚,哪些地区的华语文娱接受度更高,适合先突破?”

“要说华语的基础,还是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最扎实。新加坡作为金融中心,文化辐射力强,对周边菲律宾、泰国、印尼的华人圈子影响也大。

当地华人更认新加坡出品的华语内容,不管是剧集还是综艺。

不过近几年,制作竞争力弱了不少,这倒给我们辉远传媒留了机会。”

顾俊辉笑道:“我小的时候,新加坡的电视剧在内地非常火!就说《人在旅途》,那主题曲现在想起来还很有印象。

当时一家人围在电视前看的场景,还挺清晰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