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如同一块巨石投入水中,帐内顿时起了波澜。袁绍脸上的笑容僵住,袁术、刘焉亦是怔在了当场。
孙坚第一个跳出来,大声附和道:
“曹廷尉所言极是!本太守愿推举武睿侯为盟主,当初武睿侯便统帅天下官兵负责平定黄巾,如今,也唯有武睿侯能够担此大任!”
孙坚本就受李昭提携,此刻表态毫不迟疑。
这时,鲍信、孔伷、管承也连忙开口道:
“我等附议!有武睿侯统领,联军必能所向披靡!”
坐在前排的幽州牧李辰点头道:“本州牧虽为武睿侯之弟,但是举贤不避亲,武睿侯当为联军盟主!”
冀州牧蔡邕也看向众诸侯,郑重道:
“武睿侯骁勇善战,败鲜卑、灭黄巾,守洛阳,天下皆知,为盟主当没有异议!”
一时间,还未等李昭开口说话,足有一半的诸侯站出来都支持李昭为联军盟主。
袁绍、袁术、刘焉虽然心中不爽,但是,也不得不承认,联军中有李昭在,他们根本没有机会担任盟主,实在是李昭的功绩彪炳与履历的豪华让他们没有与李昭争夺盟主的底气与面皮。
帐内支持李昭的呼声愈发高涨,袁绍看着半数诸侯起身附议,心知大势已去,再争下去只会自取其辱,索性顺水推舟,起身拱手道:
“武睿侯功绩、威望皆冠绝群雄,本州牧也愿推举武睿侯为盟主,统领联军,共讨董贼!”
袁术、刘焉见状,虽然心中也有不甘,但是也只能跟着表态道:
“我等附议,愿听武睿侯号令!”
“这……今日帐中皆是天下英雄,本侯何德何能担任盟主,本初州牧设盟营,功高劳苦,又出身四世三公,也是盟主人选啊!”李昭忙起身,推辞道。
袁绍听着李昭的话,当即嘴角抽抽,他感觉李昭在讥讽他,袁绍忙对李昭道:
“武睿侯谬赞了,这是本州牧应该做的,武睿侯面前,本州牧不敢班门弄斧!”
“这…好吧!”
李昭闻言,又看向刘焉,道:“荆州牧乃是汉室宗亲,德高望重,值此汉室危难之际,也可为盟主啊!”
刘焉听着李昭这话,心中倒是意动,也感觉自己有资格为盟主,但是,看着周围诸侯皆不会支持自己,也对李昭拱手摇头道:“武睿侯骁勇善战,此次联军,只为铲除国贼,只论统军作战为先,武睿侯切勿推辞了!”
“这……”
李昭见大帐内众人意见统一,便不再推辞,起身朗声道:
“既蒙诸位信任,昭便暂代盟主之位。今日本侯在此立誓,必以讨董为己任,若有私心,天地共诛!”
众诸侯齐齐起身道:“愿随盟主,共诛国贼!”
气氛正热烈时,广陵太守张超得了袁绍的眼色示意,忽然上前一步,拱手道:
“盟主已定,实乃联军之幸!只是联军数十万,粮草调度、军务协调事务繁杂,依超之见,当设一副盟主辅佐盟主,此人需出身望族、得人心,方能统筹后勤、安抚诸侯,不知盟主意下如何?”
张超这话音落下,众诸侯又是都静了下来,却也是说到众人心坎里了,联军成分复杂,确需有人从中调和,尤其要兼顾那些出身世家的诸侯。
袁绍眼中闪过一丝期待,盟主之位不能争夺了。
但是他自认出身四世三公,若能任副盟主,那也是能够名震天下啊。
刘焉也是心中大动,有个副盟主也是威风啊。
李昭听着张超的话,目光扫过帐内中诸侯,笑道:
“此言倒是有理,不过既然要挑选一个出身望族,受人尊重者为副盟主协调各方。那么,以本盟主之见,当选兖州牧了,公路乃袁家嫡子,出身望族,在诸侯中颇有声望,又熟悉钱粮事务,若能担此副盟主之职,统筹后勤、协调各方,必能助联军事半功倍。”
大帐内,李昭认同了张超提议副盟主的建议,但是并没有如众人想的那般让众人去推举,反而李昭直接提议了让袁术担任副盟主。
李昭话音落下,大帐中众诸侯皆是一懵,但是,下一刻众人便有些躁动了。
袁术初始的时候愣在了当场,随即反应过来后,脸上顿时露出惊喜之色。
张超是偏向于袁绍的,是袁绍的人,张超无疑是得了袁绍的授意站出来抢夺副盟主的。
但是,袁术没想到副盟主竟落到自己头上,李昭竟然直接点了他的名字。
副盟主之位虽不及盟主,却也是风光无限啊。
大帐内,袁绍面色顿时难看了起来。
刘焉面色此时也很是难看。
青州牧孔伷、徐州牧董承、陈留太守张邈、广陵太守张超、东郡太守孙坚、河内太守袁遗、山阳太守乔帽、济北相鲍信等诸侯皆有些不知所措,面面相觑。
袁绍这一段时间或多或少的都在争取他们的支持,盟主之位袁绍争不过李昭。
副盟主之位,他们并不介意推荐袁绍。
乃至有的诸侯并不介意推举刘焉。
但是,他们没有想到李昭竟然直接点了袁术的名。
若是李昭没有直接定,他们还可以推举一番。
而今,李昭都定了袁术了,他们若是再站出来推荐袁绍、刘焉岂不是要得罪袁术,还要得罪李昭了?
因此,众诸侯有些面面相觑,不知该说什么。
袁术见众人没有反对,却是颇为振奋,当即起身对李昭拱手道:
“既然盟主信任,众英雄没有意见,那么,本州牧自当尽力做好这个副盟主,调兵遣将,保障粮草无虞,绝不让前方将士断了补给!”
曹操此时也抚掌道:“盟主知人善任,有公路兄辅佐,联军如虎添翼!”
李昭随即看了曹操一眼,笑道:
“曹廷尉忠直,忠心汉室,便由你协助副盟主事务!”
“这……诺!”曹操倒是一怔,不过还是忙拱手道。
正待大帐内众人议事时,帐外忽然一个传令兵进入,大声通报道:
“启禀盟主,帐外有一南阳郡冠军县县令,名唤刘备,自称愿率部加入讨董联军,特来求见!”
“县令?”刚刚成为副盟主,正兴奋的袁术听着一个县令来投,当即皱眉,嗤笑道:
“我等群雄,皆是州牧、郡守,一个小小县令也敢来凑热闹?怕不是来混吃混喝的,赶出去!”
张邈也附和道:“副盟主说的是,此等微末小官,岂能入我等议事大帐?”
帐内众人大多面露不屑,唯有曹操微微沉吟,似乎想起了什么。
坐在主位上的李昭,却抬手制止了众人,沉吟道:
“讨董大义,不分尊卑。既是来助战的,便都是同道中人,另外此刘备,应该是讨黄巾时的刘备吧?此乃是汉室宗亲中一员,既然是匡扶汉室,岂能把汉室宗亲拒之门外,请他进来吧。”
李昭的话,让刘焉、刘繇面色都好看了一些,最起码李昭是尊重他们汉室宗亲的。
片刻后,一个身长七尺五寸、双耳垂肩的汉子走进帐内,身后跟着两个彪形大汉,一人面如重枣,丹凤眼微眯,手持青龙偃月刀,一人面容坚毅,正是刘备、关羽、于禁三人。
刘备见帐内皆是高官,神色却不卑不亢,看到李昭坐在主位,却是忙恭敬拱手行礼道:
“下官南阳郡冠军县县令刘备,拜见盟主,见过诸位大人。备闻董卓乱政,心胆俱裂,特率县兵一千,前来效犬马之劳。”
袁术见刘备衣衫朴素,身后随从关羽、于禁虽气势不凡,却难掩寒酸,眼眸顿时充斥鄙夷之色,其他诸侯也有不少面露嫌弃之色。
大帐中的众诸侯,不是州牧,便是郡守,刘备这个县令,着实地位差了一些。
李昭却是笑道:
“玄德有这份忠义,便是可敬,来人,为玄德设座。”
侍卫很快搬来一张座椅,放在末位。
刘备感激地看了李昭一眼,他刚才便听到传令兵说,诸侯对他到来不假颜色,甚至要把他轰出去,唯有李昭言请他进来,并赐予座位。
刘备带着关、于二人谢座,帐内诸侯见李昭如此,却也不好再多说什么,只是看向刘备的眼神依旧带着轻视。
李昭环视大帐众诸侯,见众诸侯以及麾下将领、谋士达近百人,端是人才荟萃,深吸一口气,大声道:
“如今人已渐齐,联军兵马一二十万,每日消耗粮草不少,我等当立即商议进兵之策,皇宫中太皇太后也是对联军寄予期望,我们不可怠慢。董卓在虎牢关布下重兵,诸位可有什么破敌之策教本盟主?”
“这……”
众诸侯听着李昭问策,帐内一时陷入沉寂,诸侯们或捻须沉思,或面面相觑,竟无一人能即刻拿出破敌之策。
李昭见众诸侯久思无策,倒也不迟疑,大声道:
“既然一时难有万全之策,便不必再等。传令下去,三日后卯时,联军拔营起寨,兵发虎牢关!届时二十万余万大军兵临城下,再观敌军动向定计不迟,本侯倒要看看,董卓这“固若金汤”的关隘,究竟有多难破!”
话音落下,帐内诸侯皆是一震,随即齐声应诺。虽无细致计策,但李昭这份雷厉风行的气势,却让众人心头的犹豫消散不少,只待三日后,诸侯联军挥师直指虎牢关。
三日后,二十余万诸侯联军,号称三十万,以李昭为盟主,浩浩荡荡向虎牢关进发,凡联军过处山河动荡,消息传开,各州各郡无不轰动。
世家、百姓无不振奋,直呼李昭为盟主,统军三十万,董卓的死期到了。
而洛阳城中,董卓听到这令天下轰动的消息,却是吓得肝胆俱裂,惶恐不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