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公子好学
从泰山的小径一路走到山下,雨势是越来越大。
在内侍的引路下,众人来到宅院内。
院内大致有二十个博士,他们有的是躬身站着还有的是跪坐在一旁。
扶苏从父皇与丞相的手中拿过雨伞,交给了站在门外的田安。
等父皇与丞相一起走入院内,扶苏就站在院外,听着此刻院内的话语声,博士们所言的都是有关封禅泰山的话语。
还有一些话,讲的是齐鲁各地的博士们的近况。
田安亲自提着四把伞,安静地候在一旁。
扶苏没有进入屋内,而是听着他们的话语声,安静地吃着枣。
屋内的话语,说到了孔鲋。
包括淳于越在内,以及其他的齐鲁博士,其实大家都没有真心想要去请孔鲋来面见始皇帝。
但当淳于越等人去见孔鲋时,孔鲋就已不在齐地了,至于他在哪里,他家中的人只说是出游了。
雨水下了两个时辰就停下了。
等雨完全停下,有内侍来禀报,说是始皇帝已去休息了。
扶苏颔首,又看向院内,只有老师还在面对着诸位博士,争论着封禅事宜,其中还有几个博士涨红了脸,看起来是丞相的班底与齐鲁博士们,各执己见。
老师不会真的在意这些博士们的意见的。
之所以召见这么多博士来商量,也不过是为了一种体面,毕竟有更多的人参与封禅观礼,这不是坏事。
泰山的秋雨没有关中的秋雨这么漫长。
翌日,这里就恢复了晴天。
扶苏从棠儿手中抱过孩子,妻子就可以给孩子擦一擦身子,再换上干净的布裹上。
马车外传来了田安的话语声,“公子,再过十天就传皇帝诏命,泰山封禅。”
“好。”
扶苏回应了一声。
半岁大的公子衡自小就十分喜爬行。
“王婆婆说这孩子以后也能走很远的路,这孩子以后会很有毅力的。”
听到妻子的话,扶苏知道这孩子务必贵重,他的外公是关中最富有的王家,他又是秦公子。
看孩子清澈的眼神正看着自己,扶苏无声一笑。
这孩子还不知道,他要面对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若是将来的世界很美好,扶苏也就安心了。
始皇帝有意召孔鲋为太傅,但是孔门以及孔门的子弟就像是有意与秦作对一般。
孔鲋离家出游至今不回,这么多时日一个来回都够了,话肯定是传到了,依旧不见人回来,多半是不敢来,不回来了。
以至于连一句话回话都没有,孔鲋其人肯定是怕得连话都不敢让人传,躲在某个地方不敢吱声。
又过了几天,临近始皇帝就要泰山封禅前的第三天。
这些天父皇已开始在山下祭祀了。
扶苏带着张苍与程邈打算去孔鲋的家中借书看。
“孔鲋是叔孙通的老师,叔孙通入教书,就算是孔鲋不在,我也应该去拜访的,就当是替叔孙通拜访。”
扶苏随意找了一个理由,说给身边的张苍与程邈听。
在李士尉的一队骑兵护送下,扶苏正要离开,又见到了徐福。
徐福十分恭敬地行礼,道:“张府丞,程长史,公子……”
扶苏道:“你来做什么?”
徐福忙道:“韩终说要远行,他见不到公子,已向博士府递交了文书,但丞相忙于祭祀,臣只能……”
说着话,徐福递上一卷文书。
扶苏接过文书,道:“我正好要去薛郡看看,你是要同行?”
徐福退后一步,再道:“臣……臣想去一趟东海。”
“也是来告辞的?”
“是的。”
“无妨,你想去就去。”
徐福再一次行礼之后,就离开了此地。
张苍望了眼远去的徐福,却也没有多问。
程邈也没有问,自顾自地看着四周的景色。
李由心知,公子身边的张府丞与程长史都有些古怪,这两人从来只关心他们自己的事,而不会过问其他事。
张苍是这样,程邈也是如此。
薛郡看起来与其余一路而来的其他郡没什么区别,无非就是人多一些,但一眼望去是黑灰色的。
因路面与建筑都是黑灰色为主的,人们的衣裳也都是朴素的麻布衣,若是在人群中出现一抹红色,都会极其显眼。
当扶苏走入这座城时,就是这种感觉。
孔鲋的家并不在薛郡的城内,而是在城外的一个县中,穿过薛郡可以顺利抵达。
在四周有李由的骑兵开道,十步之内闲杂人等不能靠近。
因先前没有告知这里的郡守,当薛郡郡守得知公子扶苏来了,他亲自带着兵马前来清理街道。
从薛郡穿过,不远处就是曲县,曲县就是孔鲋的住处。
扶苏道:“当年孔子是住在这里吗?”
张苍摇头道。
看他摇头的意思,也不知道他是不清楚的意思,还是否定。
程邈的目光看着远处,没有讲话。
薛郡的郡守亲自带着公子扶苏前往曲县,在这里就有不少正在读书的孔门子弟。
扶苏还未抵达曲县,就能注意到四周有不少好奇的目光正看过来,从这些目光中能够感受到敌意,警惕,好奇,或者是欣喜。
沉默良久的张苍终于开口讲话,他道:“以前此地的齐鲁宿儒多数都穿本白衣袍,所谓本白其实是素布,不能浸染,为了显廉,多数都是穿深衣,也有戴方巾,各地的学说不同,派系不同,穿着也不同。”
扶苏想到现在的始皇帝还未焚书,焚书令之后,便禁了儒服。
临到这个县前,扶苏拉住了缰绳,让马匹住行,目光扫视四周,道:“这个县有多少乡民?”
郡守禀报道:“回公子,七百户。”
七百户,按照一家四口算,那人数也有近三千了。
郡守又道:“此地还有六百余孔门子弟。”
扶苏看了看四周护送的甲士与兵马,骑兵百余骑,甲士三百余人,这都是李由的队伍。
薛郡守的兵马也不知道会不会变节。
扶苏吩咐道:“就到这里吧,李士尉。”
“末将在。”
“我平素喜看书,你代我向孔鲋家借一些书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