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68章 就决定是你了  大宋文豪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没有了

“愿意!当然愿意!”

陆北顾连忙道:“只是方才听到中丞将此重任交于下官有些吃惊.承蒙中丞信重,下官虽才疏学浅,也定当竭尽全力,赴河北查明实情,不负台宪之责!”

“好!这就对了嘛!”

欧阳修抚掌,眼中露出赞赏之色:“老夫果然没看错你。”

吴中复这时候方才给陆北顾解释道:“这种调查,中丞级别太高,去了是坏规矩的,本来应该我去.不过我手上有一件重要的事情正在准备,实在是无暇分身,故而只能辛苦你了。”

“知道,吴御史的大事要紧。”

吴中复很坦承,陆北顾也应得干脆。

这段时间吴中复确实很忙,虽然不知道具体在忙什么,但估计肯定是有新的大动作。

欧阳修把文书递给了陆北顾,示意他好好看看。

“记住,此行首要在于查明所谓‘流言’之源起与虚实,特别是村落名讳、器物形制等细节,需实地勘验,走访乡民,务求确凿。”

随后,欧阳修又叮嘱道:“至于工程本身得失,已有定论,非你此次查案重点,不必深究,以免节外生枝.遇有疑难,可多与刑部派的副使商议,亦可随时派人呈文台内,由老夫代为上禀。”

“下官明白。”

陆北顾一边看,一边郑重说道。

他把手里那份本来应该给吴中复的《邸报》顺手放到了欧阳修的值房里,出来之后,心情还挺沉重的这可不是什么镀金的差事,而是正经趟浑水去了。

他回到自己的廨署,再给吴中复送了一份《邸报》之后,重新拿起那份文书,翻来覆去地研究。

“庙堂之争,如同暗夜行舟,稍有不慎,便有倾覆之危啊.”

陆北顾喟叹一声,也有些无奈。

坏消息是,他这只小舟刚刚启航,就已被卷入了这深不可测的漩涡边缘。

好消息是,文书上写的是明天早晨出发,他还有大半天的时间进行准备。

而这趟虽说是出京去河北的差事,但其实目的地澶州并不遥远,从开封府往东北走就是接壤的滑州,然后继续往东北走就是澶州地界了。

其实就相当于重走了一下当年真宗御驾亲征的路线,这段路全程才二百多里.

这天晚上,陆北顾先是去拜访了一下宋庠,询问宋庠对他此行有何建议。

在得了宋庠面授机宜之后,随后回到澄明斋收拾出差要带的行李。

翌日,天还没亮,陆北顾就坐着自己新买的马车向城北偏东的景阳门驶去,由黄石负责驾车。

景阳门下,刑部派遣的副使崔台符已经提前在等他了。

此人年近四旬,面容瘦削,目光犀利,一看便是精明干练之人。

崔台符行礼问道:“可是陆御史?在下审刑院详议官崔台符。”

“正是。”

陆北顾拱手还礼:“崔详议久候了。”

他注意到崔台符身后有一辆装载着文卷箱笼的骡车,显然是准备周全。

两人相互见礼,寒暄几句后,陆北顾对其有了大概的了解。

崔台符,字平叔,明法科出身,专门搞刑名的,先后担任过大理寺详断官、审刑院详议官,现在差遣还在审刑院,但官职在刑部挂着,所以名义上是刑部派来的听着有点乱是不是?

实际上,审刑院是太宗淳化二年成立的,最初旨在加强官家对司法权的控制,所以取代了刑部在司法系统里的核心地位。

但问题是,刑部的官员怎么办呢?都是专业官僚,又没办法裁,更不可能把刑部给取消了。

所以,经过漫长的时间演变,现在审刑院跟刑部,就演变成了“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关系绝大部分官吏在这两个部门里都是重迭存在的,而刑部这块牌子则主要负责发俸禄、发福利,并且在对外交流的时候使用。

因为其他人还没到齐,而崔台符又是个很专注做事的人,所以干脆在景阳门下,跟陆北顾商议了起来。

他从骡车里装着的文卷箱笼中找出几份自刑部借出的文书,递给陆北顾。

“陆御史,这是刑部调取的六塔河工程相关案卷副本,包括去岁决口时的勘验记录、伤亡抚恤名录及工料审计概要。我已初步翻阅,其中关于‘村落名讳’一事,案卷仅载‘澶州濮阳县东北十五里原有村落名赵村’,并未提及与御名有嫌之细节。”

陆北顾接过文书,认真地捡重点看了一遍。

“有劳崔详议先行梳理了.所谓名讳犯忌,须实地勘验方知虚实。此外,民间流言称锸畚形似丧葬明器,亦需查验实物或访询老匠人。”

“确应如此。”

崔台符点头称是,小心斟酌了一下建议道:“在下愚见,我等还是赴澶州州衙调阅地方志并询问官吏,核实赵村沿革为先,然后再重点探访决口处左近乡民,查听流言流传脉络,最后才是查验封存的残存工械或访询当年督工吏员、参与匠人。”

在大宋的官场上,进士科出身就是比明经、明法这些科出身要强的多,再加上陆北顾又是状元,所以哪怕两人品级相同,崔台符都天然矮陆北顾一头。

再加上崔台符还是副使,所以他说话很是斟酌。

话语间,崔台符既要陪着小心,怕陆北顾认为自己在说教他,又要把事情说清楚,免得最后搞砸了自己跟着担责任。

不过陆北顾虽然年少,但沉稳程度却远超崔台符之前的预期。

“崔详议思虑周详。”

陆北顾表示赞同,同时补充道:“然此行敏感,澶州乃至大名府官吏恐多与去年工程有涉,问询时需讲究策略,避免打草惊蛇。尤其须留意,是否有有心人刻意散布或夸大流言,借机攀扯朝中大臣。”

崔台符目光微凝,低声问道:“陆御史是指有人欲借题发挥?”

他虽然久在刑名系统,官位也不高,但身为京官,对朝中倾轧亦有耳闻。

陆北顾未直接回答,只道:“真相未明前,一切皆有可能,我等只需秉公查证,据实回奏.此行还需崔详议多多倚重刑名经验,辨析供词真伪。”

“在下必竭尽所能。”

崔台符郑重承诺,心头最初对这位年轻状元不靠谱的担忧,也渐渐地放了下来。

他觉得陆北顾说话很稳重,看起来不像是个冒失人,对于他来说,陆北顾不拖后腿,这其实就已经为此行增加了很大的胜算了。

就在两人交谈间,此行分配给他们打下手的十几名胥吏,也都悉数到齐了。

虽然有几名胥吏到的比规定时间晚,但陆北顾没去训斥什么。

因为这种跨部门搭档出差,交通工具是各衙门自行负责,并非统一调配。

官员可以选择坐自己的私车亦或是衙门里的公车,愿意骑马、骡、驴也可以。

但胥吏们就比较惨了,他们不是官,所以没资格使用衙门里的交通工具,要么自备,要么自费去租……如果是家里穷到驴都租不起的,那就只能辛苦徒步了。

再加上绝大多数胥吏都是住在外城的,这要是住南边,那就得很早起来才能按点抵达北城的景阳门,正经挺不容易。

都是打工人,将心比心一下,陆北顾也就懒得拿“怎么别人都能准时到就你到不了?”“知道这个点集合为什么不提前出门?”这些话来耍官威了。

崔台符看着几名忐忑的迟到胥吏,见陆北顾没训斥,心里更多了些笃定。

陆北顾随后按名册点了一下人,这些胥吏,绝大多数都是刑部那边派来的。

“陆御史,时辰不早,是否即刻启程?若午前能抵四十里外的陈桥驿,便可避开日头最毒时赶路。”

这是有说法的,出差虽然有经费,但是不多。

所以,路上吃饭,如果是在官方的驿站里,那就不钱,大家还都能吃点像样的。

但要是饭点还没赶到驿站,那就只能在官道两侧亦或是集镇上的饭馆吃,还只能吃便宜的……毕竟十几号人呢,吃正常价格的,都不用多,几顿下去经费就顶不住了。

陆北顾抬头看了看天色,东方已泛起鱼肚白。

因为从开封到澶州距离不远,而且官道上都有兵丁巡逻,沿途县城也会派衙役接力护送,再加上他们级别实在是不够,所以队伍本身并没有配禁军负责护卫。

“出发吧。”

随即,他与崔台符各自登车。

马车和骡车一前一后,在清晨的薄雾中驶出景阳门,沿着官道向北而行。

他们后面,则是骑着骡、驴亦或是步行的胥吏们。

车轮碾过官道路面,扬起细微尘埃,一行人悄然没入渐亮的曙光中。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