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05章 废除八旗制?  家父雍正,我是乾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侍卫念完手谕后,就转身离开了。

陆生楠和李绂则跪在地上半晌后才站起身来。

陆生楠甚至嘴唇有些颤抖:“让我去给田文镜赔礼致歉,我做不到,我真的做不到。”

“我去见朱公,当请朱公从中转圜,让四爷那里先放过你,没准就不用非得去给他田文镜赔礼道歉。”

李绂非常义气地说后,就往九卿房而去。

他口中的朱公便是朱轼。

朱轼眼下任吏部尚书,所以,他也就需要往九卿房而去。

而李绂在见到朱轼后,就向朱轼说明来意。

“田文镜在河南凌虐缙绅,惹得是天怒人怨,陆生楠恨他入骨,正是君子爱憎分明之表现;四爷责其无礼,明显太过苛责君子!”

“公与四爷有师生之谊,可私见四爷。”

“故请公为陆生楠说话,劝四爷放过君子,勿长小人志气!”

李绂说后就向朱轼行了一礼。

朱轼看了李绂一眼,沉默半晌后,道:“四爷没有做错,礼乃一切明辨是非善恶之本,礼不守,则公理不正!”

朱轼的回答让李绂瞠目结舌。

“公何处此言啊?”

李绂为此问起朱轼来。

朱轼站起身,背着手道:“我一直都是这么教四爷的,所以四爷才不会管田文镜是不是酷吏,陆生楠是不是君子,他们谁无礼,谁就是贼,谁就当被惩治,轻则训诫,重则惩治!”

“无礼便是贼?”

李绂愕然问道。

朱轼点头:“正是!”

李绂见此呵呵冷笑问道:“这么说,公觉得四爷这样做,是合乎您的想法?”

“自然,但更准确的说是合乎礼,合乎君子之道也!”

“因为,前朝殷鉴不远,礼崩乐坏,是何等后果,公应当明白。”

朱轼说到这里,一开始脸黑如炭的李绂,也渐渐神色和缓了下来,只是依旧严肃凝重。

随后,李绂叹息了一下:“也罢!公说的有理,天下不可无礼,四爷所为确实属于英明之举,但如此,无疑会长田文镜此等小人志气!”

朱轼笑了笑说:“我知道,公崇尚宽治,不满田文镜严苛行径已久,但公既为君子,即便待不满之人,也不能逾越礼法!”

李绂拱手作揖:“谨受教!”

李绂接着又笑着对朱轼说:“这么说,四爷在公的教诲下,是崇礼重道的,将来若真能为君,亦是贤君!或许还会是仁主,毕竟四爷还能为年羹尧说情,且为礼道连田文镜都愿意去庇护。”

朱轼颔首:“没错!四爷重礼,田文镜得罪天下人,他尚且愿护,公这样的君子,只要尊礼,自然更加礼待!”

李绂深以为然地拱手告辞而去。

而李绂离开后没多久,陆生楠就来见了李绂,问起这事:“怎么样?”

李绂摇头叹息说:“四爷比我等见识高远,朱公也明显更懂四爷,且清楚相比于公论所持是非,明礼更为重要,而凡是不守礼的,就都是贼!”

李绂说到这里,就看向陆生楠:“所以,四爷护田文镜不是护他本人而是为护礼,他让太监打你,令你自献顶戴,也不是厌恶你,而是你的确违了礼,朱公自然也没有道理劝四爷不顾礼道而还你顶戴。”

陆生楠听后张大了嘴,且不由得倒退了几步。

“但是,你也不能因此失礼之事,就真要向他田文镜赔礼道歉,而被人耻笑,认为你是为了保住官位才去赔礼道歉。”

李绂说到这里,就在这时拍了拍他的肩膀:“你辞官吧,宁肯不做这个官,也不要舍弃自己清誉不要,而去赔礼致歉。”

“其实,朱公这样教四爷是教对了的,四爷那样教训我也是对的。”

“礼的确很重要。”

“礼若不守,连人都不是了。”

陆生楠突然开了口,笑着说了一番,然后就道:“我还是遵旨去田文镜赔礼道歉,当然,我这样做不是因为在乎自己的官身,我只是不想做一介不敬畏礼法的贼子!”

李绂哑在原地。

“等等,你敢说不是为了自己的顶戴乌纱才愿意向那田文镜赔礼道歉?”

李绂为此问着陆生楠。

陆生楠回道:“自然不是,我是为尊礼。”

李绂:“……”

陆生楠也没有再与他多言,就急忙离开了他这里。

李绂现在,只为此感慨,大清到底不是大明。

因为,若在大明,皇子也不能随便惩治一科甲出身的文官,科甲出身的文官也断不至于为了乌纱帽而不要清誉。

但在大清,除了科甲出身的人可以做官外,旗人中,只要是能写会算的就能做官,还能做大官,甚至会被优先选择,也就使得科甲出身的人没那么容易当官,尤其是当到实权官。

所以,科甲出身的人若还为了清誉,敢轻易放弃官位,那就会真有可能一辈子都当不了官,或者回不到原来的位置。

在天下读书人也因为八旗制度而被分成旗人和汉人士大夫两部分,且特意让旗人地位更高后,皇帝自然也不用非得看士人的脸色。

“真希望将来能废除八旗制,这样士大夫也不用为一个官身而连清誉也不要。”

李绂暗自感叹道。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