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朝离开这边, 找了个较为安静的地方坐下。
相比较咸阳,那衣食住行自然没有那么好。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因为背靠陛下, 吃食相比较之下, 比之平常来说, 更加不错。
甚至此刻的食材……
有一部分, 那是非常新鲜。
不久之前, 还曾活蹦乱跳的呢, 不久之后就下了锅。
场面一度让人食指大动。
山果谈不上多甜,但是绝对算是可口解腻。
相比较平缓的关中腹地, 伴随着走入山区,就不由得让人感觉,关中之土, 天下卓绝。
不出咸阳, 已有所感觉,如今出了咸阳, 亲自驾马随行, 那又是另外一个感觉。
眼下他们所驻之地, 谈不上抬高, 但是也绝不是什么洼地。
秦人耕耘关中数百年, 向东出关, 这条路更是走了不知道多少次。
对于这些东西, 自然也是有不少经验的。
此情此景,林朝站在那边也不由得有些感慨。
【上有黄土高原、下有秦岭, 六盘山、太行山,山山层叠,簇拥关中, 四赛之国,坐拥天险。】
【关中真是个好地方啊。】
那边走过来的始皇帝嬴政和随行的扶苏听到这边的动静,到底脚步一顿。
【感觉要不是实在后期大势已去,秦朝其实也未必不能够退回秦国,等到义军内讧,然后继续守着关中那一亩三分地,休整一下,继续东出。】
在那一瞬间,嬴政不由得眉头紧蹙。
若非那不肖子孙,绝非会到此等地步!
嬴政正想着,就听见那边继续道——
【不,也不对,义军在大破灭秦之前,是不会内讧的。】
【秦国,那真的是越到后期、刑法严苛,战战兢兢,稍有不慎全家为囚徒。】
【秦朝更别提了。】
【著名冷笑话之监牢三个人,抵制商鞅秦法的、称赞商鞅秦法与商鞅本人。】
【谁家正经囚徒还要有放假回家种田的二十天假期啊。】
秦国,秦朝,在那一瞬间,嬴政那脸色僵硬了一瞬。
在那一瞬间,扶苏把目光看向始皇帝。
四目相对,场面一度十分安静。
林朝!你真的想扯什么秦亡于朕的东西是吧?!
“父皇,秦法当改已。”扶苏见缝插针道。
嬴政那脸色变了又变,“乱世当用重典。”
“如今天下升平,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顺则天下治,三者乱则天下乱。”他道。
【伴随着秦朝末期,华夏进入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时代,也从那天起狐狸也有了自己独特的叫声。】
话音落下,两人听着这句话,心下倒是没有太多的震撼。
唯一的感想就是——
王也要来凑这个热闹?
押韵吗?
王侯将相,后面三个,或许可以。
但是前面那个?
王者必定为诸侯,历代改之,方才可以。
至于其他的,扶苏继续道,“父皇,如今已经不是乱世。”
“有赖父皇,天下升平。”
闻言,始皇帝看向扶苏,停顿了片刻,“谁教你的?”
“没有旁人。”
“儿臣是真心的。”
“……”始皇帝打量着扶苏,没说话,好一会儿,他方才开口道,“你觉得那狐狸叫是什么意思?”
扶苏的脑海里显闪过很多东西,只是最终摇了摇头。
伴随着日落西山,黄昏漫洒,红光在天边闪耀,仿佛随时日头都会没入山头。
用过晚膳后,疲惫了一天的众人也都准备去休息,也就是在此刻——
异镜骤然出现,磅礴的黄河水势汹涌。
仿佛滔天之祸,即将纵横人间。
水患这种东西,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你知道我们是如何治理黄河,让黄河不再大范围泛滥的吗?]
此话一出,全精神了。
别管是为了百姓,还是为了神仙之术。
[众所周知,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但是母亲不仅仅养育了华夏文明,同样也是一把悬在头上随时都要落下来的利剑。]
[人以水为生,以河流孕育文明,在数千年的时间里面,黄河决口不下千次,黄河改道,黄患泛滥,无数人流离失所,故而治水这件事就伴随着中华民族至今。]
[而治理黄河有一个最简单的法子,在黄河沿岸修大堤,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
[这样两岸的人民,就能够暂时得到了安稳。]
[但是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也出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泥沙。]
[黄河水携带了大量泥沙,伴随着泥沙不断随着河水落下,河床升高,河床就会比周围还要高,在不断地水多了加面之下,黄河逐渐成为地上悬河。]
[当朝昌盛的时候,即便是发生了决口事件,还能够动用组织能力安抚民众,当朝疲弱的时候,那黄河水泛滥,尤其是泛滥个大的,那就是致命一击。]
那大秦……
日后有没有一种可能……
也跟这个有关系呢?
[当然,若是出现战乱,那更是要出问题,都知道黄河是地上悬河,扒了大堤,黄河水倾泻而出,河床的问题彻底解决了,但是同时,两岸彻底完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