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你是说典韦这个杀人的凶贼?
庄园的会客室内,铺着细竹席与褐色麻布褥,可容十几人跪坐。中央是一张阔面漆案,案足雕有螭首卷云,正好是四方的形制,上面摆着药饮的茶罐与碗。大贤良师张角坐在漆案上首,渠帅史谦当仁不让,坐在次首。而张承负与高道奴,就只能坐在下首了。
“簌簌~~”
青铜的博山炉摆作山形,烟缕从峰峦的孔洞中缓缓升起,散着浓郁的浮香,混着少许桔梗的清味。而青烟过处,萦绕着室中四人,混入淡淡的茶香,再飘向四壁。四壁有一面壁龛的铜镜、一盆木几上的海石榴、一个装着清水的银盆、一处摆放瓷玉的正案。
张承负打量着这世家支系的庄园陈设,从博山炉看到四壁,便见着了五件陈设。而他略一沉吟,就恍然道。
“是了!这是金木水火土的五行,以生克的位置各放一件,合着道门之仪!这火炉原本是在北位,但因着太平道黄天的缘故,却把瓷器玉器的土行正案,放到了北位上首,正对着老师的座位。这世家大族在细致方面,就是这样考究,哪怕是个大族的支系”
对于这种世家大族的精细奢华,大贤良师张角早已司空见惯。他捋着短髯,看着渠帅史谦,正色道。
“蔡伯喈蔡公?他文章书法、乐器绘画,都是当世顶尖。我素闻其名,只是不曾相见。记得六年前,光和元年,灾疫的天象初起。他密封上书,把天下灾疫的源头,直指皇帝左右的大宦,并以天象示警为由,请皇帝除去身旁的奸佞。结果被宦族知晓,群起诬告,判了个弃市当斩,还是连累他季父蔡子文一起.”
“是!老师,蔡公耿介清直,直言皇帝天示警象之本。只可惜宦官势大,差点累及一门性命好在,当时有尚书卢植卢子干上书求情,还有蔡公自辩的陈情书文采斐然,打动了皇帝。这才把蔡公的斩刑改成了髡刑,剃发流放朔方。而第二年光和二年,因日食地震,皇帝大赦天下,蔡公只是流放一年,就得以回来.”
提及“忠直上书”的蔡邕,渠帅史谦满脸钦佩。他昂着头,抑扬顿挫,念诵起蔡邕陈情书中的名句。
“‘臣年四十有六,孤特一身,前无立男,得以尽节王室。托名忠臣,死有馀荣,然恐陛下于此,不复闻至言矣!’.哎!蔡公忠介至此,年五十二岁,竟然没一个延续家门的男丁,只得了两个年幼的女儿。虽然听说蔡公长女蔡琰年方十岁,就能写文作赋,奏琴绘画,很是令郡中惊异.但毕竟只是个女儿,没法继承蔡公的志向入朝啊!”
说到这,渠帅史谦唏嘘感慨,很是为蔡邕惋惜。蔡邕本身是世家大族出身,文名传播四海,又以宦官获罪,名满天下。他其实有着很大一笔政治遗产,没有直系的男性后代继承。而以蔡琰表现出来的才学,若是一个男丁,能够继承蔡邕的政治声誉,怕是能直接举茂才步入官场。那样起步就是二百石的中央郎官,或者六百石的地方县令!
“蔡邕.蔡琰”
听到这一段蔡邕的旧事,张承负沉吟思量,一时有些无言。这位蔡伯喈公的文艺水平,毫无疑问,是真正的当世顶尖。但他在政治嗅觉上,怕是差了太多。竟然写信给皇帝,让皇帝自己除掉自己的权力延伸,除掉大宦们?还是毫无朝堂援手、根本解释不清的“密书”?
这举动实在过于危险鲁莽,哪怕是真要和十常侍宣战,也应该是公开上书的正大路子,并且寻找三公级别的士族官吏一起上告施压。这完全是对宦族露了刀子后,把刀柄递给灵帝。而灵帝又不是后世的某位皇帝,会自断手脚。他只需默许宦族把这“密书”的刀子拿走,反手宦族就能把蔡邕大卸八块!
这种情况下,蔡邕还能活下来,而不是如那么多党人一样被宦族弄死,只能说福德深厚。再想到历史上,蔡邕一个从宦族手中活下来的关东名士,居然应了董卓的征辟。而董卓死后,司徒王允掌权,蔡邕又公开怀念董卓,如此天真的政治智慧.
“名满天下、才学惊人。然而在这残酷汉末,行事如此‘意气’,终难善终啊!”
张承负摇了摇头,把这份评价藏在心底。而与这位“意气”的父亲相比,蔡琰一路坎坷,无论是被掳去匈奴,还是面对曹操,都能保全自己和家人,确实是个极有政治智慧的才女。若她是个男人,以这种才能,也不知能在汉末走到哪一步?至少会比杨修要强。确实可惜了!.
“子让,蔡公既然已经得以赦免,又为何会去扬州的庐江郡?”
“老师,您有所不知。蔡公行事耿直,流放朔方时,遇到五原太守王智设宴款待。这王智是中常侍王甫的弟弟,在宴会上公开对蔡公起舞,以示恭敬尊崇。可蔡公不愿与宦族为伍,没受这礼节,也没还礼,就此与太原太守王智、中常侍王甫结下大仇”
“再加上之前上书,蔡公得罪了中常侍程璜、宗室司徒刘郃、将作大匠阳球.蔡公为了自保,洛阳是没法再呆了,只能逃亡扬州。之前蔡公在庐江郡呆了些时日,发现了这灊县的黄芽好茶,写信回郡中盛赞。各世家由是知晓,也去弄了些回来。而去年冬,蔡公回信说,正在吴郡吴县游历,见到滨海的‘震泽太湖’,还有辽阔东海。据说,他还要继续往南,游会稽郡去.”
听到这里,张承负又是一怔,脸上显出思量。
“嗯?太湖此时,是滨海的?那岂不是沪地与崇明岛都还不存在?千年之差,便是山河变迁,沧海桑田~~”
“噢!会稽郡,越地。子让,我还未曾去过那里,也不知越地的情形如何?”
“老师,越地吏民多野,未习礼法。又有卑湿疫病,北人难以久呆。唯一值得一提的,就是稻米膏梁,出产上好的祭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