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6章 小小员工,拿捏拿捏!
好久没有听到这种反问了,这其中隐藏着非常不好的信号。
胡少宇身体前倾,目光锐利地盯住对方:
“陈剑,你也是公司的老人了,怎么思维还这么僵化?
总是技术思维,不考虑业务实际?公司养着技术团队是解决业务问题的,不是让你们来给我抱怨困难的!”
陈剑感到一股血涌上头顶,他深吸一口气,努力保持专业态度:
一股热血冲上头顶,陈剑还是强压情绪,保持专业语气回应:
“以目前这个需求量压缩到四周,阉割的是单元测试的时间,这会导致线上bug率很可能会飙升。
光是安全测试和回归测试就需要整整一周!
强行压缩周期,会埋下巨大隐患——正因为我们在医疗行业,系统一旦出问题,轻则问诊中断,重则影响医患安全。
老大,这事关重大啊!”
会议室的空气仿佛凝固了!
产品经理本能地想点头,却猛地克制住了——在这个位置上,她不能这么做。
胡少宇心里清楚陈剑说得在理,但很多时候,职场不是讲对错的地方。
多年来,排期就像一场博弈:下属总会“坐地起价”,而她习惯先“砍一刀”。
她深知人性的惰性——评估任务时,每个人都会不自觉留出余地。
积少成多,这就额外给公司带来原本不需要的成本支出。
她必须打破这种惯性。有时砍三分之一,最狠时甚至对半砍。
事实证明,上线后虽然有些小问题,却实打实省下了大量时间和成本。
而且正因为有这些问题,可以让拿来说事,毕竟影响员工们年终的绩效。
在这个残酷的商业世界,这就是内外管理的学问。
前两个月,彼岸工作组入驻,朝九晚五、加班付费。
碍于对方势力,她硬生生忍了两个月——天知道她是怎么熬过来的。
好不容易送走彼岸,她却发觉团队越来越难管。
所以她故意不关会议室门,明知对方有理仍要坚持压工期——这已经不是技术和业务上的问题,而是更高层面的服从性测试。
即便最终是错的,但只要是她说的,就必须是对。
真出了事,大不了找理由让陈剑背锅。
“那就加班!加人!”胡少宇不耐烦地挥手。
“老大,这不是加班加人就能解决的。”张哲的声音也忍不住提高了,
“这不是数学这是科学!代码需要时间编写,测试需要时间运行,性能需要时间调优!这不是靠堆人力和打鸡血就能压缩的,而且来的人不懂具体业务逻辑还需要安排时间熟悉,效率不增反降!
加班加点不是万金油的处理方式!”
好大夫不需要不听话的人。
不过念在对方在好大夫干了两年也是不可多得的老人了,胡少宇还想最后给他一次机会,
“小陈,我本来是对你抱有很高的期望的,但现在我很怀疑你的领导力和担当。
一点压力就喊困难,一点挑战就谈风险?
你到底有没有能力带领技术团队支撑公司发展?”
她话锋一转,语气骤冷:“这样,你先下去沉淀一下。能吃苦、敢打硬仗的技术主管,公司多的是,不差你一个!”
这话语恶毒而有效,利用职位的不对等,直接将技术争论引向对个人能力和忠诚度的质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