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7章 高纬度的企业与员工
一个小时,在平日里转瞬即逝。
但在这个周六的中午,陈默却感到显得格外漫长。
他独自坐在书房里,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目光却始终没有离开过屏幕上不断滚动的舆论浪潮。
吵吧,你们就吵吧,吵的越大声,越能证明彼岸系存在的不可替代性!
这就像一个公司,有一个能力无比出色的新锐骨干。
他效率极高,总能解决最棘手的难题,为公司创造巨大价值,让最高领导层无比省心、格外倚重。
但他的崛起,势必会让一些习惯了旧有格局、仗着资历和躺在功劳簿上混饭吃的老员工感到恐慌和嫉妒。
他们会在背后议论,会抱团取暖,会抓住他任何一个微小的疏漏无限放大,指责他坏了“规矩”。
如果他们无法让他“和光同尘”,那么最想做的,就是千方百计地将他在这家公司干不下去。
但他们却忽略了一个最基本的事实:老板真正在乎的,从来不是谁守规矩,而是谁能把事情办成,谁能让祂省心。
今天的喧嚣,就是最有力的证明。
那些老员工们嫉妒的嘶吼和用户们依赖的抱怨,哪一种声音在最终决策者的耳中更有分量?
答案,不言自明。
用户们的‘愤怒’,恰恰源于他们的一分钟都离不开彼岸。
这种‘依赖’,是彼岸过往数年如一日的将心比心,是万亿真金白银砸进去换来的口碑。
这是任何竞争对手,短时间内根本无法逾越的护城河。
腾讯不行、阿里更不行。
哪怕陈默此刻真的将彼岸系服务永久关停,即便有竞品立马跟上,产品可以模仿,模式可以抄袭,但理念与信任,无法复制。
这是资本天然的局限性。
它们绝不可能像彼岸一样,肯将八成的利润拿出来重新分配,反馈用户、让利伙伴、投入研发。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早已习惯了彼岸模式的用户,会自然而然地用脚投票。
彼岸模式非一日之功。
这是陈默布局数年,一步步落子、一环环扣紧的一盘大棋。
只有这种水磨工夫,才能打造出如鸿沟天堑一般的护城河。
这就像尝过了现炒小灶的锅气鲜美,谁还愿意回头去啃标准化、工业味的预制菜?
难道图它加热更快、价格更贵,从中彰显小布尔乔亚式的精致生活?
事实上,刚才一篇分析文章恰恰点破了其中的关键:
「.彼岸此举点明了商业竞争中的一个残酷真相——有时,不可替代性比完美的口碑更重要。
当用户和社会已经与彼岸系深度绑定,停机带来的短暂阵痛会被长期的依赖所覆盖。
这不是一次危机,反而成了一次全网范围最有效果的免费广告。
陈默展现了一种极高的战略自信和格局。
他看到的不是一城一池的得失,而是整个战争的态势中彼岸不可动摇的地位。
此举堪称“垄断哲学”的极致体现:最好的市场地位,不是让用户喜欢你,而是让用户无法离开你——哪怕这种离不开伴随着抱怨。
而这次停机,就是一次强制性的“全网戒断测试”,结果证明了彼岸已成功地将自己变成了数字时代的“氧气”.」
陈默浏览着网上汹涌的声浪,里面有大众最真实的情绪,有对手在背后推波助澜、包藏祸心的带节奏,也有来自盟友和用户自发声援的力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