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07章 忌惮  二手穿越:大耳贼刘备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袁基说得也累了,低下头轻声道:“这既是天子之意,也是百官之意,更是关东之意……也是族父之策,符合所有人的意愿,懂了吗?”

“……可如此……对我宗有何好处?”

袁术闭眼摇了摇头:“既然天子忌惮刘备,我等为何不交结刘备?”

“若不待刘备与天子和阉宦彻底对立,我等拿什么交结刘备?董卓如今都敢自作主张,何况刘备?!”

袁基瞟了袁术一眼,又开始摇头:“交结刘备又拿什么制他?他子女被掳时都敢威逼天子,这样的人……如何控制?”

“公路啊……天下之事不可随心而定的,哪有想要就能得到的事?驭人必先使其困啊!”

袁术沉默了一阵,缓缓摇了摇头:“驭人必先使其困?可是,兄长,雒阳皆在弄权驭人,董卓、刘备却在取兵将之心,这所谓的驭人之道,挡得住刀剑之锋吗?”

……

同一时间,天子刘宏也在暖阁中和人争执。

与其争辩的,是董太后。

“吾儿为何与关东人妥协?可知此事会失天下人心!予舍了侄儿重,是为吾儿能安刘备之心,可凉州之事如此处置,岂非逼得刘备离心?”

董太后显得很不安。(‘予’是太后自称,汉时是不称哀家的)

“我知道……可是,此事只能如此啊……刘备交结黑山、白波,又擅自出兵,勾连韩遂,其心为何?”

刘宏脸上满是怨怼:“若无刘根掳窃之事,或可加功名重赏用刘备,可眼下刘根失踪……母亲为何要让刘根行此事?母亲早就逼得刘备离心了!”

“若不行此事,吾儿要如何制边将?”

董太后低语道:“当年若非予如此行事,难道你以为就凭几个阉人能将陈蕃下狱?你以为就凭几个宦官能让你亲政?你以为当初张奂为何会领军讨伐窦武?”

其实大汉世代皆是轮回……

汉桓帝去世后,皇后窦妙选了刘宏即位,以太后身份临朝摄政。

窦太后当初能被立为皇后主要是陈蕃出力,窦妙便让陈蕃为太傅辅政,窦太后的父亲窦武为大将军。

刘宏即位之初,窦妙采纳陈蕃的建议,处死了在桓帝时期主持第一次党锢的宦官苏康、管霸,解了党锢,也因此得了士族拥护,当时被称为“天地清明,人鬼欢喜”。

陈蕃征召了许多党人入朝,以极快的速度成了权臣。

当时袁逢、袁隗与陈蕃理念不合,一度受其打压。

袁逢当时本是京兆尹,被陈番“升”为了太仆;袁隗则由虎贲中郎将“升”为大鸿胪,兄弟二人都成了九卿,但却失去了实权。

窦妙对陈蕃开始警惕,便设立女尚书,重新扶植宦官,打算制衡陈蕃。

——在此之后,朝廷史册的记录便有些诡异了。

按照史官的记录,窦妙扶持宦官与女官制衡陈蕃,居然引起了窦武的不满,导致窦武和陈蕃试图杀灭宦官和女官……这记载其实是假的。

窦妙是窦武的亲女儿,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大的,又不是什么同父异母的兄弟姐妹……而且女儿还成了摄政太后,天下实际上是他窦家说了算,窦武可没这么蠢。

实际情况是,刘宏的亲妈董太后让曹节、王甫等宦官在永乐宫挟持了窦妙,试图让刘宏亲政。

窦武因此带兵入宫,但女儿窦妙被挟持,两边谁也奈何不得谁——倒也能算是窦武带兵试图杀太监。

陈蕃见两宫相争,招来了京畿数十家士族,等在雒阳准备取渔翁之利。

随后史料又有一条不实记录,说窦妙召回了护匈奴中郎将张奂对付谋逆的宦官——可那时候窦妙已经被挟持了,怎么召张奂回军?

实际上张奂是董太后召回的,因为张奂回军后立刻讨伐了窦武。

张奂讨伐窦武的事,被说成了宦官曹节矫诏欺骗张奂,率军围攻逼迫窦武投降,但实际上曹节手里的诏书是真的——那也是刘宏亲手发出的第一份有效诏书,当时刘宏虚岁十三。

窦武被张奂逼迫自杀后,陈蕃带了几十个士人入尚书台——这才是真打算弄矫诏的……但陈蕃被王甫带宫内侍卫逮捕,杀于狱中。

曹节和王甫因此得势,窦太后被幽禁于南宫,刘宏也得以亲政。

凡是陈蕃、窦武所举的官员及门生故吏,都被免官禁锢——这便是第二次党锢,原本不是党争,而是政变后的清算,但逐渐演变成了党争。

董太后当时只是董贵人,且并不得势,但这场政变相当成功。

一个不得势的贵人,怎么能驱使张奂这种大将?

当然是和驱使张晟一样。

董太后的侄子董重在张奂逼死窦武之后立刻成了虎贲中郎将。

而张奂本该以功封侯,但其上书坚决辞让,并且还称窦武和陈蕃有冤屈——因为董太后在除掉了把持朝政的窦氏父女与权臣陈蕃之后,放回了张奂的家人。

结果刚把人放了,张奂就反口说窦武和陈蕃有冤——此后不久,张奂便因“结党”落罪去职,董卓当时也受张奂牵连丢官。

而此后,永乐宫便一直在干掳人家眷之事。

刘根确实奉了皇命,但不是天子,也不是何皇后或刘辩,而是奉董太后之命。

“边将怎能如此制之……哪怕是令其直接交人质,也好过强掳其子啊!”

刘宏摇头叹气。

“令其交人质?吾儿不是试过了吗……你当年让刘悝交人质,他交了吗?”

董太后冷冷说道:“若非强掳其亲眷入京,刘悝又怎会奉诏来雒阳?若要驭人,必先使其困!如今刘备还在凉州,吾儿不如令宗员先取其家人……”

“……此事我自有打算,不劳母亲操心!母亲只需护好协儿即可!”

刘宏不想再说了,一把推开暖阁的门,打算出去。

门外冷风扑面而来,刘宏猛的一哆嗦,随后开始撕心裂肺的咳嗽,久久难以起身。

……

此时刘备还不知道整个雒阳都在讨论关于他的事。

他在武威没能寻到左沅的亲人,却遇到了贾文和。

贾文和,也就是贾诩,在见到段颎坟墓后,留在段颎故居帮了不少忙。

贾诩十年前路遇羌氐拦路,与其同行的百余人皆遇害。贾诩自称是段颎的外孙,氐人畏惧段颎,不仅没敢杀他,还好吃好喝的把他送回了家。

虽说只是借了段颎名头,和段颎并无瓜葛,但贾诩自己还是感念此事的。

当然,这也就只是感念段颎而已,和刘备其实没啥关系。

不过,贾诩等在这里,确实是为了等刘备。

“可是刘将军当面?某贾文和……有事相求。”

刘备本走在关羽身后,但见到刘备一行人后,贾诩未经介绍立刻便寻到了正主,判断力相当出色。

“贾文和?你见过我?”

刘备当然知道贾诩大名,但两人从未见过面,贾诩一来就有事相求,倒是使得刘备有些诧异。

“未曾见过……是阎先生让贾某来寻段公……如今段公已不在,便只能寻刘将军相助了。”

贾诩年轻时并不出名,只有凉州名士阎忠器重他,称他有张良、陈平的才略。

阎忠算得上是贾诩的提举恩师,贾诩得以举孝廉,也是得了阎忠的帮助。

此时阎忠正在金城郡,与梁兴等人一样,是韩遂的盟友,也是在金城见到了段颎‘复生’的人之一。

韩遂的女婿阎行,便是阎忠的族子。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