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1章 老百姓告状  朱棣:我家老四,是千古一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21章 老百姓告状

朱高烁知道,强行推广只会適得其反。他走到那辆已经装好杜仲胶轮胎的货运马车旁,虽然比例失调,但好歹是大家熟悉的东西,指著那弹性十足的胶轮,朗声道。

“诸位乡亲父老!此物名为『胶轮』,乃王妃带人苦心研製!大家方才也看到了,它能让车子跑得更稳当,顛簸更小,也更经久耐用!”

他用力推了推马车,装有胶轮的车子果然比旁边装著旧木轮的车子更易推动,且噪音小得多。

“此乃惠民利行之物,绝非妖邪!”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那个引发恐慌的铁盒子,语气放缓。

“至於此『铁车』乃是本王尝试製造的一种,嗯……新式车辆。其原理复杂,绝非活物!它现在不会动,將来即便能动,也需由人操控,如同驾驭牛马一般!大家不必惊慌!”

他看向王翱和张绣屏。

“胶轮之利,先在现有马车上推广试用!选取商队、驛站试用,让大家亲身体验其好处!同时,王翱,你组织人手,设计几款专门適配胶轮的新式马车底盘,要更坚固,重心更稳,轮轴结构优化!要让这胶轮的优势真正发挥出来!”

“至於这铁车。”朱高烁看著那个被眾人视为怪物的铁盒子,眼中闪过一丝坚定。

“暂时封存,移至秘密工坊。待蒸汽机有了眉目,再行试验。对外不必再提。”

他知道,路要一步一步走。轮胎的价值,必须先在人们熟悉且能接受的载体上证明自己。

当减震、耐磨、省力的优势被广泛认可,当新式马车跑遍潯洲甚至更远的地方,人们对“轮子”的认知被刷新后,那个承载著更远大梦想的“铁盒子”,或许才有被接受的一天。

一场因认知差异引发的“铁盒惊魂”暂时平息了。

杜仲胶轮胎在改进后的马车上逐渐显露出优势,火枪工坊的锤打声日夜不息,潯洲似乎正沿著朱高烁规划的工业之路稳步前行。

还有事关民生,朱高烁也要儘快解决,如潯洲沿海盐硷、內陆多山,更有令人生畏的“瘴气”之扰。

朱高烁一面大力推广杜仲胶林种植,既为工业原料,又可固土改善环境,一面下令在適宜的山坡、荒地广植樟树、松柏等能驱虫避瘴、净化空气的林木,他深知健康的环境是吸引人口、发展百业的前提。

植树造林进行得如火如荼,朱高烁也忙著在王府与张绣屏商议杜仲胶的新应用,王府侍卫统领匆匆来报,说府门外有大批衣衫襤褸、面黄肌瘦的百姓跪地哭嚎。

为首一个老农,竟衝破侍卫阻拦,直闯到二门处,被侍卫死死按住,兀自嘶声力竭地哭喊:“王爷!祁王殿下!青天大老爷啊!求您给草民们一条活路吧!”

朱高烁眉头紧锁,他一个现代人,就听不得这些事情:“带进来!”

很快,一个鬚髮皆白、枯槁如柴的老农被带了进来,扑通一声跪倒在地,以头抢地,泣不成声。

“王爷!救救我们青盘乡的乡亲吧!去年遭了虫灾,收成本就薄,十成里去了六七成,可县里的官差老爷们,催逼田赋比催命还狠,说什么『皇粮国税,天经地义』,颗粒不能少,交不上,就抢家里的口粮、抓壮丁顶役,连下蛋的老母鸡都不放过,王爷啊,村里的树皮都快啃光了,实在是活不下去了啊,听说您到了潯洲,对百姓好,草民们才拼死来告状!求王爷开恩,给我们一条生路吧!”

老农的哭诉,字字泣血,句句诛心。

朱高烁的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他立刻下令王翱点齐亲兵,要亲自去青盘乡,又命令张辅坐镇王府,防止有人狗急跳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