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的目光再次落到那份关於潯洲粮荒和“地瓜”试种的奏报上,老四在潯洲杀贪官是霹雳手段,引新粮则是菩萨心肠。
他是在用实际行动,在潯洲那一亩三分地上,尝试著解决老大提出的根本问题——开源节流?还是在践行老二的“杀”字诀?
“俸禄……”朱棣缓缓开口,声音低沉,带著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
“事关国本,牵一髮而动全身,容朕再想想。”
他没有表態支持谁,也没有否定谁,但一句“再想想”,已经表明了此事在他心中的分量。
他看向南方,目光仿佛穿透了千山万水,落在潯洲那新开闢的薯田上,老四引进的这“地瓜”,能否成功?產量几何?若真能解粮荒,那潯洲的困局便有了转机,或许也能给这僵持的“祖制之爭”,带来一丝新的变数?
“至於潯洲。”朱棣最终下了旨意。
“祁王引进新种,用心良苦,令沿途州县,对潯洲所需粮种、农具、善农之人的调拨,予以便利,再有敢如青盘县般盘剥百姓、致民饥饉者,查实一个,立斩一,不必报朕。”
“是!”三位皇子齐声应道,心思各异。
潯洲的春天,在希望与忙碌中悄然过去。
张绣屏精心照料下的“地瓜”藤蔓,展现出了令人惊嘆的生命力,它们在贫瘠的沙壤和坡地上肆意蔓延。
王府园圃里,朱高烁亲自挖开一垄土,当看到土层下结出的、大小不一但数量眾多的纺锤形块茎时,饶是早有心理准备,也不禁呼吸一窒。
“成了!屏儿,成了!”朱高烁捧起一串沾满泥土、沉甸甸的块茎,眼中闪烁著狂喜的光芒,块茎表皮紫红或淡黄,虽然不如后世改良品种那般硕大均匀,但数量极多,掂量著分量十足。
“快!称重!计算亩產!”
很快,结果出来了。
王府园圃精耕细作下的试验田,亩產竟高达十五石约(900公斤),即便是城外坡地粗放管理的试种田,亩產也超过了八石(约480公斤),这数字,如同惊雷般震动了整个潯洲府衙和王府。
要知道,此时江南上好的水田,精耕细作下稻米亩產也不过三四石,潯洲贫瘠的土地,竟能產出如此多的块茎食物,实在是惊为天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