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4章 天佑潯洲  朱棣:我家老四,是千古一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没有了

青盘县贪腐案的根源,那令人窒息的低俸制度与官员实际需求的巨大鸿沟,如同毒刺般扎在他心中。

他知道,仅仅靠杀贪官震慑是不够的,必须找到一条既能养廉,又不至於过度增加百姓负担的可行之路。

这一日,祁王府书房內烛火通明,朱高烁没有召集潯州任何一个官员,而是请来了几位在潯洲乃至闽粤都颇有名望的老帐房先生。

这些老先生,拨弄了一辈子算盘,对民间物价、官府收支、商贾往来门儿清。

“诸位先生请坐。”朱高烁態度谦和,亲自给几位鬚髮皆白的老者斟茶。

“今日请诸位来,是想请诸位帮本王算一笔帐,一笔关乎潯洲乃至大明万千官吏和百姓的帐。”

他命人抬上一块巨大的木板,上面贴满了写满数据的纸张。

“这是青石县县令周扒皮被抄家前的俸禄明细:年俸米九十石。”

“这是永乐初年至今,潯洲府城米价、肉价、布价、柴薪价的波动记录。”

“这是维持一个七品县令体面生活的最低开销估算:家眷僕役口粮、官服置办、笔墨纸砚、车马出行、人情往来、僱佣幕僚书吏、衙门日常杂支……”

“这是其实际贪墨所得,折合成银两、米粮……”

“这是潯洲一地,歷年因贪腐被罚没的赃款赃物总额,与朝廷下拨的俸禄总额对比……”

“这是若將七品官年俸提升至一百五十石米,潯洲府库需增加的支出……”

“这是若提升俸禄后,因官员盘剥减少,百姓实际负担减轻的估算……”

朱高烁指著木板,条分缕析,將冰冷的数字与残酷的现实赤裸裸地摊开在几位老帐房面前。

“本王想请诸位先生,拋开顾忌,以你们几十年的经验,用这算盘珠子,给本王敲个明白!”

“一个七品官,靠这九十石俸禄,在当下,到底能不能活下去?活得像个官?”

“若不能,缺口几何?”

“若將其俸禄提升至一百五十石,潯洲府库能否承受?”

“提升俸禄后,若能有效遏制贪墨,百姓实际负担是增是减?”

书房內只剩下噼里啪啦的算盘声,老帐房们神情专注,布满皱纹的手指在油亮的算盘珠上飞快舞动,时而凝眉沉思,时而低声交流,硃笔在草纸上记录下一个又一个数字。

时间一点点过去,朱高烁耐心等待著,张绣屏和王翱也屏息凝神。

终於,为首一位姓陈的老帐房,颤抖著手,放下了算盘,他深吸一口气,对著朱高烁深深一揖,声音带著歷经世事的沧桑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

“王爷明鑑,老朽等算明白了。”

“九十石俸米,按现今潯洲米价,折银约四十五两。然维持一县令最低体面开销,年需银至少一百二十两!缺口高达七十五两!”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