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a股趋势已然明朗,跳楼哥硬挤刘关张团伙
简单整理完公司的事情,张扬从长泰地下停车场,将他的那台奔驰s600开出,直奔自己在张江人才公寓的家。
由于录入过车牌,进入小区并没有任何阻碍。
停好车辆,他搭乘公寓楼层电梯,来到自己公寓门口。
张扬打开公寓门……
“咚咚咚——”
厨房正传出均匀的剁菜声。
看着鞋架的女式高跟和通勤鞋,以及挂在阳台的衣服,他已经知道厨房里的是谁。
似乎是听见了开门声,系着蓝色格裙,扎着低丸子头的何婧从厨房探出半个身子,手里还捏着把银亮的菜刀。
“回来了?”
张扬看见确实是何婧,调侃道:“你这是鸠占鹊巢?”
19号他去美国的时候,公寓套房都相对简约,现在不仅有绿植,有装饰壁画,连客厅沙发还添了几个温馨的毛绒玩偶。
“沪都租房这么贵,沾沾你的光嘛。”何婧随便找了个理由,语气还带着抹小撒娇。
华夏基金沪都公司在滨江大道,大约距离张江人才公寓15公里,上下班高峰期,如果把堵车时间也算进通勤时间的话,大概开车30分钟就能到公司。
按照这个距离租房,公寓基本都在2000到3000元,单人间则是800元左右。
张扬也没拆穿对方心思,而是换上自己的拖鞋道:“需要帮忙吗?”
“已经快做好了。”
何婧拒绝的同时,又突然话锋一转道:“不过呢,要是你能去买瓶酒回来就更好了。”
“没问题。”
张扬应答下来。
小区就有便民超市,下楼就几百米的距离,酒的品类还是挺齐全的,红的白的啤的都有。
待张扬离开公寓,前往楼下超市买酒时,何婧回到厨房,一下一下快速切着砧板上的土豆。
在把土豆切成薄片后,她将泡了半小时清水的牛肉捞出,泡过的牛肉不仅可以去除血水和杂质,还能让肉质更鲜嫩。
牛肉放置在砧板,何婧熟练地切成薄片,紧接着装入盘子,加生抽反复抓入味,考虑到张扬是粤东人,饮食比较清淡,她只用了半个青红辣椒。
在等牛肉腌制入味时,她拿起热水浸泡过的西红柿去皮切块,又从冰箱里取出三个鸡蛋,打入空碗,然后熟练地将鸡蛋打散放置在一旁备用。
“啪嗒——”
何婧打着火,锅里添油,把西红柿炒出汤汁,又加了一大碗清水,加入盐和鸡精调味。
在西红柿汤煮开后,淋入水淀粉勾芡,旋转着倒入鸡蛋液,这样可以保证鸡蛋呈现絮状,最后加上葱和香菜,一锅美味的西红柿鸡蛋汤就已新鲜出炉。
洗锅去味后,她又把牛肉与土豆结合,再加入备好辣椒和蒜,炒了个土豆牛肉。
因为不是富裕家庭,没有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何婧也跟自己母亲练了一手好厨艺。
待张扬回来,她已经做好了三菜一汤,都是家常菜。
闻着饭菜香,张扬赞扬道:“想不到你厨艺这么好。”
“只会点家常菜。”
何婧脱下围裙谦虚道。
张扬把啤酒,香槟和红酒放置在桌面一旁,问道:“这一桌子菜要配什么酒?”
“香槟?”
何婧试探性询问。
“那就香槟吧。”
张扬应答的同时,利索打开了香槟的瓶盖封装,露出了里面的木塞。
他握住木塞,缓慢旋转瓶底,酒内部气体会不断冲击木塞。
“嗞——”
气体喷出,发出“叹息声”,这意味着这瓶酒已经“激活”,可以尽情享用它。
张扬倒了两杯酒,一杯放置在何婧面前。
何婧拿起酒杯,微笑道:“祝你平安回国。”
“谢谢。”
“铛——”
两人碰杯,浅喝一口。
“我们先吃饭吧,牛肉凉了就不好吃了,得趁热。”
何婧开口提醒。
热菜之所以叫热菜,是因为只有热的时候才能体现出它的美味,特别是刚出锅的时候,才具备热菜的色香味俱全。
“我开动了。”
张扬夹了块牛肉,搭配土豆块送入口中。
牛肉切薄会比较显嫩,搭配土豆的香气,是一道极为简单,又考验火候的家常菜。
只是这一道菜,他就可以断定何婧经常做饭。
“火候刚刚好。”
张扬赞扬道。
“你喜欢吃的话,我天天给你做。”何婧半开玩笑道。
刚说完,她又给自己找补道:“就当付你房租。”
“求之不得。”
张扬微笑回应。
两人边吃边聊,何婧问了很多美国的问题。
比如说美国是不是很乱。
其次就是美国是不是很开放。
她没有去过美国,只是在互联网了解过这个国度,大致知晓纽约的繁华程度。
对于美国乱不乱和开放问题,张扬回答很干脆,那就是很乱,非常非常开放。
“铛——”
“干杯。”
“干杯。”
两人再次碰杯喝酒。
放下高脚杯,何婧看向夹菜的张扬道:“和你说件事情,昨天华夏基金搞部门团建,王亚伟说信贷资金可能存在不规范使用。”
“借钱炒股了?”
张扬神色平静询问。
何婧摇了摇头:“不清楚,他说六月那场货币政策会议,就是上头在暗示银行,要管控好信贷。”
听见这句话,张扬仔细想了想,《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第二季度例会》确实提了一句“优化信贷结构”,当时他解读是上头想要扶持三农和中小企业,把这句话宏观化,没想到是提醒其他银行的。
理清楚思绪后,他开口道:“如果消息属实的话,这轮上涨应该是迭加了信贷资金。”
“有泡沫了吗?”
“泡沫肯定是有的,不过发现这么早,规模不会太大,看上头什么时候刺破了。”
听到“刺破”二字,何婧又想到了什么,说道:
“王亚伟踏空七月行情,他说他以为那碟醋是桂林三金,结果不是,现在不知道他指的那碟醋是华国建筑还是创业板。”
“为醋包饺子。”
张扬低喃。
创业板是10月底才设立,他前世记忆锚点可清楚记得,八九月a股就崩盘了,结合何婧打探到的消息,真相已经呼之欲出。
“看来,那碟醋就是华国建筑。”
“为什么这么肯定?”
张扬话音刚落,何婧就迫不及待追问,眼神闪过抹好奇。
虽说两人是同居关系,但重生者这个秘密张扬并不打算告诉其他人,他理清楚思绪,开口询问道:“你还记得五月的时候,汇金公司发布公告说,要在未来12个月增持四大行的a股股份吗?”
“好像确实有这件事。”
何婧想了想道。
“这段时间什么板块涨得多?”
“指数权重?”
“准确来说是银行。”
“你是说这两个月,是国家资金带头拉指数?”
“两个月,从2400点,拉到3370点,这只能是国家资金,想想他们为什么要拉指数。”
张扬引导思考。
何婧简单梳理过后,也得出了答案道:“炒热市场吗?我听说最近两个月的新开户股民很多,最起码有小十万。”
“没错。”
张扬点了点头,同样承认自己错误道:“六月的时候,我同样以为国家资金护盘,是为了桂林三金、万马电缆和友阿股份这些中小盘股票,但华国建筑的出现,确实很像那碟关键的醋。”
“那就是说……”
何婧也想明白了,接话道:“在华国建筑上市前,a股都是安全的,哪怕上头知道有信贷资金违规入市,为了它平稳落地,并没有选择立马清算。”
“应该是这样了。”
张扬微微颔首。
“那岂不是说a股即将崩盘?”何婧顿时有些兴奋,她募集的5亿资金还没用呢,搞不好可以抄底。
“深度回调是必然的,这轮牛市涨太多了,而且主力军还是国家资金,它们同样需要获利兑现。”
张扬发表观点道。
很多新手散户会觉得,国家资金作为护市资金,进去了a股就不会再出来,这其实是错的,而且是大错特错。
国家资金确实会护市,股灾的时候也会第一时间冲在股民和机构前面,托举整个盘面。
然而股市止跌回稳,这部分资金是会陆续出掉的。
除了止跌回稳,当上面觉得a股过于火热,存在泡沫的时候,也会利用手中筹码压住势头。
散户想要在a股博弈,就必须考虑游资、机构、国家资金的意图,揣测资金的做法。
“深度回调。”
何婧默默记下。
她没有问张扬具体数字,作为沪财投资学仅次于张扬的学霸,她同样有自己的交易模式。
想要在股市盈利,就必须要摸索出一套自己的套利方式。
有人适合打板,有人适合做t,有人适合单吊一只票,如果只会效仿别人的交易策略,最终只会丧失自己的思维。
“你的基金怎么样了?”张扬放下筷子询问。
“5个亿,已经进入封闭建仓期,如果a股这轮出现深度回调,或许我可以抄底一波。”
“还是房地产主题?”
“还有债券。”
“旱涝保收,挺不错的混合。”张扬刚说完,又提醒道:“十月可能还有一波行情,逻辑和最近两个月是一样的。”
“为了创业板?”
何婧询问。
“没错。”张扬点了点头,解释道:“国家资金拉高指数可不是为了好看,都是带有目的的。”
“记住了。”何婧点头的同时,突然想到了陶宇昂交代的事情,又说道:“对了,陶宇昂师兄说想和你吃顿饭,时间由我们定。”
“他找我吃饭?”
张扬有些疑惑,不清楚陶宇昂找他做什么。
两人上次合作,还得追溯到几个月前,那时候他需要快速累积本金,想到了制作市场研报,恰好当时陶宇昂晋升需要市场研报,两人一拍即合,以每月四万元的价格,洗稿张扬的四篇研报。
不过随着陶宇昂晋升,组建了自己的研报团队,他就选择了和张扬脱钩,避免事情败露。
现在又找上门?
什么意思?
又有什么新变故?
何婧想了想,猜测道:“昨天团建结束,他突然找到我说,希望和你组个局聊聊,还有在昨天的饭局里,华夏基金的林主管当众批评了他,认为他基金的收益率太低。”
“原来如此。”
张扬恍然大悟。
因为收益率低,又想走捷…
不!
准确来说不是捷径,而是他对走捷径弥补措施。
就像是说谎,一个谎言需要用另一个谎言去掩盖,一旦某个谎言被揭穿,所有的谎言都会无所遁形。
“怎么样,要不要见见?”
何婧追问。
张扬笑了笑,回道:“先不着急见他,拖的时间越久,他越急,底线才会越低。”
听见“他越急,底线才会越低”几个字,何婧打量了张扬一眼,忍不住吐槽道:“这句话感觉你像是在逼良为娼。”
“他不一定是良。”
张扬笑了笑。
陶宇昂押宝的是“医药主题基金”,现在h1n1流感肆虐,理应赚得盆满钵满,可他却沦落到求助,说明这里面肯定涉及利益输送,导致错过了这轮行情。
现在找张扬,无非就是想亡羊补牢罢了。
……
次日,7月27日。
阳光明媚,万里无云。
华夏基金公司。
自从收益率提不上去,陶宇昂整个人都变得低调了许多,连他最喜欢,认为可以彰显自己个性的鳄鱼皮鞋都换成了普通皮鞋。
这两天他想了很多,如果张扬无法帮他走出当前困境,他就只能把希望寄托于女上司身上。
为此,他还特意网上发帖,询问怎么锻炼舌头的灵活度。
“陶经理早。”
“陶哥。”
陶宇昂走进大厦,时不时有人向他打招呼。
也就在这时,一位三十来岁的男人喊住他道:“陶经理,欧总叫你去趟办公室。”
“这么快就来了吗?”
陶宇昂愣了愣,还是应答道:“知道了。”
“你可快点,欧总你是知道的,出了名的那啥。”
那人说出这句话时,还刻意压低了声音。
他们口中的欧总叫欧归燕,是华夏基金的元老级人物,也是沪都分公司的副总。
由于年轻的时候,一心只顾着搞事业,欧归燕拒绝了所有男人,等她四十岁想结婚的时候,发现了个致命问题,那就是她看上的男人,人家却看不上他。
她现在年薪百万,要求男方年薪50万不过分吧?
按理说,确实不过分,甚至可以说是向下兼容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