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29章 幕后搅局J先生,这是谁的必输局?  从满仓A股开始成为资本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如果廖国沛背后真的有个神秘组织,那么它的能量,恐怕超乎他们的想象。

为什么这样说?

廖国沛与张扬认识,张扬又认识鲍星纬、曹凤岐、厉以宁这些金融大咖,还拿到了阿里巴巴5000万投资,以及刚刚收购了百度财经,发展势头迅猛。

这些人有没有关联?

亦或者说,这些人会不会同属于一个神秘组织?

徐翔得打电话给徐海鸥,让他去找佳辰生物副总廖梓良问问,免得全盘皆输。

“行,你先打电话问清楚。”

“我待会回你电话。”

“好。”

随着电话挂断,徐翔没有一丝的犹豫,立即拨通了还在山城的徐海鸥电话,并把宋梓俊所说的事情简单概述了一遍。

了解完来龙去脉,徐海鸥神色凝重道:“好,我知道了,我现在给廖总打电话问问,待会回你电话。”

“行。”

徐翔点头道。

当与徐海鸥的电话挂断,徐翔又动用自己的人脉,打听“j先生”和山城啤酒可能存在的风险。

按道理来说,经过上一轮的洗盘,他们已经对山城啤酒完全控盘,并且佳辰生物的副总廖梓良还和徐海鸥达成了一致意见,钱都收进口袋了,总不可能说不干事。

收钱办事,伸手那一刹,大家就是一条绳上的蚂蚱。

……

张扬、廖国沛和林广昌三人还不知道,他们找混沌投资借券的消息,已经通过宋梓俊传递给徐翔,又通过徐翔传递给了其他参与拉升的公募和私募机构。

华夏基金沪都分公司。

王亚伟接到徐翔电话的第一时间,就在努力回想“j先生”,但真的对这个人没有印象。

“徐经理你不会是搞什么恶趣味的娱乐吧?j先生,完全没听说过这个人,无影脚倒是听说过。”

见王亚伟不信,徐翔并没有要说服他意思,而是提醒道:“我也没听说过这个人,但这消息是混沌投资传出来的,真实性得你自己考量,另外可以的话,打听打听,免得出什么岔子。”

“我问问吧。”

王亚伟回应道。

“嗯,就不打扰你工作了。”徐翔客套一句,随即挂断了电话。

王亚伟看着通话记录,喃喃自语道:“禅城无影脚,j先生,可别出岔子,我可是把全副身家压进治愈性乙肝疫苗概念的。”

由于他前段时间吃满八月下跌,基金收益率直线下降,华夏基金领导已经对他很不满,还有了另捧新人的想法。

如果再失败,他可能真得陪欧归燕去酒店。

现在整个华夏基金,谁不知道欧归燕这个“杀器”。

他们都严重怀疑,欧归燕是不是华夏基金领导刻意安排,激励他们进步的棋子。

王亚伟不敢怠慢,他可不想尝欧归燕做的老燕京豆汁,开始多方打听山城啤酒可能存在的暗雷,以及j先生到底是谁。

一晃眼半小时过去。

暗雷?

无!

j先生?

没听说过。

王亚伟挂断了与某位人脉的电话,带着抹愤怒道:“难道徐翔这家伙在耍我?”

但突然,他想起了何婧在9月11号星期五晚上,华夏公募经理部门聚餐时的那句提醒。

那晚王亚伟本想着拿“2009年妖王”做筹码,约何婧周六日出来看电影,顺带看看有没有挖墙角的机会。

虽说对方曾明确表示有男朋友,但她也说了,男朋友不是圈内人,这就让王亚伟蠢蠢欲动,想着挥一挥锄头。

半点不夸张的说,顶着“华夏公募基金一哥”名头的他,挖墙脚还从未失手过。

无论是刚毕业的新人,还是其他公司调过来的老员工,只要被王亚伟看上,基本都逃不掉。

“何婧那天太反常,一下子就猜到了山城啤酒,而且她祝我好运,会不会是有其他意思?”

想到这,王亚伟离开了自己办公室,前往何婧的办公室。

两人办公室相隔不算远,只相隔了几十米。

“咚咚——”

王亚伟敲响了敞开的玻璃门框。

吃着盒饭的何婧看见是王亚伟,眼神闪过抹诧异,随即放下筷子道:“王经理有什么事情吗?”

“何经理问你个事。”

王亚伟慢步走进办公室。

何婧:“什么事?”

“你认识j先生吗?”王亚伟停顿半秒,又连忙补充一句道:“他和禅城无影脚可能走得很近,而且又涉及山城啤酒。”

“不认识。”

何婧不假思索道。

j先生?

她还q小姐呢!

但突然,她回过神,好像张扬很符合“j先生”的特征。

和“禅城无影脚”廖国沛走得近,又布局了山城啤酒,“joker”称呼就有个j。

“不会是张扬吧?”

何婧心中一颤。

也得亏她神经大条,第一时间没反应过来,王亚伟根本没发现任何端倪。

“不认识吗?那打扰了。”王亚伟没有纠缠,他还在想办法给何婧留下好印象。

他泡其他女人是为了爽,泡何婧则是为了攀上鲍星纬这条线,他太想进步了。

“等等。”

何婧喊住了王亚伟,露出抹好奇道:“j先生怎么了?山城啤酒又发生什么了?”

王亚伟回头看向满眼好奇的何婧,也没有多想,如果对方真认识j先生和他背后的组织,根本不需要问他发生了什么。

“是这样的…”

王亚伟把事情一五一十说出。

或许徐翔压根不会想到,王亚伟居然这么轻易就把他们控盘山城啤酒的事情说出。

“原来如此。”何婧恍然大悟,紧接着又问道:“所以你才怀疑我认识j先生?”

“是的,但目前来看,你不像是认识对方的人。”

王亚伟淡笑道。

何婧也没否认,而是顺着他话往下说道:“我要是认识就好了,那还用布局房地产。”

“这倒也是。”

王亚伟没有起疑心。

另外何婧走稳健投资的风格,就很像要调走的路线。

一些有大背景和强人脉的基金经理,往往都会选择稳健板块,尽量不让自己收益率难看,经过一两年基层锻炼,一下子就会空降去其他地方的分公司当领导。

……

临近下午1点,听了公募、私募经理的回电,以及佳辰生物副总廖梓良亲口否认有暗雷,徐翔才敢给予宋梓俊明确答复。

“宋经理我都问过了,包括佳辰生物那边都说,没有所谓的暗雷,也没有接到相关的利空政策。”

“好,那我知道了。”

“嗯嗯,你就放心吧,佳辰生物副总都是我们的人,还有我们都控盘了,谁也砸不崩,除非…”

“除非什么?”

“除非上头出手,但这基本不可能,上头哪会大动干戈,专门针对一家高潜力医药企业,我也特意问过,没有消息。”

“那就好。”

“无影脚要借就借给他,刚好我也想报当初截龙之仇。”

“哈哈,我评估下风险。”

“行,你先忙,回聊。”

“回聊。”

徐翔和宋梓俊挂断电话。

经过多方确认,基本可以排除山城啤酒存在隐患风险,毕竟还有佳辰生物副总的亲自证实。

散户投资靠猜利好,机构会和你猜利好?

不会!

人家都是打电话确认的消息!

“怎么样?”

葛卫东看向宋梓俊问道。

“都说没有问题,还有就是佳辰生物副总亲口确认,合成肽疫苗联合用药组的结果最起码要三四个月后才会公布。”

宋梓俊话音刚落,露出抹笑容道:“运动员是我们,裁判也是我们,几乎不存在任何风险,除非对方有能力让上面发文件。”

除了上面发文件,他想不到山城啤酒其他崩盘的可能。

资金?

全是他们的资金。

消息?

佳辰生物副总都是他们的人。

除了政策面,总不可能说,技术面干崩山城啤酒吧?

“对方要是有能力让上面发文件,就不可能来借券。”葛卫东站起身,又淡淡说道:“走吧,他们已经等太久了。”

一个多小时,他们已经晾了张扬、廖国沛和林广昌一个多小时,再不回去就可能谈不拢了。

葛卫东和宋梓俊一前一后,快步回到宋梓俊办公室。

“久等久等。”

人还没进办公室,葛卫东爽朗的声音就先传入办公室,坐在沙发的廖国沛连忙站起身,他还是第一次现实见到葛卫东。

“葛总。”

廖国沛客气打招呼。

反观葛卫东则是摆了摆手,装出一句自己人的模样道:“都是圈内人,叫我东邪,我叫你无影脚,你看怎么样?”

“东…东邪…”

廖国沛有些忐忑。

“哈哈,坐吧,无影脚。”葛卫东笑着说道。

“j先生呢?”

不等廖国沛开口,张扬便沉声回应他道:“我在的。”

“在就好。”葛卫东看着台面的手机,又问道:“j先生你想怎么借?还有抵押资金是多少?”

见对方如此敞亮,而且直入主题的话术,想必已经把山城啤酒的全部利空摸清楚。

葛卫东爽快,张扬也没墨迹,直言道:“我想和你约定交割日期,抵押资金是8000万。”

“8000万?这么少?”宋梓俊一句话脱口而出。

葛卫东同样觉得少,毕竟他们可是持有18.7亿华国币筹码,想要用8000万撬动18.7亿,有点太痴人说梦了吧?

“8000万美元?”

葛卫东想到了一种可能。

对方既然叫j先生,还在美国待过,说不定用的是美元。

8000万美元,五六亿华国币,这倒显得合理。

“华国币。”

张扬否定道。

葛卫东:“……”

宋梓俊:“……”

8000万撬动18.7亿华国币,是谁给你的勇气?

宋梓俊有点听不下去了,强调道:“你们只有8000万,假设山城啤酒涨到100块钱,你们还不起差价,我们找谁说理去?”

“确实有这样的风险。”

葛卫东点头附和。

“我们目前只能拿得出8000万,但并不代表只有8000万,如果方便的话,我可以给你们看交割单,山城啤酒,我们同样有接近2000万股的持仓。”

张扬稍微展露实力。

当听见对方有2000万股,葛卫东和宋梓俊眼神闪过抹诧异,如果张扬说得是真的,那他们还真有资格用交割日的方式借券。

“我们方便。”

葛卫东沉声道。

远在财研网办公平层的张扬很清楚,如果不展现自己这边有还差价的能力,任凭他说得天乱坠,对方也不会把券借给自己。

就好比你穿着背心、拖鞋去售楼部买房,房产销售愿不愿意接待你还是个问号。

毕竟谁的时间都是宝贵的,不愿意做无用功很正常。

可如果不介意间露出劳斯莱斯车钥匙,或者干脆就把劳斯莱斯停在售楼部门口,那情况就不一样了。

别说背心拖鞋,哪怕穿个尿素袋子,干脆不穿,销售都会跑步上前迎接,视你如上帝。

为了不暴露身份,张扬用小号添加的宋梓俊qq好友,并把交割单隐私信息打码视频发送给他。

图片可以p,视频却很难p,况且连电脑桌面日期和刚才的时间都对得上,基本确定了对方持有将近2000万股山城啤酒。

既然确定对方有偿还差价的能力,而且资金会在交割日结算,也不担心对方会卷钱跑路,葛卫东也爽快问道:“没问题了,你们想借多久?”

“30天,10月28号交割。”张扬说出日期,又说出其他条件道:“借券年利率是5%,18.7亿,一天就是25.62万,我们交8000万当保证金,10月28号,再统一结算交割,另外需找第三方机构签合同。”

“行,都没问题。”

葛卫东爽快答应。

他和宋梓俊都没有想过卖出山城啤酒,因为运动员和裁判都是自己人,这只票还有极大的拉升空间,根本不急着卖。

简单概括就是,他们觉得张扬、廖国沛和林广昌一定输,不仅想要吃山城啤酒的后续上涨,还要吃“刘关张团伙”的差价。

假设说山城啤酒在10月28号涨到100块钱,他们不仅能多赚11.3亿华国币,还能从张扬、廖国沛和林广昌手上拿走11.3亿差价,因为“刘关张团伙”锚定了62.43这个价格,且个股数是3000万,每涨10块钱,就要亏3个亿。

至于张扬,他无需在意葛卫东和宋梓俊有没有真卖掉那3000万股山城啤酒,他只需要知道廖国沛和混沌投资合同一签,法律上就已经默认对方卖了。

等交割日一到,山城啤酒股价每下跌10元,“刘关张团伙”都能拿到3亿华国币的差价。

或许这时候会有人要问,张扬就不怕葛卫东、徐翔、王亚伟等人硬抗到10月28号交割日,再让山城啤酒股价下跌?

《史记·货殖列传》有提到一句话,叫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和“刘关张团伙”签借券的是葛卫东,是混沌投资,徐翔、王亚伟等人凭什么牺牲自己利益帮忙硬抗?

合作关系可不是父子关系,在自身利益面前,他们的关系随时土崩瓦解。

当然了。

前提是山城啤酒真得崩盘。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