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若是能够掌握一座产量丰富的贵金属矿,那财政将会瞬间好起来。
甚至将会改变整个大明!
李显穆目光火热的盯着手中的玉签,虽然只是第一次用,但他已然明白了这是多么强大的神物。
而李氏家族掌握着这样的神物,难道不是天选吗?
朱家的江山,也要靠我李氏才能坐得稳了!
李显穆又磕了几个头,站起身,打开祠堂的门,阳光洒落下来,照在他的脸上,外间是李氏的族人。
他看到了大哥和二哥。
随着时间越久,李显穆就越知道,父亲留给自己的东西,到底有多么珍贵,当拥有了这些神物之后,那些钱财、爵位这些身外之物,根本就不重要了。
这些神物真正带给他的,是一种超越所有的眼界,以及超越所有的自信。
我将傲然立于所有人之上!
……
正月初一的休沐日结束后,天下又恢复了正常的运转。
李显穆则开始纠结于怎么能够把日本石见银山的信息运用起来。
这有几个难点,首先,这个石见银山在哪里?
日本的国土虽然比起大明来很小,但真的去寻找和大海捞针也没有什么区别。
这肯定是要官方的力量去做的,那就又有一个问题,他的信息是从哪里来的?
这种超自然的事情,他当然不会去到处说,整个李氏之中,只有他一个人知道,父亲的打算也很明确,暂时只在祭司之间代代相传。
因为现在祭司还没有能够保护自己的力量,还需要依靠世俗的力量来保护自身安全。
“石见银山,会不会这座山就叫做石见山。”
李显穆突然想到,“而且如果那里有银矿的话,会不会日本已经有人知道,只是不知道其中产量有多大?
而且日本的冶炼技术比起我大明来,也差得很远。”
从把石见银山的消息传给李显穆后,李祺就一直都在观察,现在见到李显穆想通了这一点,顿时松了口气。
根据《石见银山旧记》一书所载,早在1309年,那还是元朝时期,周防国大名大内弘幸往访石见国时,便有采银的纪录。
石见银山、石见国,这些事情在中原肯定没人知道,毕竟谁会去关注一个小国的历史,但是日本国内肯定是有人知道的。
这也是李祺为什么这么快就把这个消息告知李显穆的原因。
他们所生活的毕竟是现实世界,不是填图变色的策略游戏,不会一点就能开矿,即便是知道了日本有银矿,可需要处理的前期问题就极多,能在永乐九年找到矿就已经相当的了不得,若是能够挖到矿,那就说明现在的大明朝廷,效率高的可怕。
……
“这位就是日本使节,井上次郎。”
“这位是李大学士,是我们陛下的外甥。”
鸿胪寺的官员明显很懂这些外国人的g点,单纯说官职他们还有些迟钝,说这些血统之类,最能引起重视。
果然一听这么说,井上次郎顿时神情肃穆起来,用带着口音但还是流利的官话问候道:“李君,不知找在下有何要事?”
李显穆一摆手,“使者坐。
这次冒昧请使者来,是想要询问使者一件有关于日本的事。”
“李君请问吧,在下必言无不尽。”
李显穆微微一笑,“近日我翻阅古书时,看到有一处记录着日本的地名,曾发生了颇有趣的故事,这处地名只有石见二字,不知使者可曾听闻过。”
石见?
井上次郎当然知道,毕竟石见国是日本战国的列国之一,虽然没有那么有名,但作为能够出使的人,他这些知识储备还是有的。
李显穆说完话后,就一直紧紧盯着井上的神情变化。
他知道!
仅仅是一个瞬间,李显穆就捕捉到了那一丝情绪,井上次郎知道这个石见,至少是听说过的。
井上次郎也没有撒谎,只是颇为疑惑的问道:“李君,石见国曾经是个小国,还没有贵国的一个县城大,不知道您是从哪里得知了这个地方?
忘了,是从古书中,不知道记载了什么故事,竟然会记载这么一个,就连在日本都不知名的小国。”
李显穆胡诌道:“没想到真的有,听说那里是个很美丽的地方,有月华倾泻在山中,非常美丽。
非常感谢使者,若是日后能够前往一趟就更好了。”
又寒暄了一会儿,送走了依旧疑惑的日本使者,李显穆有些难以抑制心中兴奋的神情。
“没想到会这么顺利,但是现在还是不能确定这个石见就是父亲说的那个,还是要对日本国内的情况更了解一些。”
大明对日本的情况实在是两眼一抹黑。
毕竟大明就连日本有天皇这个东西都不知道,册封的日本王实际上是大将军,可想而知对日本的了解之少了。
想要了解情况,最好的办法是派人亲自到日本走一趟。
方才他是担心日本使者起疑心,之后可以通过鸿胪寺走一趟。
想到这里,李显穆觉得还是要进宫一趟,这件事要尽快禀告皇帝才是,当初皇帝能为了虚无缥缈的黄金去派郑和下西洋,现在日本有白银可是确切的事情!
……
“你小子今日不是请了假吗?怎么还进宫来了,而且不去文渊阁?”
李显穆恭恭敬敬行了礼,而后肃然道:“陛下,臣前些时日得到了一个消息,想起了父亲曾经说过的一桩笑谈,心中疑窦丛生,于是今日找了日本使臣一趟,确认了一些事情,于是赶忙来汇报陛下。”
见李显穆神情比较严肃,朱棣也收起了笑意,微微眯着眼道:“值得你这么重视的事情,怕是不小。”
“陛下,当初您派郑和下西洋,是不是有寻找黄金的打算?”
“没错,朕听闻在万里之外,有极多的黄金,所以才派郑和前往,可惜没有收获。”
“看来陛下是知道现在大明缺钱了。”
“如何能不知道呢?”
朱棣叹了口气,“历朝历代都缺钱,朝廷铸了那么多钱,历朝历代加起来都几亿贯了,但是不知道那些钱,都去了哪里,仿佛凭空消失了一样。
若是有足够的钱,哪里还需要收这么多实物的税。
可铸钱是个亏钱的事,朕是不可能大规模铸钱的,只有发行大明宝钞过过日子了。”
铸钱亏钱这又是古代和现代不同了,现代正常国家的印钞机一发动,那是刷刷赚钱,美国更是印钞机一发动,收割全世界人民用劳动创造出来的财富。
可古代铸钱是真的亏钱。
因为现代的钱是纸币,除了作为一般等价物交换,它本身一文不值。
可古代的钱是金银铜,它本身就有价值,刚才朱棣问那些钱去哪里了,很多钱都被地主老财埋在地里了,还有很多钱则被融化掉,做成了铜器。
因为铜本身就是铸造的材料,它受到市场的调节,很多时候,铜钱的面值只值一文,可铜钱本身的重量却价值三文。
那商人如何选择就不言而喻了。
本身来说,铜作为货币是不合适的,最恰当的就是金银这种贵金属,天然的货币,即便到了现代,白银跌落了神坛,可黄金依旧是硬通货。
李显穆听着朱棣前面的几句话还颇有共鸣,皇帝能有这份见识,已经很不错了,但这还不够,他必须要让皇帝更清楚的知道,缺钱的危害,这样皇帝才能真正的发动举国之力支持他去日本找白银!
这可不是简简单单的找白银,很可能会爆发战争!
如果皇帝没有对抗蒙古那样的决心,很可能会半路夭折。
“陛下,缺钱可能比您想象中的还要严重。”
李显穆沉声道:“微臣毫不夸张的说,如果依旧如同现在这样下去的话,我大明很有可能就败落在缺钱上面。”
朱棣一下子坐直了身子,他是比较了解李显穆的,知道他一般不会夸大其词,既然这么说了,那就说明缺钱之事,真的有大问题。
“会败坏大明社稷?朕感觉只是交税的时候困难一些,每年损耗一些赋税而已,有那么严重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