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49章 声望(第四更)  大明世家五百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杨荣心直口快,振奋道:“明达,你竟然能促成此等大事,自此以后,天下无数官员都要承你一份情了。”

李显穆不太在意的摆摆手道:“不过是些虚幻的东西,不算什么,该爭还是爭,该斗还是斗。”

郑欢作为御史,却笑著摇摇头道:“那可不一样,心学发展迅速,但因为你比较刚正,很多人来来去去。

如今有了养廉银,很多人就能追寻自己內心真实所求了。”

杨荣和黄淮同时点头认可郑欢之言。

让李显穆颇为无奈。

他相对来说是严於律己、宽以待人的那种人,类似於截留火耗这种不算贪污的事,他其实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

甚至有时候下面人收点礼办事,只要不过分他也没追究过。

还是那句话,他从来不用圣人的標准要求別人。

但好像其他人不这么想,都觉得他光明正义,那些犯了些事的人,自己就自惭形秽的远离他这个派系了。

李显穆也不打算解释,只是无奈摇摇头,“走吧,子荣,你先回內阁,我要去一趟兵部衙门,今日大寧总兵会回京述职,我要问些情况。”

几人各自道別。

待参加大朝会的群臣各自回到衙门后,朝廷加俸禄之事,顿时从各种渠道传遍了京城。

街头巷尾但凡有人处,都有人在討论这件事,普通百姓自然只有羡慕的份,那些也在加俸禄范围內的正式有品级的官员,又是一阵激动加叩谢皇恩。

而后这个消息迅速从京城向顺天府地方以及大明其余十三省而去。

地方官员的反应自然和京官不同。

在地方上,能拿到火耗的可不仅仅是官员,还有那些吏员。

但朝廷这一次所涉及的人,就没有那些吏员了。

这也算是合理,吏员是贱籍,朝廷怎么可能给贱籍发俸禄,丟不起那个人。

这次收穫最大的实际上是县令,朝廷给县令的养廉银级別是四品官。

其目的很明显了,就是要“重县令而压豪强,重县令而抑恶吏”。

总说皇权不下乡,这次就是要加强县令的权力,让皇权能够更加深入帝国的肌理骨髓之中。

大明有许多欺上媚下、惯从破家的要命县令,但也从不缺立志要做青天大老爷的县令,尤其是许多县令,心中还怀著理想。

如今养廉银制度给了他们一个机会,一个能够控制县中的机会。

这项制度的深远影响,必然在日后慢慢展现。

此时的李显穆正在兵部之中。

“枢臣,大寧总兵的拜帖已经送到,他的亲卫说他去五军都督府述职了,稍后就会来兵部述职。”

枢臣是对兵部尚书的尊称,出自唐宋时主管军事的枢密使一职。

地方总兵在平时接受五军都督府、兵部的双重领导,所以述职也要双重述职。

如今又增加了向皇帝述职一项。

按照流程是先向五军都督府和兵部述职后,由五军都督府和兵部分別向皇帝呈递报告。

而后他再进宫向皇帝述职,相互交叉验证,以防止他借著皇帝不懂军事而忽悠皇帝。

李显穆对大寧总兵相当重视,当初大寧卫还是他建言永乐皇帝保留下来的,若非大寧卫在,阿鲁台进入大明境內就不是小打小闹了。

目前整个大明的战略防御重心,都放在东部草原上,这里是黄金家族的地盘。

等了不多一会儿,便有兵部吏员走进匯报导:“稟枢臣,大寧总兵到了。”

“请进来吧。”

不多时,一个年约四十左右,身高八尺的汉子从外走进,皮肤一看就是久经风霜雨打的黝黑,走起路来龙行虎步,颇有威势,双手之上满是厚厚的老茧,从外表看,就是一员猛將。

这便是大寧总兵朱荣。

他身份也颇为不简单,出身贵族,是前任成国公的儿子,虽然只是个庶子,没有继承爵位,但从小就勇武过人,很得成国公喜爱。

入仕以后,凭藉身份和能力,一步步走到了大寧总兵的位置,算是勛贵二代子弟中的翘楚之一。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