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5章 河北民,生近二边长苦辛
就在淮北局势已经乱成一锅粥,并且向着更乱的方向发展的时候,河北的局势似乎已经很明了了。
别的不说,单单只说人数上,此时刘淮麾下的汉军规模已经变得极其巨大。
不仅仅是各路义军前来聚义,许多在前些年起义,被金国正军扫荡到太行山中的义军也纷纷来到大名府,听从刘淮号令。
汉军的人力瞬间变得极其充足,以至于梁肃甚至都解散了一批山东民夫,让他们回家务农。
河北义军人数如此之多,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大名府及周边数个军州,在完颜亮开始准备南征,横征暴敛之后,就没过过几天好日子。
河北北部好歹自从去年春耕的时候,由石琚与纥石烈良弼轮番主政,到底恢复了一些元气。
但是越靠近河北南部,由于处于军事对峙前线,民不聊生根本不是一个形容词。
否则博州哪里来的那么多河北流民?
否则驻守博州的王友直王总管为何会觉得自己能成为整个河北武人的老大哥?
而待到刘淮亲提六军,打着‘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旗号,北伐至河北之后,出现百姓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的场面也就不奇怪了。
当然,许多携老扶幼的百姓都处于赤贫状态,最多也就提一壶浆水罢了,具体吃食还得刘淮来解决。
民以食为天,粮食从来都是个天大的问题。
梁肃率领参谋部殚精竭虑,东拼西凑,终于大略用军粮与缴获,外加一部分地方豪强贡献的粮食,才填平了这个窟窿。
汉军终究不可能无限期的养着这些百姓,刘淮趁着大军围城期间,干脆从后方调来官吏,配合着军中军法官、参谋军事,组织百姓展开了民屯,趁着还在六月上旬,补种萝卜、芜菁、苜蓿等庄稼。
在这个过程中,丈田、度田、分田就成了理所当然事情了。
山东群牧司制置使萧琦亲自带着五百匹马来到河北之时,见到的就是这么一副热火朝天的场面。
“出力气,保生产。”
“忍一夏汗水,换一冬饱暖。”
“生产自救,利己利民。”
“缴足官家税,留够来年种,其余皆自取。”
萧琦看着路过村子土围子上的白色大字,有些惊讶:“这些都是谁写的?”
前来迎接萧琦的乃是一名唤作时旺的年轻参谋军事。他是卫学扫盲班出身的高材生,也经历过实战,立过功劳,此时正在大军中枢勘磨,倒也算是前途远大。
时旺扫了一眼笑了笑:“是都统郎君起草,各个民屯长写的,无论是村集市镇,都有类似的口号。前几日,我也用扫帚蘸着石灰写了许多。”
萧琦看了看面前的年轻人,随后抚着白的胡须笑道:“河北百姓又有多少识字呢?就算将这番口号写的到处都是,又有多少人知晓呢?”
时旺正色说道:“萧制置这番话差矣。河北百姓识字之人再少,也终究是有的。而且就算百姓之前一字不识,通过这些口号,让他们认识这几个字,那也是赚的。
这些口号也是官府给的承诺,若是能让百姓从此之后觉得识字乃是天大的好事,也足以告慰这些时日的辛苦了。”
萧琦原本被一个小子反驳,面子上有些挂不住,但他毕竟是降人,即便正当得用,也不可能去跟明显是将领、官员预备队的参谋军事团体起冲突。
而听到最后的时候,萧琦却沉默下来,微微眯起了眼睛。
自古以来,统治者与谁共天下,乃是一个十分严肃的问题。
通俗的来说就是,到底谁才能算是人。
宋国那边自不必多说,官家与士大夫共天下嘛。
而金国这边,女真一等人,奚、渤海、契丹、高丽二等人,汉儿三等人。
也就是说,如今天下,只有女真人与士大夫才算是人,余者要么是半个人,要么干脆就是牛马蒿草罢了。
而此时此刻,萧琦却惊讶的发现,刘淮治下人的数量可太多了。
而且,刘淮竟然还在想尽办法,想要将人的数量变成更多。
就比如如今情形,说句难听的,一群吃不饱饭的赤贫之人,死就死了,谁会在乎?
然而自家这位大郎君却不仅仅公开做了政治承诺,更是将政治承诺到处粉刷,甚至期望能有一点扫盲效果,真是令人匪夷所思。
萧琦想到这里,思绪又突兀转到了另一边。
争天下看的是什么?
无非是兵多将广,粮草充足,兵甲齐全,财帛众多。
但兵将是由人组成的,粮草是人种出来的,兵甲是人铸造出来的,财帛也是人编织出来的。
到最后,终归还是要看哪一方人多。
再这么下去,又有哪一方的人数能比得上刘大郎治下呢?
想到这里,萧琦言语中不由得更加带了些许小心,指了指另一个方向。
“时参军,那里又是在作甚?”
时旺手搭凉棚望了一眼:“哦,那边倒也简单。
此番大名府大战,兵马大军来往密集,都已经将田垄踩没了,如今正有百姓让官人作主,来重新划归田垄耕地。
喏,这里将是一百户民屯的地方,可不能划乱了。”
时旺又指了指隔着一条小河的另一块土地。
萧琦点头之余,不由得又有些疑问:“只是民屯吗?”
时旺说道:“如今只是民屯。我知晓萧制置在想什么,无非就是担心出现曹魏以及五代时那般官六民四之事。
然而大郎君已经有了定论,在两到三年之内,就会逐渐解散民屯,归入地方官府管辖。
如今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田地搁荒许久,仅仅单靠小民扫自家门前雪,哪里能开垦出田地来?”
萧琦连连点头。
民屯就相当于官府组织百姓一起开荒,初衷一般都是好的,但是往往会执行出了偏差。
在边地由于有切实的生存危机,民屯军屯的形势还会好一些,但是在内地,那就成了官府盘剥百姓的一个重要手段了。
当初曹魏屯田的时候,民屯按照军屯来算,在曹操时期就已经十税五六了,到了曹魏后期,某些地方民屯的税额甚至到了八成。
百姓在民屯之中,都已经不算是佃户,都有些像农奴了。
萧琦作为契丹贵种,深受汉化影响,自然知道屯田这种事情到底有多么容易变质,原本还想要提醒一下刘淮,此时听闻中枢早就有定论,也就闭嘴了。
时旺不知道萧琦的心理活动,依旧感叹不停:“这些时日,不仅仅底下人忙得够呛,但凡是个习文写字会算数的人都派出去,就连大郎君都偶尔来帮忙处理文书。”
萧琦闻言一怔,不由得抬眼向元城眺望而去,有些犹疑的说道:“大郎君这些时日,竟然没有攻城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