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章 殷本纪:贤君与名臣  青简史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商朝建立后,在成汤的带领下,国家开始走上正轨。成汤去世后,他的子孙们继承了他的基业,继续推动著商朝的发展。在商朝前期,出现了几位非常有作为的君主,他们的统治为商朝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太甲是成汤的嫡长孙,他的父亲太丁早逝,所以太甲在成汤去世后继位,成为商朝的第二位君主。太甲刚即位的时候,还是挺有干劲的,想要做出一番大事业。

可是没过多久,他就被权力冲昏了头脑,开始放纵自己,不遵守商朝的法度,整天吃喝玩乐,对国家大事不管不顾。这可把辅政大臣伊尹急坏了,伊尹多次规劝太甲,希望他能改过自新,做一个好君主。可是太甲根本不听,依旧我行我素。

伊尹实在没办法了,心想:“这小子再这样下去,商朝可就完了。”於是,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放逐太甲。伊尹把太甲流放到了商汤的墓地桐宫,让他在那里好好反省自己的过错。太甲在桐宫的日子並不好过,没有了以前的荣华富贵,也没有了前呼后拥的侍从。他每天只能面对著祖父商汤的坟墓,回忆著祖父当年的丰功伟绩,再想想自己的所作所为,心里感到无比的羞愧。

在桐宫的三年里,太甲深刻地反思了自己的过错,他决定痛改前非,重新做人。他开始学习祖父的治国之道,关心百姓的疾苦,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伊尹一直在关注著太甲的一举一动,他看到太甲真的改过自新了,心里非常高兴。於是,伊尹亲自带著文武大臣,把太甲接回了都城,重新拥立他为君。

太甲復位后,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他效法成汤,施行德政,任用贤能,听取大臣的建议。

在他的治理下,商朝的政治清明,经济得到了发展,人民生活也逐渐安定。太甲还重视农业生產,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发展农业。他对外征服了周边的一些部落,扩大了商朝的领土,使商朝的势力范围进一步扩大。

太甲的这些成就,让他在商朝歷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也被后人尊称为“大宗”。

太戊是太甲的孙子,他在位期间,商朝的国力已经开始衰弱,出现了“殷道衰,诸侯或不至”的局面。可是太戊並没有灰心丧气,他决心要重振商朝的雄风。

太戊非常勤政,每天早早地就起床处理政务,晚上还经常熬夜批改奏章。他还注重修养德行,关心百姓的生活,经常派人到民间去了解百姓的疾苦,为百姓解决实际问题。

太戊深知,要想治理好国家,光靠自己一个人是不行的,还得有能干的大臣辅佐。於是,他任用了伊陟和巫咸等贤臣。伊陟是伊尹的儿子,他继承了父亲的智慧和才能,对治国之道有著深刻的见解。

巫咸也是一位非常有能力的大臣,他擅长占卜和祭祀,在商朝的宗教和文化领域有著很高的地位。

在伊陟和巫咸的辅佐下,太戊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他加强了中央集权,削弱了地方势力,使得国家的统治更加稳定。他还推行了土地制度改革,减轻了百姓的负担,鼓励农业生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太戊还注重文化教育,推动了商代文化的繁荣。在他的努力下,商朝再度兴盛起来,诸侯纷纷归附,商朝迎来了又一个繁荣时期。

在太戊执政期间,还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