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八国中好几国就在司国周围,司国想要扩张发展,就必须先灭了这几国。
难道就为了对付他们大炎,连自身扩张都能放下?
还是说司国只是表面上联手,实际上正等著时机,好灭了周围几国?
可看他们的表现,却也不像。
也正是因为想不到司国会真的跟八国联手,大炎才放鬆了警惕,让九国如此轻易的达成了联手。
“司国到底想要做什么,只能以后再探查。
现在,当儘快破解九国联手的局面,否则我大炎即使不惧,也要束手束脚,难以动弹。”圣光暂时压下疑惑,郑重道。
“陛下所言甚是。”吴起点头,话语一转,充满了指点江山、乾坤在握的从容大气自信:
“东方的曹、孙二国,暂时有蜀国抵挡,不过双方实力悬殊过大。
臣曾想过由臣或者耿拿大將军前往蜀国,彻底击败曹、孙大军。
但臣多次跟蜀国沟通,对方再次拒绝了援兵。
昭烈对诸葛丞相的信心极足,相信他此次能藉机突破至兵道第七境。
臣思索后,没有强求,还请陛下抉择。”
圣光沉吟数息后,果断道:“那就相信昭烈和诸葛丞相,且告诉他们,我大炎隨时可支援他们。”
“是,臣明白。”吴起应道。
顿了下,继续道:“有蜀国在,可暂时不用理会曹、孙二国。
其余七国联手,虽声势浩大,但七国中、只有司国拥有一位兵道第七境。
所以七国如今只敢以联盟之势,试图压迫我大炎。
真若动兵开战,七国绝不敢轻易为之。
国运之战更是如此,七国如今看似齐心协力,实则各有心思,都绝不肯为他国做嫁衣。
因此臣认为,若是求稳,我大炎现在不必急於一时破局,可暗中合纵连横,破其联手、再一一覆灭。
若是想要以最快的速度破局,臣认为、重点还是在宋。”
最后两句话,让在场大炎高层皆是更凝重了几分。
稳、快。
稳自不必多说,合纵连横的確是最稳的选择。
他们也有信心,凭藉大炎的实力,还有大命这个强大的盟友,迟早能破除几国联手。
只是需要更多的时间而已。
而快::
眾人思绪转移到了宋国上。
若是宋国愿意跟大炎结盟,那么局面又將不一样了。
“裕武態度可有进展?”圣光开口道。
“回陛下,裕武帝目前仍未答应结盟,似仍顾忌什么。”一位重臣站出来回道。
宋国是距离司国不远的一座神王朝。
虽比不上十四座强大神王朝,但国力也不容小,更重要的是其军队实力强横。
裕武帝乃是兵道第七境,威名赫赫。
更重要的是,它国不知道,裕武帝跟圣光同出一源。
裕武帝虽不是大命赤帝所出,却是赤帝的弟弟后人。
这般算来,裕武帝跟赤帝、圣武、昭烈是隔了一层,可说四人同出一源绝不为过。
本来宋国应该是大炎最佳的盟友。
偏偏裕武帝颇多顾忌,到现在都未与大炎达成共识。
“裕武崛起於微末之中,更为谨慎、朕能理解。”
圣光轻嘆一声,隨即、面色坚定,果断道:“劳烦张卿再走一趟,告知裕武,朕答应他。
待灭掉几国之后,司、前、魏、北、齐、梁、燕等七国的地界,皆归宋所有。
而且、大炎绝不南下一步。”
显然,圣光明白裕武在顾忌著什么,无非利益而已。
顿时,大炎重臣神色皆是微变。
如此一来,大炎就少了太多利益了。
不过也有不少人,神色露出敬佩。
果然不愧是陛下!
吴起郑重一礼道:“陛下圣明。”
“陛下圣明。”眾臣皆是拜道。
定下此事,选择稳还是快,就无形中有了答案。
当今之世,诸国皆在求快,大炎若是有足够的实力,为什么还要求稳?
当然是以绝对的实力,横推过去。
几个月后,宋国。
身材极为魁梧、宛若气吞亿万里如虎的裕武帝,听到大炎使者转述的话后,神色微微一。
沉默数息,轻嘆一声、敬佩道:“久闻圣光气度甚伟,今日方知名不虚传。
倒是朕小气了。”
下一刻,双目中爆发出摄人的精光,好似要席捲八方天穹。
“好,朕同意结盟,共同將诸国扫灭。”
“陛下圣明!”
炎、宋二国达成一致后,开始进行如何扫灭诸国的战略计划。
一月后,大致计划完成。
数十年后,就在曹、孙、蜀三国大战愈发激烈之时,宋国突然向司国开战。
宋国势力范围,快速向司国势力范围扩张而去。
司国大惊。
周围几国皆惊。
“宋国为何突然向我大司开战?难道他不知炎国、命国才是南方诸国共同的敌人吗?还是我大司哪里得罪了宋国?”
司国中,司帝普武不解道。
“陛下,我等几国这些年一直在拉拢宋国,从不曾得罪。
宋国突然对我大司开战,恐怕是已经与炎国达成了合作。”司国一位重臣肃声道。
“哎,朕本以为我大司与八国联手,能够让炎国不敢轻易动手,诸国能够和平共处。
如此不好吗?
可惜,这宋国竟然这般不识大局,竟然要对我大司开战,哼。
可恨。”普武帝怒道。
“陛下,宋国固然可恨,但如今宋国已经对我大司开战,我大司必须要回应之。
而那宋帝裕武实非寻常,两国一旦接壤,大军交战、恐怕唯有太上皇才能与之匹敌。”一位重臣郑重道。
“嗯,朕会请出太上皇,整军备战。
不过如果可能,还是不要轻起战端为好,再派使节前往宋国一趟,询问缘由。
告诉裕武帝,只要他愿意停手,朕可以既往不咎。”普武帝沉吟道。
(谢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