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人很快做出了他们的回应,炮口直接朝上,对著高地上的部队进行拋射。
不过,作为直接指挥作战的克劳塞维茨,早就猜到了法军的想法。
散兵连的自主作战能力很强,他早已命令他们相互分散,以规避被一炮全部带走的可能。
分散著的村庄房屋也为他们提供了一定的掩护。
大范围的炮击下,三人一组的射击小组开始往后移动。
当然,不是撤退,而是降低自己被炮击到的可能性。
毕竟,对於他们这些新训练的散兵而言,被炮击炸伤是无意义的伤亡。
他们的任务,就是儘可能的拖延法国人前进的速度,保证自己的生还才有还击的可能。
林恩在训练他们的时候,也特別强调了这一点,结合普鲁士军队的士兵那极高的纪律性,他们的战法也更具有韧性。
除非被炮火完全洗地,全数阵亡,否则只要还有射击小组成员活著,他们就会自行再组合成新的小组,继续扎在自己的阵地上。
唯一可惜的是,时间太紧张了,没能给这些士兵设计出后膛枪。
滑膛枪时代,由於装弹动作的限制,士兵们没法长时间缩在工事內进行还击,而且火力也远没有后膛枪时代那样迅猛。
之所以出现“排队枪毙”的现象,其实主要就是由於前膛枪的特性,弹道不稳定、精度差、装填费时费力。
这些都让某些战术无法实施下去,只能採取大集团齐射来增加子弹的阻滯力。
同时,腓特烈大帝时代,普鲁士的三轮射击制也是那时制霸的关键。
普鲁士的士兵就像上紧发条的机器人,极高的纪律性让他们能够做到集团三连齐射。
前两组相继齐射的同时,让后一轮的士兵装填弹药,形成往復。
林恩的战术就是这种战法的延伸,三人一组的散兵线形成小而密集的“齐射”,而且高精度的猎兵也增进了其打击能力。
不过就算林恩的战术再怎么先进,数量上的差距仍不会消失。
法军的炮火一波接著一波,压得那些猎兵连的小伙子喘不过气来。
怎么霍恩洛厄亲王的支援还没来。林恩心里面心里已经有点担忧了。
“长官!”传令兵匆匆跑了进来,“霍恩洛厄亲王接到布伦瑞克公爵的命令,守住耶拿殿后。”
“布伦瑞克公爵的部队以及吕歇尔的部队將开始撤退!”
“他已经派了八千人来支援您,希望您至少遏制住法军的势头。”
还是跑了!林恩此时其实有点躺平了。反正布伦瑞克那个老顽固肯定不会听自己的话,他本来也没抱多大的希望。
现在要紧的是,赶紧把將霍恩洛厄亲王派来的支援顶到前面。
自己的散兵连也可以趁此机会退到洛迪根附近,阻击可能会从他们左侧攀登的其他法军。
村庄的墙壁可挡不住如此猛烈的炮火,有亲王的部队在这里驻守,应该更靠谱一些。
“告诉克罗塞维茨,让霍恩洛厄亲王的部队接管阵地,我们有序运动至洛迪根,务必挡住那里的法军。”
说完,他骑上马,赶紧朝东北边奔去。
希望还能赶得上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