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股市这片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广袤天地里,我摸爬滚打多年,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一套交易理念。
其中,对於“一进二”行情的把握,堪称我投资生涯中的得意之作。
比起那些看似热闹却暗藏风险的其他连板模式,我始终对“一进二”情有独钟。
而谈及二进三,那无疑是风险係数飆升的阶段,盈亏比极低,宛如行走在钢丝之上,稍有不慎便可能满盘皆输。
所以,无论是出於套利的目的,还是寻求接力的机会,在我眼中,“一进二”都是当下最优的选择。
还记得初入股市时,面对纷繁复杂的k线图和瞬息万变的盘面,我像一只迷失方向的小鹿,满心迷茫又跃跃欲试。
那时的我,热衷於追逐各种热点题材,试图从中发现暴涨的黑马。
然而,一次次的追涨杀跌让我损失惨重,也让我深刻意识到,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仅凭一腔热血是远远不够的。
直到有一次,我在復盘过程中偶然注意到了一只股票——它在当日以极为乾脆利落的方式拉升至涨停板,分时图上几乎没有丝毫犹豫的痕跡。
那一刻,仿佛一道灵光闪过我的脑海:做涨停就要有这样的气势!那些反覆开板又封板的首板,往往暗藏著主力出货的意图,即便偶尔能走出二连板或有溢价空间,也大多难以持续。
从那以后,我便將“乾脆封板”作为筛选首板股的重要標准之一,儘量避开那些有过开板的个股。
隨著经验的积累,我对“一进二”的理解愈发深刻。
第二天的竞价情况成了我判断能否介入的关键指標。
理想状態下,竞价结束后,量能应控制在1.5万手到3万手之间,同时股价红开约2个点左右。
这样的量价配合,既显示了市场对该股的认可度,又避免了因量能过大而导致的主力藉机出货的风险。
当然,特殊情况也时有发生。
比如遇到超预期顶一字板的个股,这时就不能单纯依赖常规指標来判断了。
我会仔细分析当天竞价时的板块动態,如果所属板块整体强势,那么这种t字板的走势反而可能是分歧转一致的市场合力体现。
毕竟,在强势板块中,个股间的联动效应更为明显,一旦形成共识,后续上涨的动力也会更加充沛。
说到这儿,不得不提一种特殊形態——烂板后的一进二机会。
有些股票在首日涨停过程中出现了多次打开的情况,看似弱势实则暗藏玄机。
这类股票次日若能维持3万手左右的量能且小幅红盘开盘,往往意味著首日的烂板並非真正的拋压释放,而是主力在暗中吸筹所致。
此时介入,相当於搭上了主力资金建仓的顺风车,后续走出二连板的概率极高。
我曾亲身经歷过这样一次经典的案例:某只个股在首日涨停时反覆开板,当时我並未急於动手,而是耐心观察其后续表现。
果不其然,第二天该股以3万手左右的量能微幅高开,我果断下单买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