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奔波海外
如果说在台下,在棒子国当地的发行公司眼里,陈磊是主角。
那么在台上,在首映礼上,刘一菲就是观眾们眼中的主角了。
在国內那也就算了,陈磊没有想到刘一菲在棒子国的人气居然也不低。
明明刘一菲都两年多没作品上映了,居然还有那么多人记著她。
除了一些用棒子语说话的影迷,陈磊还看到有拉著一菲世家条幅的人。
“没想到你在棒子,也有这么高的人气。”
在后台等候上场的陈磊,看著舞台前方的观眾们,感慨道。
“那是因为我在棒子国的所有影迷们都来捧场了,所以你才感觉我人气很高。”
刘一菲又说了,曾在湾湾说过的那句话。
“待会儿就靠你了,为我们的电影,多拉一些观眾。”
“还用你特意来说?”
虽然本性咸鱼,但在需要营业的时候,也绝不含糊的刘一菲说道。
有了刘一菲在棒子国粉丝的捧场,让首映礼举办的很成功。
接下来就看正式上映后的票房了。
这部电影在棒子国的发行,考虑到棒子的市场小,英煌本来是打算以打包价卖出去的。
但谁让华夏电影在棒子国票房不行呢,棒子国这边没同意价格,最后走的分成。
就像在华夏,或者说与全球除漂亮国之外的国家一样,好莱坞电影都呈现占据了半壁江山的趋势。
而与之相比的是华夏电影、岛国电影在棒子国的日趋式微。
2010年,在棒子国票房最高的是阿凡达,达到了800多万人次。如果把09年的票房也算上,那阿凡达观影总人数有1300多万。
而华夏电影,在棒子国获得最高票房的是《通天帝国》观影人数只有46万人次。
所以,棒子国本地公司如果引进华夏电影,打包价会给的很低。
就是在这样过去一年的数据当中,我的少女时代,以400多块荧幕,在棒子国上映了陈磊和刘一菲忙著一天跑好几个电影院,给影迷们带去惊喜,都没空去关注电影的票房。
反正对陈磊来说,只要票房收益能覆盖住发行成本,剩下来的对他都是赚!
也就不那么在意,在棒子国上映的票房了。
还是英煌那位负责电影发行的副主任打来恭喜电话,陈磊才知道了首日票房。
大概有两万八千多人次观影,而且主要都是汉城这边的人。
听到这个数字,陈磊放心了,至少不会亏本。
在跑宣传的期间,有这样或者那样公司的人,通过cjem来找刘一菲,说是请她参加晚宴。
但刘一菲以自己要跑宣传为由,都拒绝了。
“你怎么不去参加啊?那些好像都是大公司,万一给你一个代言,那你得提升多少知名度啊。”
陈磊看到刘一菲又拒绝了一个邀请后,故意问道。
“不稀罕。”
刘一菲刚想说,那代言也不是白给她的,需要她去交换的,但最后,她只是说了这三个字。
她又不是几年前那个刚出道什么都不懂的单纯小女生。
有些看看好吃,但的后面都有一根线。
一旦你吞下去了,那根线就会拽著你把你拽入深渊。
只是这些事情,她自己知道就好了,没必要和陈磊说。
在棒子国这边跑了四天之后,陈磊和刘一菲又去了岛国。
岛国这边市场大,而且观眾们也喜欢这种校园片,所以根本没提打包,而是走的票房分成。
与在棒子国同样,陈磊再次与岛国本土发行公司东宝搭上了线。
陪著陈磊走这一条宣传路线,英煌那边的人见了,有种自己辛辛苦苦培养的渠道,被人撬墙角的感觉。
再也坐不住了,开始给公司打电话,报告情况。
对此,杨董的回覆是:“让他接触嘛,就算没我们的人陪著,难道他就联繫不上那些公司的人了么?”
有了顶头顶头顶头上司的批覆,也就放任陈磊的行为了。
於是,从棒子国、岛国,到东南亚周边小国,再到湾湾、港城,陈磊、刘一菲都跑了一圈。
基本上在一个地方呆个几天,甚至可能就两天,就要马不停蹄的去下一个地方。
虽然陈磊认识了各个国家本土影视公司,初步有了些意向,他的手机里也拿到了很多人的名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