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12章 惊天寿礼,接踵而来  问剑华山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12章 惊天寿礼,接踵而来

“玉莲来了。”

坐在高堂,被一圈大媳妇、小丫头团团围着说些吉祥话的老太君,本是气色不太好,神情疲惫,一听迎宾的声音,立刻坐直了身体。

“快快,让他进来看看,这丫头都几年没进京了,也不知道过得怎么样?还有我那小孙孙,身体是不是已经养好了,都说陆家的回春堂医术神奇,却连我那无病小孙孙也没照顾好,真是……”

两个四五十岁,身着华丽衣袍的妇人,闻言脸色难看,心想老太太从小就宝爱小女儿,称她懂事听话,为人孝顺,是有福之人。

看不上两个大女儿,有时气得急了,还骂自己两人为人刻薄,斤斤计较。以后就算是嫁人了,也在夫家捞不着个好。

事实证明,老太太的眼光在某些方面还是很犀利的,大女儿和二女儿在夫家的确是没啥地位,也管不住自家夫婿,一个个的纳妾纳得飞起,娘家也没有沾到夫家什么光。

但话又说回来,她们嫁的总还是朝廷官员与勋贵之家,失宠的大夫人,也是大夫人,生活过得好不好,别人看不见,走出来了,面上有光就行。

而老太太最喜欢的小女儿,不管她过得好不好,嫁了一个只会行医的木头人,说一句商人妇都算是抬举。

每次来京,别说面上的光彩,京城这些豪门贵妇,甚至不想与她有半句倾谈。

就连两个当姐姐的,有时也会【恨铁不成钢】的说教几句,羞于跟小妹为伍。

“来了就来了呗,也不说早点来,我看,这妮子就没把母亲放在心上。”

“是啊,毕竟陆家过得不太好。上段时间听谁说来着,他们家的回春堂经营不下去了,如今逃荒到了明阳城,算是寄人篱下。弄不好路费都不容易凑齐,也不用去责怪她。”

陈金莲、陈宝莲两姐妹,一唱一和,听得老太太脸色微黯,神情又淡了几分。

坐在旁边眉眼凛冽的大儿媳赵夫人,如今的长信侯夫人,摇了摇头,沉声道:“今日是老太君的寿辰大喜日子,大姐二姐且勿多言,不要在贵客面前失了礼仪,让人看了笑话。”

“呃……”

两姐妹臊眉耷眼的也不好再说话。

心知这个弟媳妇如今当家,最爱颜面。

虽然大弟继承了爵位,但是,离朝开国已有三百年,当年所封爵位,也就那么回事。

没兵权,没实权,府内子弟文不成,武不就,只是混吃等死,个个都不成器。

除了拉下面子,经营一点产业,支撑府内开销。就连人情往来,都是好好计较再三。

说是侯府,除了这个名头,在朝廷上,就算一个区区七品官,也不会把他们怎么放在眼里。

求人办事之时,还没有朝天府一个实权典狱有面子。

这年头,有权有钱就是爷,没权没钱,别说是侯爷了,就算是王子,也会过得胆颤心惊的,被下人欺压。

当然,离朝现在也没有王子就是了。

“是啊是啊,嫂嫂说得没错,再怎么样,总得要点脸面。

同光如今在礼部为官,经常与朝廷大员应酬,万万不可让人觉得家门不靖,有些话别被人听去才好。”

二儿媳妇卫夫人柔柔弱弱的也插了一句嘴。

登时,赵夫人也没声音了。

心中郁闷之极,转头看了一眼老二媳妇,心想果然此女最奸。

话里话外,无一不在表明,府内就是老二在外有着官职,全家人要指着他的关系过日子,递条子走后门,都用得着。

别人不给空壳侯爷面子,但是,现任从五品京官的面子,哪怕是个摆设货,并没有太多权柄,这面子也得给。

几个老娘们围在老太君的面前唇枪舌剑,老爷们和一些小辈,则好像没听到似的。

一边迎接宾客,请入华堂,一边兴高采烈的,奔跑玩乐。

哥哥妹妹喊个不停。

如同过年一样。

不对,比过年还热闹。

老太君虽然年纪大了,老一辈交情,也渐渐的因为少了走动,慢慢的淡了一些。

但无论如何,在七十大寿之时,那些久不来往的官员勋贵,就算是碍于情面,也得前来行个晚辈礼,以示不忘旧情。

因此,这个时候,家中来得贵客最多,带来的一些公子小姐,身份也最高。

平日里都玩不到一个圈子的当红将领、实权官员的子女也多有过来。

这时候,结识一两个,说不定就能谋个官身。

“礼官呢?迎了宾怎么不报礼,莫非忘了喝水,嗓子堵了?”

刚刚听到礼官报了侯府三姑奶奶到来,门外就没了声音,时不时的还响起一阵阵极其压抑古怪的低呼。

像是看到了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

“礼官在下拜呢,没空报礼。”

一个穿着红短绸装,扎着冲天辫的小娃一溜烟跑了过去,看了一眼,又过来回报。

听得众人更是一头雾水。

“简直不像话,拜什么拜?”

身为礼部郎官的陈同光,最是讲礼,也最是看重老娘的寿礼,此时面色黑了下来,感觉自家办差了事情,选错了人。

老管家一生谨慎精明,就这水平?

长信侯府弄不好,丢人丢到全京城里面去了。

好在,老管家张兴桂毕竟还是靠谱的。

虽然声音有些颤抖,还是接下来了。

“三姑爷陆长风,三姑奶奶陈玉莲,携陆无病前来贺寿,奉上金寿星一尊,玉观音一尊,血玉珊瑚一座、云锦千匹……”

张兴桂嗓音苍老高亢,不知为何,此时不但颤抖,还有些结巴。

为什么结巴,堂内众人此时已经见着了。

抬眼望去,全都目瞪口呆,所有人都安静了下来,就连奔跑嬉闹的小娃也停在原地,不再吵嚷。

只见大门口进来一队彪形壮汉,前八人,后八人,总计十六人。用十字杠分成两列,如同蜈蚣一般,迈着整齐步伐,踩得地面微微震颤,走入大堂。

他们抬的是什么东西呢?

就是一个黄澄澄亮闪闪的,眉眼慈和,笑意盈盈的黄金寿星雕像。

雕像约有两米,站在木辇之上,就如神仙下凡。一眼望去,让人气息为之一畅,精神雀跃起来。

一眼心喜,两眼福到,三眼寿元绵长。

只是看了几眼,所有人都知道了,这是宝物,多拜拜没坏处。

只要看得久了,也能让心情舒畅,身体康健。

为什么这样想。

因为,老太君此时,就有些红光满面了。

先前的精神疲惫,一扫而空,眨眼之间,就如年轻了十岁五岁一般。深吸一口气,竟然站了起来。

老寿星到了,她敢坐着吗?

堂内所有人都不敢再坐着。

有些人甚至被震惊得狠了,还跪了下去。

宗师雕刻,融情入刀,以心传像,一至于斯。

当然,总有一些不信神仙的,此时却是发现了其中的蹊跷之处……

大堂左首一个微胖中年失声道:“十六壮汉全力扛起,走路还有些晃悠,一人承力足有小三百斤,这寿星雕像,岂不是足足五千斤,好家伙。

果然是十足真金,比起铁来更要重上两三倍,这是镇府之宝啊。”

五千斤黄金什么概念。

就是八万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