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玥伸出手指,轻轻触摸那些冰冷的刻痕,指尖传来的粗糙感,让她仿佛能感受到无数年前,另一双手在此虔诚刻画的温度。
这些符號在诉说什么?是部落的迁徙路线?是祭祀天地的祷文?还是对未知世界的恐惧与想像?它们像一串串风蚀的密码,沉默地守候著,等待著一个能读懂它们的眼神。
同行的艾山不以为然:“嗨,就是些老古董,说不定是放羊娃閒著没事刻著玩的。”但李玥却无法如此轻易地否定。
她想起海市蜃楼,想起坎儿井的怪声,再看著眼前这些无声的岩画,一个念头越来越清晰:这片戈壁,绝非一片空洞的死寂。
它是一座巨大的、露天的歷史博物馆,每一阵风,每一块奇石,每一道刻痕,都可能是一个故事的载体,一个时代的见证。
最终,他们在一条乾涸的河床旁找到了那几只瑟瑟发抖的羊羔。
返程时,夕阳將魔鬼城染成了金红色,那些奇岩怪石在斜照下拖出更加诡譎漫长的影子,风声也愈发悽厉,仿佛千百个灵魂在同时嘆息。
李玥回头望去,暮色中的魔鬼城像一座沉睡的远古巨兽的城池,充满了无尽的诱惑与危险。
这次短暂的探险没有找到预想中的“奇珍异宝”,却让李玥收穫了一种更为珍贵的东西——对脚下这片土地前所未有的敬畏与好奇。
她开始有意识地观察周围的一切:一块形状奇特的石头,一丛在绝壁缝隙中顽强生长的骆驼刺,甚至天空中飞过的鸟群的阵型……在她眼中,都可能蕴含著某种自然或歷史的讯息。
晚上,她沿袭著老习惯给远方的同学们写信,没有过多渲染魔鬼城的恐怖,而是详细描述了那些风蚀岩画带给她的震撼与遐想。
“……小寧、永忠、卫东、刚子,你们能想像吗?就在我们每天劳动、生活的这片戈壁下面,或者就在那些看起来荒凉无比的山丘上,可能就藏著几千年前人类生活的痕跡。
他们也曾在这里放牧、狩猎,对著同样的星空祈祷……我觉得,我不是来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而是走进了一部非常厚的歷史书里。只是这本书的字跡有些模糊,需要很用心地去读……”
她將自己在岩壁前感受到的那种与远古先民產生微弱连接的奇妙瞬间记录下来,也写下了自己的困惑:这些密码,何时才能被真正解读?这片土地深藏的故事,何时才能被更多人知晓?
信写完了,室外万籟俱寂,只有星河无声流转,李玥觉得,自己对“家乡”的理解似乎又拓宽了一些。故乡,不仅是那个有老槐树和青石巷的鲁南小城,也开始包含了这片接纳了她、並不断向她展示其深不可测的过往与神秘的戈壁滩。
风蚀的密码或许暂时无解,但探寻的过程本身,已让她的生命与这片古老的土地產生了更深层次的联结,如同深扎於地下的红柳根,在沉默中积蓄著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