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回想起自己之前的所作所为,最终嘆了口气,然后看向朱慈烺道:
“烺儿,之前是父皇错怪你了,你做得很好。”
烺儿?
朱慈烺听到这个称呼,多少有些不適应。
毕竟“逆子”这个词他已经听惯了。
突然就在这时,朱慈烺似乎又想到了什么,然后道:
“父皇,再写一道圣旨吧。”
“什么圣旨?”
崇禎好奇地问道。
“今天不是杀了兵部尚书丁启睿吗?接下来儿臣决定让李邦华担任新的兵部尚书,並且让他整顿京营。”
“李邦华今天早上已经到了,刚刚儿臣已经和他商量完整顿京营的事情了。”
“等明日早朝宣读完任命李邦华的圣旨,他就可以著手这件事了!”
朱慈烺回答道。
李邦华?
崇禎听到这个名字,神色也是微微一变。
因为十年前,李邦华就是他亲自任命的兵部尚书,並且在他的命令下整顿过京营。
只不过当时勛贵和文武百官都在阻挠,所以整顿京营的事情就这么半途而废了。
无奈之下,他才组建了勇卫营。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內一容一在一一看!
等等
勇卫营!
想到这里,崇禎赶忙开口问道:
“对了,你知不知道勇卫营现在怎么样了?”
朱慈烺点了点头道:
“前不久,儿臣接到了勇卫营的密报,说是勇卫营经过了几场廝杀之后,损伤已经过半。”
“其中提督太监战死沙场,秉笔太监身受重伤,所以儿臣拨了些银子,让他们休整一下之后返回京城,重新整顿一下。”
崇禎先是鬆了口气,隨后这才道:
“你做得对,也確实该让他们回来了。”
要知道勇卫营可以说是唯一忠於崇禎的部队了,也是崇禎唯一可以不经过任何人直接调遣的军队,所以崇禎也不希望这支部队就这么打没了。
於是乎,崇禎再无一丝犹豫。
“好!任命李邦华为兵部尚书的圣旨朕帮你写!”
不多时,笔墨和空白圣旨被送来,崇禎再次提笔写下了圣旨。
这次不用朱慈烺吩咐,他的字跡就已经是潦草不堪、甚至有些歪歪扭扭的。
咋一看,就知道出自病重之人。
看著眼前正在书写圣旨的崇禎,朱慈烺还是很满意的。
要是这种父慈子孝的关係能一直这么下去的话,其实也不错。
自己在前面办事,崇禎在后面背锅。
毕竟,老爹向来都是为儿子背锅的。
不多时,朱慈烺就拿著册封李邦华为兵部尚书的圣旨离开了坤寧宫。
当天中午,以丁启睿为首的一眾官员以及家眷全部在午门斩首,张四知因为是內阁大臣,所以被毒药赐死。
这样的举动再次迎来了朝廷的震动,几乎所有的官员皆是惶惶不可终日。
但他们这次却不敢像往常一样聚集在一起评论这种事情。
就连几位內阁大臣、六部尚书给其他一些高官,全部都闭门谢客!
毕竟谁都知道,现在的崇禎有锦衣卫、有东厂、西厂,甚至保不齐他们身边就有崇禎的耳目。
稍有不慎,就可能引来杀身之祸。
第二天一大早,伴隨著上朝的钟声响起,大臣们鱼贯而入,朱慈烺也隨即出现在了眾人面前。
简单的行过礼之后,王承恩高声道:
“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就在这时,周延儒第一个站了出来。
“太子殿下,老臣有本启奏。”
朱慈烺点了点头:
“周阁老请说。”
周延儒继续道:
“太子殿下,之前內阁大臣、兵部尚书等人已经伏法,臣觉得他们算是罪有应得!”
“可是这些职位也不能空著,所以臣想举荐一些人来担任这些职位。”
朱慈烺听到这话,心中一阵冷笑。
果然,周延儒不愧是东林党的领袖,眼看著同为东林党的自己人被杀,马上就想到用其他人来弥补空缺,以维持自己党派的势力。
只可惜,他的如意算盘打错了。
於是乎,朱慈烺隨即开口道:
“周阁老有所不知,昨日本宫將此事稟告给父皇的时候,父皇已经有了决断。”
“內阁大臣的位置暂时空著,等有合適的人选再让其入阁,至於兵部尚书的人选,父皇决定让南京的兵部尚书李邦华担任。”
“王承恩,传李邦华上殿!”
王承恩隨即大声道:
“传李邦华上殿!”
说完这话,李邦华隨即便从宫殿门口走了进来。
只见他面容坚毅,步伐稳健,显然对於这次任命胸有成竹。
而在场的文武百官们看到李邦华的时候,一个个皆震惊无比,就好似见鬼了一般!
本来册封李邦华为兵部尚书其实並没有什么不妥,毕竟李邦华在南京担任的也是兵部尚书。
但是这里有一个关键的问题!
那就是李邦华本来可是在南京的啊?他怎么莫名其妙的突然就来到了京城?
而且一来就要担任兵部尚书?
这岂不是说,崇禎一早就有让李邦华担任兵部尚书的打算,並且將他秘密调了京城?
而之前杀兵部尚书丁启睿只是为了给李邦华腾位置?
天哪,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崇禎什么时候变得这么聪明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