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98章 崇禎:什么?你要朕御驾亲征?  我爹是崇禎?那我只好造反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反正无论如何,儿臣都是不可能让你再当皇帝的,因为你只会让大明走向灭亡。”

崇禎听到这话,脸色顿时涨成了猪肝色。

这逆子还真是不给他留一点活路啊!

他要是敢拆穿这逆子造反的事情,这逆子就要直接带他去辽东送死!

好好好!

他还是真拿这个逆子没办法了!

无奈之下,崇禎只能妥协了。

他恨很地说道:

“罢了,就依你吧!何时出发?”

朱慈烺想了想说道:

“有些事情还需要处理一下,就后天吧,到时候儿臣来接你。”

崇禎这次没有再拒绝。

而且不知为何,当知道要去宣府的时候,他的心里居然还有那么一点点小激动。

或许是因为他长这么大,从来也没有出过北京城吧?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內一容一在一一看!

他的內心深处,或许也渴望著离开这个地方,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一番商议之下,朱慈烺又让崇禎写了两道圣旨,隨后揣著圣旨离开了坤寧宫。

一道圣旨立刻发往宣府,一道圣旨自己留著。

离开坤寧宫后,朱慈烺並没有著急回去东宫,而是来到了东暖阁,然后让王承恩把崇禎元年到现在的关於蒙古的奏摺全部拿了过来。

一番细致的翻阅后,朱慈烺终於对蒙古的局势有了清晰的了解。

早在一六三五年,也就是崇禎八年的时候,建奴对蒙古发动了最后的攻势。

彻底击败了拥有黄金家族血统的蒙古可汗林丹汗,实现了对蒙古的占有!

或许你会疑惑,为何在建奴已经统一蒙古的情况下,张家口的贸易仍在继续?

这岂不是在为建奴提供粮草吗?

实则不然!

儘管拥有黄金家族血统的察哈尔部已名存实亡,但建奴並未真正掌控蒙古。

那些不愿臣服於建奴的蒙古人,要么加入了明军的行列,成为了边军,要么继续在大草原上抵抗著建奴。

张家口的贸易点,事实上是为了他们而设的!

因为要是没有张家口的话,这些蒙古人就获取不到粮食、茶叶和食盐,走投无路之下,就只能去劫掠大明、或者去投靠建奴了。

所以经过再三考虑,朝廷还是保留了张家口。

而这也就给了八大皇商可乘之机,他们藉口將粮食卖给蒙古人,转而卖给了建奴。

宣府的总兵和巡抚肯定也知道这件事情,但因为收了好处,所以一直也只当看不见。

朱慈烺依稀记得,现今的蒙古大汗应是林丹汗之子孛儿只斤·额尔孔果洛额哲,简称额哲。

在歷史上,他臣服了建奴。

但他的弟弟孛儿只斤·阿布鼐(同音:奈)却与他截然不同。

阿布鼐在额哲去世后继承了汗位,並在康熙时期发动了叛乱,虽然这场叛乱最终被平息了,但足以说明阿布鼐並不愿意被建奴统治。

朱慈烺心中暗自思量,若能设法將其拉拢至己方阵营,必將引发建奴大乱!

从而彻底打乱后金的计划!

儘管这可能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但只要能打乱建奴的计划,即便付出些代价也是值得的。

直至深夜,朱慈烺这才放下了手中的奏摺,隨后返回了东宫。

次日,因为早上起得晚,朱慈烺就索性摆烂不去上朝了,只让王承恩隨意找了个藉口搪塞过去。

毕竟他还小,想必那些文武百官们也不会过太在乎。

然而令他始料未及的是,没过多久,薛国观和李邦华便匆匆赶了过来。

朱慈烺连脸都来不及洗,只简单擦拭了一下便接见了他们。

两人一见朱慈烺,便赶忙准备行礼。

朱慈烺挥手示意他们免礼,隨后不等他们开口便说道:

“二位大人,昨天的事情有眉目了,昨日本宫与父皇商议过这件事情,最终决定本宫亲自前往宣府。”

“在此期间,国家大事就要靠你们了。”

薛国观和李邦华听到这话,心中顿时一紧。

事实上早在今天早上朱慈烺未能上朝之时,他们便已预感到了不妙。

这会儿听到这话,更是如坠冰窖。

薛国观连忙劝阻道:

“太子殿下,不可啊!宣府乃边境重地,鱼龙混杂,您怎能轻易前往呢?”

李邦华也附和道:

“太子殿下,请您三思,朝廷完全可以派遣別的勛贵去做这件事情,不一定非要您亲自前往。”

朱慈烺看著两人焦急的神色,心中不禁暗自好笑。

只是说自己去这两人就这么大的反应,要是告诉他们崇禎也去,这两人不得急死啊?

但他仍正色道:

“二位应该也知道这件事情关乎到大明的安危,所以本宫必须去。”

“而且本官有办法压得住那些边军,这点你们不用担心!”

“至於本宫的安全,也请你们放心,因为本宫有秦良玉的三万白杆兵隨行。”

“除此之外还要再带上五六千人马隨行,定能確保万无一失。”

见朱慈烺如此坚决,薛国观和李邦华也只好不再多言了。

和朝廷里的其他大臣不同,他们知道眼前这位太子爷可不仅仅只是一个十三四的孩子。

他的谋略和手段,甚至不比他们这些老傢伙差!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