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书蔓推了推眼镜,从文件夹中取出资料,说道:“九把刀老师对影视改编非常慎重,希望能和您当面聊聊。不过前期沟通很顺利,他对您的创作理念十分认可,我觉得这次合作希望很大。”
徐风靠回椅背,嘴角露出一抹笑意:“能和原著作者直接交流再好不过,有些想法只有面对面才能说透。儘快安排时间吧。”
助理陈书蔓离开办公室时,徐风望著桌上摊开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原著,突然自嘲地笑了。
要是最后没谈下版权,前期放出去的风声可就成了圈內笑柄,幸好他和刘茜茜都默契地对改编原著一事守口如瓶,外人只知道要拍青春片,却不知背后藏著这么一出。
指尖无意识地摩挲著书脊,他在心里盘算:实在不行就自己写剧本。
青春片的套路看似大同小异,但核心永远是那些抓心挠肝的遗憾——没说出口的告白、错过的末班车、渐行渐远的好友。
只要把这些情绪揉碎了、放大了,再套上校园、单车、晚自习的滤镜,照样能戳中观眾的心窝子。
三天后的午后,阳光透过华谊会客厅的窗户,洒下柔和的光影。徐风提前到场,反覆翻阅著原著中用红笔標註的段落,不时在便签纸上写下批註。
当陈书蔓引领著戴著黑框眼镜的九把刀走进来时,徐风立刻起身,热情地伸出手:“九把刀老师,久仰大名!感谢您抽出时间,一直盼著能和您聊聊这个充满回忆的故事。”
九把刀笑著回握,目光落在桌上摆放的《那些年》手稿和分镜草图上:“早就听闻徐导的作品別具一格,这次来,就是想听听您打算如何把这个故事搬上大银幕。”
徐风用钢笔轻点著便签纸上勾勒的校园场景,神色认真地说道:“九把刀老师,我认为《那些年》最触动人心的,是青春里那份求而不得的遗憾。这种遗憾不是浓烈的悲伤,而是如同一缕淡淡的月光,在记忆深处静静流淌,每当回想起来,总会泛起丝丝涟漪。”他將草图转向九把刀,上面详细標註著“雨中误会”“礼堂送別”等经典场景,“我想用细腻的镜头语言,將这些情感瞬间具象化,让观眾仿佛置身於故事之中。”
九把刀身体前倾,饶有兴致地看著草图:“具体在人物情感处理上,您有什么想法?比如柯景腾和沈佳仪的感情线。”
“我不想过度渲染甜蜜情节。”徐风翻开原著,指著两人因种种误会渐行渐远的段落,“我更想通过那些阴差阳错的瞬间,展现青春的懵懂与无奈。比如柯景腾为了证明自己而衝动打架,沈佳仪在礼堂看著新郎时欲言又止的神情,用长镜头捕捉这些细微之处,让观眾自己去感受其中的遗憾与悵惘。正如您书中所写,『成长最残酷的部分,就是女孩永远比同龄男孩成熟』,这种错位感,正是故事的灵魂所在。”
九把刀沉默良久,眼中满是讚赏:“徐导,说实话,对於影视改编我一直心存顾虑,但听了您的想法,我完全放心了。很多改编都试图给故事一个圆满结局,却丟失了最本真的味道。您真正读懂了这个故事。”
他伸手轻轻拍了拍徐风的手背,“版权合作的事,咱们当场就能敲定。还有个不情之请,电影拍完后,我能参与试映吗?”
徐风笑著回应:“九把刀老师,您不仅是版权方,更是这个故事的灵魂。我还有个大胆的想法,想邀请您担任电影的联合编剧。您对故事的理解无人能及,有您的加入,这部作品一定能更好地还原原著的韵味,也能让更多观眾感受到青春最真实的模样。”
九把刀惊喜地睁大了眼睛,隨即便欣然应允。窗外的阳光愈发明亮,映照著两人相握的手,也照亮了桌上摊开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一个关於青春与遗憾的光影故事,正悄然开启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