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铁路家属大院。
杜爷爷一大早就起来了, 穿上了只有过年才会穿的中山装,还把帽子给找了出来,一大早就穿得整整齐齐的。
今天要去照相馆拍全家福。
儿子孙子们都回来了。
杜爷爷跟吃了大补丸似的, 精神百倍。
“老三,你去把老四接回来, 坐公交车去,快一些。”杜爷爷大方的给杜家老三拿了车费, 早餐的费用, 零花钱,足足给了五块钱。
“爷爷, 你是不是给错了?”杜家老三数了又数,这可是五块钱啊。
谁家零花钱这么多?
“拿着!”杜爷爷没给错。
这钱就是给老三的,老三这几天忙里忙外的, 他都看在眼里。
都是好孩子。
“那我去了。”杜家老三收了钱,就往外头走, 路过沈家的时候, 往院里看了一眼,沈哥的自行车不在。
是不是骑着上班去了?
这几天杜家事情多, 也顾不上别人。
老三吃腻了食堂的早饭,决定去外头买的别的吃, 他记得隔着两条街有一家卖的面特别好吃,汤底说是骨头熬的。
杜家, 屋里。
杜母跟杜父因为于月莺的事发生了争执。
“月莺今天不能走,这太急了,跟贺家约好11号相看的, ”杜母直接说了, “这事是我应的, 要是月莺走了,我怎么跟贺家交待?”
又说,“你知道大富她妈那人,死了丈夫之后要强得很,我再食言,她以为我瞧不起她家呢。”
杜父头疼:“你自己瞧瞧你娘家那于月莺干的那叫什么事,得敏在派出所的事,老三都知道要瞒着,她倒好,张口就跟两老说,我爸我妈什么情况她不知道啊?”
要不是手边有药,估计他爸又要倒下了。
这姑娘心眼不好。
杜母:“那是有口无心,你一个大男人,跟小辈计较什么。”
杜父:“你自己摸着良心想想,她去过医院几回?”
“后来不是去送饭了吗。”杜母糊弄着,“老杜,她是乡下长大的,见识浅,不懂人情事故。咱们就跟别小辈计较这事了,行吗?”
杜父:“要是你爸在医院,你哥进了派出所,你爸这会受不得刺激,她回头就跟你爸说你哥的事,你怎么想?”
算了不是一两句话的事。
这个比方一出,杜母不说话了。
杜父想到贺家,到底是退了一步,“最迟把车票改到明天,等会你就去跟贺家说,咱们家人都回来了,家里住不下,小于要回老家了,要是贺家这相看的时间能改到下午,那就见见。要是改不了,那就算了。”
那就是缘份不够。
杜母想了想,答应了:“行。”
哎呀,她得去找小朱,买肉的事!
去迟了可就没有好肉了。
两个儿子多久没回来了,怎么也得熬锅排骨汤给孩子们喝啊!
杜母顾不上跟杜父说话了。
出门就往杜奶奶屋里走,“妈,你这边还有肉票吗?”
杜有军正帮着杜奶奶坐轮椅,听到这话,从手上掏出了十斤肉票,递给杜母:“嫂子,这些你拿着。”
杜母又惊又喜:“有军,你哪来的这么多肉票啊!”赶紧收了。
这下不用去找小朱了,有肉票,直接去肉摊那买就行了!
“部队福利好,往常除了往家里寄的那些,我们自己也留了一点。”杜有军笑着说。
他跟媳妇是双职工,大女儿结婚了,小儿子今年也参军了。
家里没什么负担。
杜母看了杜奶奶一眼。
老太太嘴可真严啊,二弟这些年年年往家里寄东西,这是一个字都没露啊。
就藏着吧。
杜奶奶没说话,只是掏出了十块钱,递给杜母:“拿着吧。”
杜母不客气的接了,“我去买菜了。”
这么多张嘴,光是吃饭,一天就得花不少钱呢。
杜母走后。
杜有军问杜奶奶:“妈,大哥的工资没给大嫂吗?”
怎么还向老人要钱。
杜奶奶叹了口气,“家里人多,就你大哥一个人的工资,也只是勉强够用。”
尔后又说,“你妹妹搬过来,没给家用。”
平常都是她补贴。
杜有军明白了。
主要是还是人太多,负担重。
正说着,杜爷爷进来了,“有军,跟我出趟门,去见见小肖。”杜有军跟肖虎山关系不错。
杜奶奶听了,怕杜得敏跟杜爷爷再吵起来,“老头子,你就别去了,让有军去。”
得敏离婚的事老头子知道了,要是骂孩子,得敏可受得了?
本来,得敏在派出所没出来,这受了委屈,再骂,还不知道要哭成什么样。
杜奶奶一会心疼女儿,一会又担心杜爷爷。
杜爷爷:“我就去看看,我不说她。”
婚都离了,这会说有什么用呢。
再说了,他找小肖也不全是为了得敏的事,还有老二工作的事呢。
他年纪大了,还还不知道能活几年呢,以前他总觉得,孩子们要是有出息,能自己挣个前程。
话是没错,可是老二这工作,是他错了。
那是老二凭工事拿到的工作。
唉。
怪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