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铁路家属大院。
于月莺心绪不宁, 在院里走来走去,她实在是静不下心。她真的没想到,一个看着没什么优点的贺大富, 竟然也有人抢着要。
虽然贺母说没成,但是那人怎么会找上贺家呢?
这说明之前贺家肯定透露过这样的意思。
厨房里, 杜母正在煮疙瘩汤,杜奶奶说吃不下饭, 杜母原想熬粥的, 可是熬粥太费时间了,这会铁路食堂那边估计没什么吃的了。
面条得揉面, 得切成细条,还不如把面粉倒进碗里,加水一搅, 煮疙瘩汤方便。
只有面疙瘩跟汤水,菜青跟鸡蛋都没加。
要节省。
杜母煮了三碗, 刚好一人一碗, 杜奶奶那屋她端到屋里去了。
自从把轮椅还了之后,杜奶奶就在屋里不怎么出门了, 其实扶着墙也能走,但是老太太精神不济, 不想动。
“妈,吃饭了。”杜母端着碗筷进来了。
杜奶奶眼下发青, 显然是昨天半夜没睡好。
她抬头问杜母:“你早上去哪了?”说是去买菜,结果一早上都不见人,她喊半天家里都没人应。
“去买菜了, 后来又去了趟贺家。”杜母道, “有点事。”
她娘家人的事, 具体的她不想细说。
杜奶奶又问:“昨天半夜得敏过来找我,说冰棒厂把她调到车间当临时工了,这事有胜知道吗?”
知道,还是杜得敏自个哐哐敲门把人吵出来说的。
杜母道:“昨天晚上听她说了,具体是怎么回事我也不知道。”
杜奶奶看着杜母:“得敏也不容易,等以后我不在了,你们当哥嫂的以后还是要看顾她一点。”
得敏毕竟是她亲闺女。
杜母:“ 再过十年,我跟老杜都成老头老太太了,哪有那个精力。”
又不是栓在裤腰带上,能管一辈子?
杜奶奶回过神,眼前这个怎么说也只是儿媳妇,这些话她得跟儿子说。
儿子跟女儿才是亲兄妹。
她接过碗。
杜母见状,出去吃饭了。
关门的时候,她回头看了屋里一眼,这屋里好像有股味。
杜思苦是在杜母她们吃完之后才回来的。
“老四!”杜母看到杜思苦很惊喜,尤其是看到杜思苦骑的那个白色的特别不一样的自行车,眼睛更是亮了又亮。
“哪来的自行车啊,你买的啊?”
杜母迫不及待的上前摸,这可真稀罕,以前没见过这样式的。
杜思苦:“借的。”
于月莺的目光也落在新式的白色自行车上,久久移不开眼。
这个自行车骑着肯定舒服。
又招眼。
骑着它上路,那肯定是街上的头一份。
于月莺张嘴,想借着骑一骑,虽然她不会骑自行车,但是能学啊。眼前不就有现成的吗,或许,她可以在院里学着骑一会。
“你还带米回了。”杜母脸上更加惊喜,老四还知道往家里拿东西了!她又看着前面车筐里的东西,“这是什么?”
包得真严实。
“奶奶的膏药。”杜思苦道,“她之前要得急,那边有货,我就给送过来了。”她下车后,推着自行车正要往屋里走,于月莺站到了她跟前。
“老四,这自行车……”
“不借。”杜思苦:“让让,我送完东西就回去了。”
自行车马上就要用的。
借不了。
于月莺脸色难看,“我就是问问,哪买的?”
“商场。”杜思苦随口说道。
之后,杜思苦把白色自行车推到了屋里,上了锁,就这还不放心,毕竟丢了她可赔不起,这可不是简单的自行车。
这关乎着机修厂新车间的生产线。
于月莺觉得,跟杜思苦说话太憋屈了。
她想说的话都叫杜思苦给堵了回去。
“奶奶,膏药到了。”杜思苦进了杜奶奶的屋,门不关,在门口能看到她的白色自行车。
杜奶奶满眼惊喜,“快给我。”又说,“这腰上给我贴二片。”左边一片,右边一片,昨天因为得敏的事睡得不好,这身子骨越发不中用了。
杜思苦拆开膏药的包装,拿出两片,给杜奶奶贴了。
“奶奶,你身上都有味了,可不能老躺在床上,得下来走动,不然会生褥疮的。”杜思苦提醒道。
“褥疮?”杜奶奶惊道,“那是什么?”
“就是长时间躺着不动,背后跟床接触的地方会烂掉,之后就好不了了。”杜思苦道,“您的腰伤不是好些了吗,腿也只是酸痛,还是要起来走走的。”
杜奶奶道:“可是,这万一再摔了……”
她早上一个人在家,不敢瞎走动,万一再摔了可怎么办。
她又念叨,“可惜这轮椅送回去了。”
杜奶奶发现杜思苦一直往外头看,她瞧了瞧,然后发现一辆崭新的自行车,这得不少钱啊!普通的自行车都得一百五十块钱呢,这样式的,得二百了吧。
“老四,你这自行车……”
“别的人,”杜思苦道,“等会还回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