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兰河谷一场大战让边关的局势又发生了些许变化。
燕军再度把主力收缩回了靖边城,或许是那位九皇子气不过吧,连著三次派小股游骑袭扰边关。
琅州卫这边不甘示弱,派新立的陷阵营出战,三战三捷!
虽然谈不上是大胜,但多多少少打压了一下燕军的囂张气焰。
蒙厉那边以战代练,其他两营也没有閒著,此时顾思年正带著一大帮子兵马在崇北关的南门外操练呢。
“上上上!都给我往上爬!”
“动作再快点!”
“你他么没吃饭啊,再快点!”
一架架云车、竹梯架设在城墙边缘,乌泱泱的士卒往上爬,脚步但凡稍微慢一点就会招来一顿痛骂。
城头上甚至有去掉箭头的箭杆在往下射,倒还真有几分战场的味道。
从上次靖边城大败、升任指挥僉事开始,顾思年就在著手操练攻城步卒,为的就是当初一句诺言:
將边军军旗插上靖边城头。
面前是抽调自凤字营、望北营的一千精锐步卒,名义上分属两营,实际上归曾凌川统一节制。
如今顾思年麾下三营是兵强马壮,除开陷阵营的一千精骑外,其余两营都是步骑参半,各两千兵马。
秦熙、蒙厉、寒等等,悍將数十位。
不算乡勇,顾思年一句话就可以调动城內五千营兵。
可別小看这一千步卒,基本上都参与过上一次的攻城大战,经过两三个月的操练已经有模有样。
除了正常的云车、竹梯之外,还有一种鉤锁乃是墨家特製的攻城器械。
鉤锁由强弩射出,能稳稳地嵌进砖石,绳索粗壮,多次用蜡油打磨浇筑,寻常刀锋砍不断。
步卒徒手攀绳而上,这种攻城方法讲究的就是一个隱蔽便捷、速度快!
但对士卒的要求很高,必须的是臂力惊人且悍不畏死之辈,曾凌川费劲巴拉的也就选出两百来號人。
原本属於顾思年亲兵的陈凌也吭哧吭哧的在爬城,这傢伙说一直跟在將军身边没意思,去当个登城卒,听起来霸气!
这傢伙年纪不大,心气挺高,一眼就能看见他爬得最快。
顾思年朝他努了努嘴:
“老曾,这傢伙怎么样?”
“將军说陈凌吗?”
曾凌川笑道:
“我还挺喜欢这小子的,狠劲十足,刀法也不差。”
“呵呵,能入你法眼也算没给我丟人。”
顾思年看得频频点头:
“这些步卒攻城颇有章法,你的操练还是有效果的。
等咱们再兵临城下,这批步卒能派上大用场!”
曾凌川嘟囔道:
“將军你还別说,咱兄弟们现在就憋著一股劲呢。
到底啥时候出兵攻打靖边城啊,眼瞅著就要入冬了,再不打就来不及了。”
不止顾思年他们在准备,其余各营也在备战,啃下靖边城这块硬骨头乃是兵部的意思,游峰可不敢怠慢。
“快了。”
顾思年轻声道:
“兵部那位大员晃晃悠悠地走了一个多月,算算时间这两天应该就到了。
此人来就是为了靖边城一战,游总兵就是在等他。”
“到底是何人啊,这么大架子。”
曾凌川挠了挠头,他们见过最大的官也就是游峰了,再往上都不敢想。
顾思年苦笑一声:
“咱也不知道啊,据说此人就是游总兵在兵部的后台啊~”
……
几天之后,琅州卫的一眾將军们总算见到了来自京城的大人物。
这位可是游峰亲帅卫兵,出城二十里给接回来的,排场不可谓不大。
葛靖,年过甲,已经是一位白髮苍苍的老人了。
官封兵部北境司左司监,正四品官衔。
有人会想这位不是游峰的后台吗,怎得也是正四品,这与总兵一职是同阶啊。
看似都是正四品,实则两者间的权势根本没法比。
兵部主掌全国军务,而又因边防乃重中之重,就设立了一个北境司。
北境司有一位司丞、左右两位司监,两位司监分管六镇军务。
琅州卫刚刚好归这位葛大人管。
京官是在天子脚下干活的,与外地官员相比本身就贵人一等。
像游峰这种土包子出身的武將,摸爬滚打这么多年才走到总兵的位置。
他若想在没有贵人提携的份上入京为官,难於上青天~
老人坐在主位上,隨手翻阅著济兰河谷一战的捷报。
这傢伙离开京城的时候还没开打,一到这儿游峰就把捷报拿出来了,也算会来事。
三位总兵正襟危坐、表情严肃,其他的將军们更是大气都不敢喘,生怕给琅州卫丟脸。
“唔,不错,这一战打得漂亮。”
过了许久,葛靖终於放下了军报笑道:
“千里迢迢而来,本官本还有些劳累,没想到游总兵给了我一份意外的惊喜啊。
本官离开京城的时候还在想,靖边城一败过於惨烈,接下来的仗该怎么打?
现在老夫觉得,燕军也不是那么可怕嘛,诸位將军完全可以战而胜之!”
游峰的军报里只提大胜,苗字营后撤一事那是半个字都没有,换做谁看了都开心。
至於华字营~在葛靖的眼里太微不足道了。
苗仁枫赶忙笑道:
“我琅州卫能贏自然是离不开游总兵的指挥啊。
大人用兵一向是布置得当,出神入化。
区区燕贼罢了,能贏个一两场实属侥倖,怎么可能让他们一直囂张下去。
更何况还有葛大人以及兵部官员在京城为咱们坐镇,给咱们出谋划策,岂能不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