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5章 老婆你听我解释  1982开局一套四合院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太极宗师样刊寄往京城的当天,收穫下属印刷厂开始全力印刷这期的杂誌期刊。

收穫实行的是双月刊,即两个月发行一期杂誌。

恰逢八二年跨入八三年的春节,所以印刷厂加班加点,赶在二月初印刷了本年的第一期杂誌。

第一批印刷十万册,印刷厂的油墨跟不要钱一样一桶桶往厂里搬。

董建军上班骑著自行车从印刷厂入过,他仿佛闻到了太极宗师在厂里闭关修炼绝世武功,就等一朝出炉,天下皆知。

八十年代初,收穫杂誌一期发行量最高达到过一百万册,几乎是年轻知识分子爭相阅读的存在。

就在下面工作人员为之高兴的时候,巴老先生创刊经验丰富,他却觉著这种现象不正常,甚至有些担忧。

什么杂誌能卖一百万份,街上传的全是自己的杂誌可还行。

所以老先生说寧可少印,也不要这一百万份。

这时候,大学校园是这股文学热潮的重要阵地,文学社团更是遍地开,再加上社会上的文学爱好者,受眾非常广泛

先印刷十万册只是开头炮,一经面市就会被抢空,收穫每期的发行量稳定在三十六万册左右。

一百万册不行,低於三十六万册也不行,发行量在很大程度上不仅代表杂誌受不受老百姓欢迎,还代表它在杂誌界的地位。

郭得缸说过,怎么看你是一个好的相声演员,就看你专场演出的票能不能卖出去,场里面观眾能不能坐满,再一个就是卖的价格有多高。

如果票连买都没人愿意买,那还谈什么相声。

这话用到杂誌上同样如此,全国光省刊就不下200之多,其实杂誌行业竞爭相当激烈。

市场份额是固定的,你多我少,我多你少,看的就是自身实力硬不硬。

.......

二月六日,北方小年。

收穫像是一份新年礼物,相继出现在全国各个地方的报点书店。

江田今年二十二岁,是收穫杂誌的忠实粉丝,他没有读大学,甚至高中也是读了一年,便响应號召,去了农村。

七八年开伤病证明回城,次年经相亲,跟父母厂里的女职工结婚,如今孩子已经快三岁了。

婆娘今年肚里又怀了一个,儿子有了,他想再要个女儿。

江田在牙膏厂工作,好在牙膏是城里老百姓的生活必需品,厂里经济效益谈不上年年提高,可也相对稳定。

对他来说,结婚后的日子跟婚前大不相同,有了自己的小家,吃饭桌子上也多了两双筷子,柴米油盐成了他不得不考虑的事情。

日復一日的上班,每天重复著一样的事情,对於一个渴望精神丰富的人来说是很枯燥的。

江田喜欢读书,什么书都看,只要有时间,他就喜欢抱著一本书啃,去看书里的世界,感受书里人物经歷的千奇百怪的故事。

收穫杂誌是他去年在一个朋友家里看到的,只是拿起看了一眼,便再也放不下了。

小年当天,听闻来了新一期的收穫杂誌,他果断拿出家里婆娘给的,用来买三斤鸡蛋,一瓶酱油的六毛钱拿下一本。

中午厂里饭后的休息时间,对他来说弥足珍贵,呆在工位上,迫不及待翻开这期收穫杂誌。

第一眼看的自然是最上方中间的小说名,江田心里默念了一句,视线刚下移,又迅速挪回上面。

太极宗师...太极,宗师?!

所以这是一本武侠小说?

他是收穫杂誌的忠实粉丝,自然也清楚收穫在杂誌界的含金量有多高,据他所知,好像还从来没有刊登过武侠小说。

一部武侠小说能登上收穫,这意味著起码文章质量上有保障。

“作者是...寒江孤影吗,寒江孤影?好有意境的名字。”

这作者名让他心里隱隱產生了一种期待,带著这股期待,眼睛看向了正文。

钱度的太极宗师没有被收穫编辑部叫过去改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