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7章 指点  风舞南诏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07章 指点

“周教授,我们就是闲着没事干,刚好遇到志同道合的人,大家一合计,就想试试,您听听我做的葫芦丝像不像?

我习惯吹现代的,我觉得这种老式的,吹起来有点别扭,音色也不知道对不对?”

西里拿起葫芦丝,吹了一曲金色孔雀,因为还不太熟悉换气方式,他中间停顿了两次。

周泽同和其他两位老师没有不耐烦,一直竖起耳朵仔细听。

听他吹完,另一位李教授当即笑呵呵地开口:“我曾经有个徒弟就是傣族,吹了一辈子的葫芦丝,这个音色倒是有些不同。

看样式与现代的有所区别,我觉得可能是气孔有点小问题,所以你吹的时候会很难受,拿来我看看,里面你们怎么做的?”

西里立马递过去,李教授打开手电筒观察了里面很久没有找到明显的气孔问题,看来他们了很多精力研究透了的。

“乐器没问题,我来吹一曲试试。我许久没吹葫芦丝,大家别见笑啊。”

大家呵呵一笑,表示包容。

谁知李教授一吹,这葫芦丝就跟换了灵魂一样,变得美妙生动,活脱脱让人沉迷其中。

苏郁繁暗自赞叹,大师就是大师

西里很擅长葫芦丝,可是他练习了好几天,也很难驾驭这种古老的形式。

“李教授,您是怎么轻松掌握这个葫芦丝的?”

西里虚心请教。

“刚才你应该是紧张了些,用气过猛,这乐器用气应该更轻柔,胸腔还要积攒足够的气息,乐器没问题,根据我的经验和研究,这个音质和造型没问题,就算不符合南诏时期的音阶,也肯定符合大理时期的葫芦丝历史。

乐器嘛,其实变来变去,改变最多的就是在外形上面下功夫,或者曲调的转变,里面的主管和音孔改变不大,演奏的时候身体自然放松,挺胸站直,双臂自然张开,不要紧贴身体。”

“依我看,刚才这两乐器听上去没问题,造型和历史也符合,没有大问题。

我比较好奇巴乌你们做得怎么样?这个乐器很需要经验啊,同一个人做的乐器,都可能出现两种音色的情况。

这种乐器比较小众,听说哈尼族的人吹起来更好听,咱们就见过,听过,不会吹啊。”

周泽同看着这些乐器,样子倒是百分之九十以上按照南诏时期的风格复原,就怕他们只做到了形象,音不准啊。

“我们请来了一些当地的非遗乐器老师,刀老师正好是哈尼族,请他给我们演奏一下,您听听?”

今天是大场面,相当于乐器测音大会,苏郁繁厚着脸皮邀请了云南大多数认识的非遗老师过来配合。

刀老师是省级非遗艺术传承人,有过硬的乐理基础。

刀老师一点不紧张,大大方方站起身接过周泽同手里的巴乌开始吹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