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年轻人的锐气
轰隆!
闪电划破天空,雷声阵阵。就在钟会打算出兵的当天,暴雨倾盆,雨水几乎下成了一道幕帘。
天色一会亮一会黑,外面都是水的世界。
就这天气,点兵都无法进行,人在暴雨里面走几个时辰,就会因为失温而休克。弓弩箭矢全都无法使用,那还打个屁的仗啊!
无奈之下,钟会只得暂缓出兵,然后带着军中将领们进入涪城避雨。
此前钟会还顾着吃相,约束将士们不得入城,不得住民宅。此刻他也撕下伪装,让麾下众将“便宜行事”。
想让将士们拔刀砍邓艾,那就别再说什么军法威严之类的屁话,对于麾下将士们那些“小小的”要求,钟会也是务必要满足。
如果住屋舍都做不到,谁替他卖命?
暴雨之中,数千涪城百姓被魏军赶出屋舍,赶出涪城,流落郊外无家可归。
眼见钟会实在是做得太过分了,石守信只好带着这些百姓进入空空荡荡的魏军大营,将他们安顿在军帐里面,免得这些人死在暴雨之中。
忙完这些事情以后,已经是下午了。
十万魏军已经被钟会一分为三。
钟会所率中军,在涪城安置。
胡烈所率左军,在涪城以北的“凤雏村”安置。
李辅所率右军,在涪城以东的“上马村”安置。
姜维所率蜀国降兵,则是在涪城郊外安置。
至于极有可能发生的“邓艾夜袭大营”,钟会也早有准备。将十多万大军分开部署也是防着这一手。
涪城城内某个大户家的宅院,被钟会安排给石守信及亲信居住。
院落中的某个卧房内,被软禁的卫瓘正在低头沉思,不知道在想些什么。而一旁的石守信正在煮酒,外面的瓢泼大雨依旧没有停歇的迹象。
“事情到了这一步,我看你怎么收场!”
卫瓘没好气的抱怨了一句,却还是接过石守信已经煮好的酒,然后一饮而尽。
“天塌下来,有个高的顶着,石某一点也不担心。”
石守信慢悠悠的说道,又给卫瓘添了一杯酒。
见卫瓘不说话,石守信反问道:“钟会将卫监军交给在下看管,难道您就没看出什么吗?”
这话让卫瓘一愣,随即想到什么,然后嘴角露出一丝苦笑。
“都这个时候了,钟会还想做人留一线啊。”
卫瓘无奈摇头。
虽然立场不同,但卫瓘也在为钟会感觉惋惜。不是这块料,就别干这种事嘛,现在闹这一出何必呢?
钟会把卫瓘交给石守信看管,那显然是想借刀杀人,不想脏了自己的手。以后就算卫瓘死了,也是石守信杀的,这位大都督就没想过自己动手。
钟会始终都在忌惮司马昭派兵入蜀,所以没有想把事情做绝,起码暂时不想做绝。
石守信长叹一声道:“卫监军,其实我呢,也曾经想过,要跟你精诚合作。可问题是,你太聪明了,而且当初还耍过我一次,害我差点丧命。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次呢,你也别怪我独走。待处理完钟会,你再出来收拾残局,这样如何?”
“到时候,局面还可以收拾吗?你倒是说得轻巧!”
卫瓘没好气的怼了一句,显然是对于石守信的话有些不太相信。当然了,他不是不相信石守信的诚意,而是不相信那时候对方能斗倒钟会!
“卫监军现在修书一封,委托石某除掉钟会,让我暂代持节之职便是。
反正节杖已经被钟会拿去了,你也没法用。
待平定叛乱后,由卫监军向晋公禀告蜀地发生的事情。
石某深藏功与名便是了。”
石守信慢悠悠的说道,直言把平定钟会之乱的功劳让出来。
卫瓘深深看了他一眼,点点头没有否认,当然了,也没有承认。
其实不说话,本身就已经是一种默认的态度了。
只有小孩子才讲对错,成年人之间要讲利益。如果合则两利,那么就可以联合,这并没有什么好说的。
石守信随即将笔墨递上,卫瓘想也没想,直接在上面写了一份“委托书”。
在这份委托书中,卫瓘直言:钟会身为大都督,权柄滔天。他要反叛无人能挡。监军石守信与之虚与委蛇,劳苦功高,值得信任。我现在被钟会囚禁无法脱身,故而将手中持节之权授予石守信总揽大局,希望军中众将能听从其调遣,平息钟会叛乱。
然后卫瓘在上面盖上了自己的私人印信。
待墨迹干了以后,卫瓘将委托书递给石守信询问道:“这样如何?”
“甚好,卫监军深明大义,真是一个可信之人。”
石守信嘿嘿笑道,顺便恭维了卫瓘一句。
“钟会不足为虑,但你要当心姜维。”
卫瓘面色肃然说道。
“姜维这个人确实要防着他,但……蜀军已经没了心气。姜维就算有三头六臂又能如何呢?”
石守信并不觉得姜维能翻出什么浪来,至少“幽而复明”是不可能的。
卫瓘长叹一声,微微点头道:“姜伯约确实可惜了。”
“卫监军就安心在此地休养吧。至少在进成都之前,甚至是在钟会发动兵变之前,您都是安全的。”
石守信安慰了卫瓘一句,然后就离开了这间屋舍。
他并没有闲下来,而是把孟观、李亮、袭祚、赵囵等亲信叫到这间大宅院的书房内议事。
“孟观,你去过一趟成都,如果以马队的速度来看,现在出发去成都,什么时候可以到?”
石守信看向孟观询问道。
孟观不答,似乎有些犹豫。
“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