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5章 学习结束  四合院从学外语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977年12月的北京,寒风凛冽。党校校园里的梧桐树早已落光了叶子,只剩下光禿禿的枝干倔强地指向灰濛濛的天空。方青云紧了紧身上的军大衣,快步走向教学楼。他的步伐比九个月前刚来时要轻快许多,眼神中也多了几分沉稳与自信。

“老方!等等我!“身后传来赵寧洪亮的声音。这位山东大汉三步並作两步追上来,拍了拍方青云的肩膀,“最后一节课了,真有点捨不得。“

方青云微笑著点头:“是啊,这九个月过得真快。“

两人並肩走进教室,陈志远和李建国已经坐在了前排。陈志远推了推眼镜,指著桌上的讲义说:“今天讲工业学大庆的经验总结,正好是你感兴趣的领域。“

方青云刚坐下,苏教授就夹著讲义走了进来。这位头髮白的经济学家环视教室,目光在方青云身上停留了片刻,微不可察地点了点头。

“同志们,今天我们討论如何將大庆精神运用到经济建设中去...“苏教授的声音鏗鏘有力。

方青云全神贯注地听著,不时在笔记本上记录要点。当苏教授讲到“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时,他想起自己在j国工作时看到的国外先进技术,不禁在笔记本上多写了几行关於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关係的思考。

下课铃响起,学员们三三两两地走出教室。方青云收拾好讲义,对三位室友说:“今晚咱们出去吃顿饭吧,就当是告別宴。“

“好啊!“赵寧第一个响应,“我请客!“

李建国笑著摇头:“別爭了,这次我来。镇江虽然比不上京城繁华,但一顿饭还是请得起的。“

四人说说笑笑地走出校门,来到附近一家京城涮肉馆。红彤彤的炭火铜锅冒著热气,新鲜的羊肉片在清汤里翻滚,散发出诱人的香气。

方青云熟练地调配著麻酱调料,给每人碗里都舀了一勺:“尝尝地道的老北京口味。“

赵寧迫不及待地夹起一片涮好的羊肉,蘸了蘸调料送入口中,满足地眯起眼睛:“香!真香!比食堂强多了。“

陈志远小口啜饮著二锅头,突然感慨道:“说起来,咱们这一期学员回去后,估计都要升职了吧?“

“那是自然。“李建国夹了块冻豆腐放进锅里,“咱们这个班可是重点培养对象。我听说啊,回去后干不了多长时间,就该升正厅了。“

赵寧哈哈大笑,拍了拍方青云的肩膀:“老方更不用说了!外交部年轻有为的干部,这次学习结束,怕是要任司长了!“

方青云闻言笑了笑,端起酒杯与三人碰了碰:“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啊。不管在什么岗位,都是为人民服务。“

酒过三巡,话题渐渐转向这九个月来的学习生活。赵寧说起第一次小组討论时紧张得结巴的糗事,逗得大家哈哈大笑;陈志远回忆起熬夜赶论文时四人互相帮忙查资料的场景;李建国则提到了去大庆考察时,看到工人们艰苦奋斗的感人场景。

“老方,你那篇关於经济建设的论文,听说引起不小反响?“陈志远压低声音问道。

方青云点点头:“嗯,没想到会引起上面重视。“他没有多说与陈老和设计师会面的事,但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的光芒。

李建国敏锐地察觉到了什么,举起酒杯:“来,为我们的友谊乾杯!希望以后不管在什么岗位,都能保持联繫!“

“乾杯!“四个酒杯在空中相碰,发出清脆的声响。

回到宿舍已是深夜。方青云轻手轻脚地推开门,发现其他三人也都还没睡,各自在整理行李和笔记。昏黄的檯灯下,四个人的影子在墙上拉得很长。

“明天就毕业典礼了。“赵寧嘆了口气,“真快啊。“

方青云从书架上取下自己的笔记本,一页页翻看著这九个月来的学习心得。那些密密麻麻的字跡记录著他的思考与成长,也见证著这个特殊歷史时期的点滴变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