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飞行器的一个半球形成真空时,大气压力被允许通过管道衝过,驱动一种涡轮发电机。”
“一些未经证实的报告称,外星人也將这个系统用作固定发电厂,在他们的母星上发电。”
“飞行器的 “眼睛” 由安装在象限或任何他们希望看到的位置的电光透镜组成。”
“屏幕状的显示器安装在控制台,导航员可以同时观察飞行器周围的所有区域。这包括无需改变位置就能使用的放大透镜。”
“还有大约肘部高度、一英尺厚的窗户。”
“考虑到构成飞行器主要部分的电容器外壳的四个或更多壁板或极板,这个距离是必要的。”
“窗户有一个虹膜式的百叶窗,这样当它关闭时,允许静电荷均匀流动。”
“使用高压电作为推进手段的想法,其实並不新鲜。”
“特斯拉在 19 世纪末奠定了基础,隨后有像托马斯?汤森德?布朗这样的著名人物继续研究,他在 1923 年发现了后来被称为比费尔德 - 布朗效应的现象。”
“托马斯?汤森德?布朗是加州高级研究所的保罗?阿尔弗雷德?比费尔德博士的物理学学生。”
“布朗注意到,当两个带有高压直流电的极板被电介质隔开时,负极会自行向正极方向移动。”
“换句话说,汤森德?布朗发现,通过给电容器充上高压,可以產生人工重力场。”
“他製造了一种特殊的电容器,在极板之间使用了一种厚重、高电荷积累(高 k 值)的电介质材料,发现当充上 7 万到 30 万伏的电压时,电容器会向其正极方向移动。”
“如果正极朝上,它会减轻约 1% 的重量。”
“他將这种运动,归因於静电诱导的重力场在电容器的 oppositely charged 极板之间起作用。”
“到 1958 年,他成功开发出一个直径 15 英寸的模型飞碟,能够举起超过自身重量 110% 的物体。”
“朗的实验开创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后来被称为电重力,即通过使用高压电荷来控制重力的技术。”
“早在 1952 年,一位空军少將观看了一场演示,在演示中,布朗让一对 18 英寸的圆盘翼型悬掛在旋转臂的两端飞行。当通上 5 万伏的电压时,它们以每小时 12 英里的速度绕行。”
“大约一年后,他为一些空军官员和多家主要飞机公司的代表展示了一组直径 3 英尺的飞碟。”
“当通上 15 万伏的电压时,这些圆盘在 50 英尺直径的轨道上飞得如此之快,以至於这个项目立即被列为机密。”
“《国际航空》杂誌后来报导说,当充上几十万伏的电压时,这些圆盘的速度可以达到每小时几百英里。”
“布朗的圆盘在其前缘的一根线上充上高正电压,在后缘的一根线上充上高负电压。”
“当电线使周围的空气电离时,圆盘前方会形成密集的正离子云,后方会形成相应的负离子云。”
“布朗的研究表明,就像他的电容器的带电极板一样,这些离子云会诱导出一个从负到正方向的重力的力。”
“当圆盘响应其自身產生的重力场向前移动时,它会携带其正负离子云以及相关的电重力梯度。”
“因此,圆盘会像衝浪者在海浪上衝浪一样,在其前进的重力波上行驶。”
“t. 汤森德?布朗的同事梅森?罗斯博士这样描述圆盘的工作原理:“布朗製造的飞碟没有螺旋桨、喷气发动机,根本没有任何活动部件。”
“它们会在自身周围形成重力场的变化,这类似於把它们放在一个山坡的斜坡上。”
“电重力飞碟会创造自己的『山坡』,也就是局部的重力场扭曲,然后带著这个『山坡』向任何选定的方向以任何速度移动。”
“布朗的一个飞碟里的乘员,无论转弯多么急,加速度多么大,都不会感到丝毫压力。”
“这是因为,飞船及其乘员和负载都对局部重力场的波状扭曲做出同等反应。”
“儘管怀疑论者起初认为,是负离子撞击正极產生的压力推动了圆盘,但布朗后来进行的真空室测试证明,即使没有这种离子推力,也存在一种力。”
“他没有提出理论来解释这种非常规的电重力现象,只是说它既没有被广义相对论预测到,也没有被现代电磁理论预测到。”
“然而,最近的理论物理学进展为这一原理提供了相当直接的解释。”
“根据亚量子动力学这一新颖的物理学理论,重力势可以有两种极性,而不是一种。”
“標准物理学认为重力场以吸引物质的重力势阱的形式存在,而亚量子动力学预测,重力场还可以以排斥物质的重力势峰的形式存在。”
“此外,它预测这些重力极性应该与电极性直接匹配;带正电的粒子(如质子)產生重力阱,带负电的粒子(如电子)產生重力峰。”
“因此,与传统理论相反,电子会產生排斥物质的重力场。”
“电中性物质仍然具有引力,因为质子的重力阱略微超过电子的重力峰。”
“因此,亚量子动力学预测,布朗圆盘后方的负离子云应该形成一个排斥物质的重力峰,而圆盘前方的正离子云应该形成一个吸引物质的重力阱。”
“当向圆盘施加的电压增加时,重力势峰和阱会变得越来越明显,它们之间的重力势梯度也会越来越陡峭。”
“用罗斯的话说,飞船会发现自己处於重力山的斜坡上。由於已知重力力会隨著这种重力势斜坡的陡峭程度而增加,增加的电压会在圆盘上诱导出越来越强的重力力,並沿正离子云的方向作用。”
“圆盘的行为就好像被一个非常强大的重力场从其正极之外的一个看不见的行星大小的质量处牵引著。”
“1952 年初,布朗提出了一项代號为 “温特黑文计划” 的提案,建议军方开发一种具有 3 马赫能力的反重力战斗飞碟。”
“1956 年,一家私人航空情报公司 —— 国际航空研究有限公司编写的一份题为《电重力系统:静电运动、动態反重力和重心控制的解释》的情报研究报告指出,早在 1954 年 11 月,空军就已开始计划资助研究,以实现 “温特黑文计划” 的目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