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44章 夏眠假说  让你做短视频,你科普黑暗森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儘管我认为,“將殭尸人工智慧作为这个悖论的解决方案” 这一观点,在不同具体场景下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但它同时具备 “合理性”、“令人不安的可信度”,以及 “十足的恐怖感”。”

“事实上,“在核心文明周围主动创建这类『殭尸人工智慧屏障』” 的想法,在某种程度上是所有场景中最可怕的 —— 正是因为它作为 “防御和长期稳定手段”,看起来是如此合理。”

“同样 “合理却可怕” 的,还有 “文明可能会因『人们更愿意与殭尸人工智慧共处,而非与传统亲友相伴』而逐渐瓦解” 的想法。”

“与那些 “散发恶臭的活死人殭尸” 不同,人形机器人或虚擬实境聊天机器人,往往会被视为 “更好、更安全的伴侣”。”

“你的文明会 “在自动运行中逐渐解体”,因为对大多数成员而言,文明已不再有任何有用的用途。”

“而这场 “殭尸末日” 的到来,並非源於意外或鲁莽,而是源於 “刻意的漠不关心”。”

“宇宙的空旷,对於文明是一件无比可怕的事情。”

“在无数遥远的恆星和古老的星系之间,这个悖论呈现出一种令人不安的寂静 —— 在本该充斥著外星文明对话声的地方,却一片沉寂。其他人都在哪里?还是说,只有我们(人类)独自存在?”

“理解这个悖论的关键在於,它源於这样一种假设:与地球相比,宇宙浩瀚且古老,很可能存在大量与地球相似、甚至比地球更古老的行星。既然地球孕育了生命,那么这些行星中也应有许多能孕育生命。”

“但这个悖论的核心並非 “宇宙中是否存在生命”,而是 “是否存在我们目前能够观测和探测到的生命”。”

“显然,这个 “可探测” 的標准是动態变化的 —— 因为我们探测生命(或智慧生命)信號、跡象的能力在不断提升。”

“所以说,就像前面我们讲的那样。当我们提到 “智慧生命” 时,主要指的是 “技术文明生命”—— 即那些能够留下我们可探测的技术痕跡的文明,比如无线电信號或戴森球群这类巨型结构,而非智慧海豚,甚至是处於铁器时代的外星文明。”

“这个悖论,这个名称其实有些问题,它的名字没有那么恰当。”

“首先,没有人真的认为它是一个 “真正的悖论”,人们只是注意到,对许多人来说,一个如此浩瀚且古老的宇宙,按理说现在应该早已遍布古老文明,而我们也理应能探测到它们 —— 这种 “理应存在却未被发现” 的状况看似矛盾。”

“其次,將其与恩里科?这个(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同时也是氢弹的共同发明者)联繫在一起,也有些牵强。”

“这个本人並不认为这是一个悖论,目前已知的资料中,他仅在一个场合简要提及过这个话题 —— 他只是认为,文明往往无法存续太久,很可能在自我毁灭(比如通过战爭)前就走向终结,而且星际殖民或许並不现实。”

“考虑到他参与过氢弹的研发,且在人类登月之前就已去世,他对人类的生存概率和银河系扩张前景持些许悲观態度,也就不足为奇了。”

“我认为,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这也是科学界的普遍观点,儘管也有不少著名学者持不同意见。”

“不过,在人类登月后,情况发生了变化:当时我们对太空探索的前景相当乐观,而且北约与华约之间爆发核战爭、让文明毁於核爆的可能性似乎也在逐渐降低。”

“於是,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这个问题 —— 在 “星际旅行可能实现”“技术未必是定时炸弹” 的背景下,各种猜测应运而生。”

“生物学家哈特提出,生物学和达尔文进化论的一个核心观点是:生命会试图扩张、繁衍,並在任何可能的地方寻找新的生存空间,最终占据银河系的每一个角落 —— 如此一来,它们的存在应该是我们无法忽视的。”

“因此,任何对这个悖论的解释,要么需要说明 “它们为何无法实现这种扩张”,要么需要说明 “它们有能力扩张,却选择不这样做”。”

“哈特的討论还从 “事实 a” 展开 —— 目前我们没有確凿证据证明外星文明存在,当然,这一点存在诸多爭议。”

“这个悖论的诸多解决方案中,有一类试图证明外星文明 “无法扩张” 或 “不愿扩张”。”

“另一大类则认为,外星文明 “能够且愿意扩张”,但生命(至少是具备技术能力的智慧生命)极为稀有,或是出现时间太晚,导致目前的宇宙基本处於 “空荡” 状態,但这种空荡不会持续太久。”

“这个悖论的另一大主流观点阵营认为,“不存在悖论”,因为外星文明已经抵达地球,且相关证据確凿。”

“总体而言,我们的这个悖论这一系列大討论始终基於一个假设:目前我们没有关於外星文明存在的確凿证据(即前文提到的 “事实 a”。”

“我对於这个悖论更倾向於,怀疑。”

“我想强调的是,我之所以倾向於怀疑,並非因为我认为外星文明不会造访地球,而是因为我无法相信 —— 如果它们真的有能力抵达地球,却会刻意隱藏行踪,不与我们接触。”

“所以,为了满足各位的好奇心,今天我们也会探討一些解决方案,解释为何即便外星文明已在地球,且留下了痕跡,我们仍可能无法发现它们。”

“第三大主流观点阵营认为,“我们无法发现证据”。”

“这类观点包括:我们无法意识到地球上的某座山其实是智慧生命的造物;外星文明上一次造访地球是在一百万年前,相关痕跡已被掩埋。”

“来自平行宇宙的外星访客是隱形的;它们的信號经过高度加密和压缩,或是信號形式与人类认知截然不同,以至於在我们看来,这些信號只是白噪音或自然现象,等等。”

“综上,关於 “我们为何看不到外星文明”,主要有三大阵营的解释:”

“1:它们极为稀有;”

“2:它们难以被观测或探测到;”

“3:我们不愿或无法发现它们。”

“此外,还有一些解决方案存在交叉,或不属於上述任何阵营。”

“在之前的讲述中,我们曾按阵营对这些解决方案进行分类,话不多说,让我们开始吧。”

“那么,我向各位提出一个辩证的新假说,它的名字,叫做蛰眠假说。”

“这个理论的灵感是从近年来的观测数据里诞生的,属於 “外星文明大多处於休眠或蛰伏状態” 这一广义类別,在我的假说里,外星文明休眠的目的是为了存活到一个能更高效利用资源的时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