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年头老鼠还有別的生物,可是猖狂的很,而那些干菱角,等到粮荒时,也能顶上一两顿。
所以放在地上,那就有点糟蹋粮食了。
自然不会怀疑周远,毕竟这几天周远都是身体不好,大多数时间都是躺在床上。
而周艷又是太小,哪怕垫著凳子都是够不著。
到后来周远虽然澄清了这个事,但秦梅也不可能跟孩子认错。
这小子气了一宿,今早一起来,就跑到一里外的邻村去了。
那该是周远的外婆家,听周老四说,二伢子是经常往那边跑。
毕竟以前两个老的在的时候,过去能混点好吃的。
等到晚上,也就差不多回来了。
很少会留在那边过夜的。
当然,周远没注意的,周老四说的是前几年。
以前周老四给林家赶鸭子的时候,肯定不止一个人,至少得两三个人,两条船,在外面才能互帮互助。
那个时候,周老四就是亲朋故旧轮流喊著帮忙。
也就等於喊过周远的舅舅去打零工,所以那几年两家关係不错。
自从解放后,秦家两个老的也走了,现在关係已然不那么近了。
这也正常。
因为周老四的关係,林家把几十只种鸭,全部留给了周家村。
隔壁村子一点好处没有,估计总有人在里面说閒话了。
这就像后世,同样是给老板打工的,干同样的活,老板给一个伙计开一万,只给他开两千,要是有人说几句閒话,隨便谁心里都不舒服。
周老四说以后没鸭子养了,也就是这么回事。
一开始林家把鸭子交给周家村的时候,周满仓那些人,也是提议集中起来,像是往常赶鸭子一样,春天孵蛋,然后交给一两个人,赶到湖里觅食。
到年底大家平分。
但总有眼皮子浅的,在里面说怪话。
甚至还有人詆毁周老四贪污了鸭蛋。
后来又换了一种办法,反正是鸭子少,就五十只,所以只在近处放了,每天鸭蛋点数,几天一分,还是有人说怪话。
鸭子这玩意,產蛋不像母鸡,身上还是带著点野性的。
游到哪,感觉哪个芦苇窝隱蔽,就下到哪。
所以赶鸭人得跟著鸭群后面捡鸭蛋。
总有漏的,那些人就是拿这个说事。
周老四哪怕脾气再好,也是不愿背这种贪污的名头,所以他已经跟村里提过几回了,不准备再接赶鸭子这个活。
按照周老四想法,也就是反正现在分地了,大不了就好好种地,懒得去沾染这些麻烦。
所以周远想著学赶鸭的活,除了得说服他爹周老四外,还得想办法到哪去找一群没有麻烦的鸭子。
要是还照以前那样,动不动有人说閒话,那別说周老四了,就是周远他都不会答应揽那个活。
好傢伙,要是背了那个名声,以后大风小雨的,一家人就別活了。
周远有个想法,他把希望放在工作组身上。那么一大片芦苇盪在那,要是不想著利用起来,也是太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