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问几个问题,都是被周远以不清楚,不知道为由给打发了。
边上的路同志笑眯眯的掏出一包金陵牌捲菸,对著老莫同志示意了一下,老莫赶紧摆摆手,老路同志自顾自的划燃火柴,点燃了香菸。
另一个小姑娘已经低著个头,在那耸肩偷笑了。
“不是,杨同志,你怎么觉得我一个小学徒会知道这些事的?”周远眼见著姓杨的还要再问,实在没忍住,不耐烦打断了他。
“哧···”李慧同志可能笑点比较低,却是忍不住笑了出来。
但周远却是一脸懵逼,真不是他想著得罪这个杨同志,关键是他真不知道啊。
这些该属於工作组的统筹记录,问他一个小学徒干嘛?
姓杨的脸色不好了起来,他把钢笔跟小本本塞进了口袋,却是双手抱胸,看向了舱外。
“哎,小同志,听说你是新组建的养鸭场工人?怎么青石镇那边很適合养鸭么?”三十多岁的老路性格可能沉稳一点,眼见著船舱里气氛沉默,却是又对著周远询问了起来。
对这个,周远就不能用“不知道”这些来回答了。
他认真的点点头说道:“咱们青石镇呢,是个圩田区,四面要么是湖泊,要么就是河道。
夏汛冬枯。
像是这段时间,鸭群就是外湖当中觅食,那水面····
就是圩田里面,也是沟叉纵横,水道很多。
所以在养鸭上面,可以节省不少食物。
並且咱们这边靠著金陵。
金陵的盐水鸭,一直就是地方名菜。
有市场自然常年就有人养了。”周远说完这话,姓杨就更加鬱闷了。
这杨同志是才从学校出来的。
这点看衣著就能看出来,路同志跟外面战士们身上穿著军衣。
就是老莫,周远还有那个卫生员李慧身上穿著的也是衣,也就顏色不同。
这个杨同志身上却是一身笔挺中山装,在这呼呼的冷风之下,冻的像个孙子。
估计这也是杨同志想著找周远谈话的原因。
关键你谈话就聊点周远熟悉的,知道的啊。
哪怕就是问周家村有多少户人家,多少只鸡,周远也能说个一二三出来,不会像刚才那么生硬说不知道。
就像路同志问的事情,哪怕周远也说不出详细信息,但总归能搭上几句。
“听说青石镇有人想出来一种菱形缝製手法,可以把鸭绒做成衣服,老保暖了,是有这么回事吧?”李慧眼见这周远不难说话,索性也加入了聊天。
从这边到青石镇可至少要一天呢,如果路上那种要拆的竹网多的话,那可能一天都到不了。
至於为什么都是小火轮,从青石镇去金陵的时候,需要两天多。
而回来,路上的时间则是一天半的样子。
一个是空船满船的区別,再就是从这边去金陵,属於逆流而上。
而从金陵回来,则是顺流而下了。
而且这小火轮应该是光头时候巡逻用的,夜航的灯光什么的,都是齐备。
要是路上不耽搁的话,估计今天晚上就能到达青石镇。
“也是胡乱想出来的,不过布的问题,咱们这边解决不了。
缝进去的绒毛,虽然不会从线缝当中走绒了,却是容易从布眼当中漏出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