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已经有不少人察觉了毕自严的真实意图,但大家都很默契地没有提及免税的问题。
大家明面上反对的依旧是毕自严“財赋归一、一体出入”的政策。
其实歷朝歷代的改革来来去去无非就是那几招,清查田亩、打击豪右这些,谁都知道,但知道是一回事,愿意去做,能够做成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眾臣心中无可抑制地滋长了怀疑,从一开始来看,似乎皇帝也並不知道毕自严的奏疏內容,毕竟皇帝方才的愕然,也不像是装的,皇帝现在对毕自严的態度也说不上多好。
但慢慢反应过来的眾人又很难不怀疑皇帝跟毕自严这廝是串通好的,说是將內帑也收归太仓,但最后又给皇帝留出太仓一成的钱財,那么不就是转一圈,皇帝也没啥损失啊,这不是只有他们五部的私库被夺吗?!
皇帝不愿意在钱的时候找户部批条子,难道他们五部就乐意了吗?到时候事事受户部掣肘,他们岂不是要仰其鼻息,毕自严不就真成宰相了吗?!大家都是尚书,凭什么你可以高人一等?!
“陛下,內库与外库分设本就是我朝惯例,毕景曾此计有违祖宗成法,臣恐其將致天下大乱,还望陛下三思啊!”礼部尚书来宗道言辞恳切地说道。
好傢伙,祖宗之法终於登场了,朱由检面色微微一变,老朱对子孙后代最大的期盼就是守成,所以制定了极为完备的祖训。记录了大明的国策、为帝之道、皇帝与宗藩的关係、礼仪典章制度等。
这玩意本来是老朱给后代皇帝准备的启蒙书,是教后世子孙怎么当皇帝的,但没想到却被群臣百官用规训和限制皇帝,成为了大明朝的政治正確,如果是要脸的皇帝还真的会被这玩意给唬住,但朱由检还真不是那么的要脸,所以祖训他不打算听。
“国家財税乃国之根本,干係重大,断容不得分毫差池,须得老成持重之人担纲。毕自严行事轻佻浮滑,只知譁眾取宠,既敢以危言耸听之语誆骗圣听。望陛下明察,莫为其一面之词所惑!
臣今冒死弹劾毕自严,实因其才德不堪户部尚书之职,伏望陛下另选贤能,以安国家財赋之重!”前户部尚书,现在的东阁大学士郭允厚一脸正气地说道。郭允厚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但怎么看都像是在公报私仇,报復毕自严抢了他的户部尚书位置。
此时毕自严的脸色变得有些难看,內阁一共五个阁老,已经有四个都站出来反对他,其他五部尚书也没有任何一个支持他的。
哪怕他早有预料,也依旧对於这种情况感到非常的失望。满朝公卿,竟然都是一群蝇营狗苟之辈,只计较个人得失,不顾丝毫家国大义啊!
朝廷的勛贵武將依旧在掛机,不过却比平时精神了不少。
平时这群文臣装得跟个二五八万的,哪里像是今天这样一个个气急败坏的?朝堂已经好一段时间没有这样热闹过了。
不过他们大都也是不支持毕自严的,谁家没有些个隱田隱奴啊?看他这架势,真有点嚇人。每逢改革,那些个文臣不好拿捏,最后出血的还不是他们这些武勛?!
然而就在大部分勛贵都在观望的时候,英国公张维贤却进场了,在眾人惊诧的目光下,他出列,站在一大群文臣之间行礼道:“陛下,臣以为毕尚书所言极是,国家兵事糜烂,正是因为財用不足,若不行变法,则大明危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