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养老的问题
元宵灯会真的太热闹了。
陈光明的衣服店也迎来一波波客人。
今天他们几乎是全家出动,才勉强能应付。
陈光明也有点低估衣服的销售速度了。
天还没黑,成衣就全都卖完了。
就连那些新款衣服,都没了。
而且基本上都是元宵节这一天卖掉的。
显然,元宵灯会除了乡里的人,还吸引了不少镇上的人,这些人手头有钱,买新款衣服也不会那么心疼。
甚至,陈光明还听到有人说这儿的衣服又好看又便宜的,当然他们对比的是镇上的百货商店。
比起百货商店,这些新款衣服確实算便宜的了。
把成衣卖完后,陈光明和林雨溪也能歇一歇,把摊子交给林雨溪的那些姐妹后,两个人也能逛逛灯会了。
这一次,他们没有再跟著元宵灯会。
只是站在街边看著过去后,就没有再逛。
真的是今天太累了,走不动了。
夫妻两个回去把店关了后,大家一起回去。
回来之后,两个人连忙去看孩子。
现在小傢伙已经能喝点米糊,但还是以喝奶为主。
幸好大嫂那边的奶量很足,林雨溪不在的时候,小傢伙都是蹭大嫂那边的奶,倒也没有饿著。
似乎是感受到母亲的气息,小傢伙咿呀咿呀的叫起来,伸手往母亲的方向。
林雨溪连忙过去把孩子接过来餵奶。
看著小傢伙用力的小模样,林雨溪满脸心疼。
最近几天太忙了。
她都没办法好好陪陪孩子。
等到林雨溪餵好孩子,陈光明连忙把孩子抱过来。
两个人逗弄了好一会儿孩子。
等到孩子想睡了,才让大姨抱到隔壁房间去睡。
夫妻两人这才鬆口气。
隨后,两人才有空理自己的事情。
由於钱太多了,他们只能用麻袋装著。
“先休息吧,等明天再点。”陈光明忍不住道。
这么多钱,都不知道要点到什么时候。
林雨溪也感觉太累了,就点了点头躺下了。
等到第二天。
两人早早起来去吃了早饭。
今天两夫妻就没有出去,打算在家里休息一天。
乡里面的元宵集市还没有散,
其他人一大早就过去忙活了。
不过比起昨天,今天肯定不会那么忙。
而且,乡里的服装店已经步上正轨了,就算两夫妻没过去,肯定也能正常卖货,刚好也趁机看看情况。
接下去,这服装店肯定是要交给林雨溪的几个姊妹一起做的,两个人都是忙人,不可能一直看著店铺。
现在的孩子就是吃了睡,睡了吃。
等孩子又睡著后,陈光明和林雨溪去理昨天还没有算好的帐,因为昨天钱太多了,他们只能用麻袋装。
两夫妻把钱倒出来数。
最后那些零钱不算,总共有三千三百一十元。
去掉成本,大概也能赚个两千块。
日入两千块,还是第一次一天赚这么多钱!
两夫妻都很高兴。
那一排房子真的买的太值了。
这个元宵灯会,他们少说赚了四千多块。
而且现在衣服店的名声已经打出去了。
接下去乡里只要买衣服,肯定都会到他这里来买。
每个月赚的钱肯定也很可观“接下去就是梅龙溪集市了。”
“我们要不要也去梅龙溪买个房子开服装店。”
林雨溪期待道。
看她小財迷的样子,恨不得把衣服店开遍全镇。
“梅龙溪卖不了成衣。”
“过去摆摊卖点小商品和儿童开襠裤还行。”
“成衣的话,你忘记师傅和蔡师伯他们都在呢。”
陈光明摇摇头。
林雨溪听闻反应过来,吐吐舌头。
“而且,梅龙溪只是一个村,除了集市的时候热闹一点,平时的时候人不多,肯定撑不起一个服装店。”
林雨溪也知道没戏,点点头。
镇上有百货商店,村子又撑不起来,只能在乡里开服装店,倒是可以看看其他乡能不能开个服装店。
“不用急,接下去按部就班做就好。”陈光明道。
现在一切还是要围绕作坊进行。
只有生產出衣服,卖给百货商店才最稳妥。
“嗯,知道了。”林雨溪点头。
她的任务就是管好作坊和帐目,绝不能出错。
等到晚上的时候。
大家回来后也都到了陈光明这里聚聚。
这段时间其他人也都在集市其他地方摆摊,虽然不可能和陈光明相比,但也赚了不少。
经过一年多的锻链,大家都能在不依靠陈光明的情况下,独自摆摊赚钱,也能渐渐支撑起自己的门路。
当然,大方向上,大家还是习惯来问问陈光明。
如果能一起干,肯定比单打独斗强。
他们这次过来,就是为了梅龙溪集市的事情。
二月二的日子也不远了。
陈光明就又把自己的决定说了一遍。
可以过去卖儿童开襠裤和小商品,跟去年一样就行了,虽然赚的会少一点,但比拉货还是强不少的。
大家说好后就先回去了。
歇了一天,陈光明隔天开始去拉布料和碎布。
皮边角料包也快没了,要让赵上峰送些过来。
最近这段时间做的成衣全都在元宵集市的时候消耗掉了,必须要抓紧再多做些衣服出来,送到百货商店和胡青山的衣服店去,作坊一下子就忙碌了起来。
陈光明现在事情已经做顺了。
每天除了送货外,就是在外面跑跑运输,
大多时候他还只是去牵个头,交给其他人去跑。
过了正月之后。
稽查队也再次开始设卡了。
原本日子过得还算平静。
但就在临近农历二月时,一个消息传到三家村。
年前被抓到的陈大伯和陈光智已经判下来了,陈大伯被判了十年,陈光智则被判了三年。
听到了这个消息,陈大伯家里哭声一片。
没多久,就有人过来喊人,说是老太太病倒了,让赶紧过去瞧瞧。
陈父听了后,那是赶了过去。
请了医生去看,只是说受了些刺激,缓缓就好了。
陈光明等人那时候都在忙,后面过去看了。
直到很晚的时候,一家人才回去自己家里面休息。
第二天。
陈父又过去瞧。
瞧著情况好一点了,就先离开忙自己的。
但就在下午的时候,大伯母娘家的两个兄弟就上门来了,要和陈父谈谈给老太太养老的问题。
堂屋里的气氛有些凝重。
张家舅父坐在方凳上,抽著自卷的旱菸,
另一个舅父则紧锁眉头,他方才把要求挑明了。
意思就是,现在大伯父和陈光智被抓进去了,留下大伯母和一个女孩子,没办法照顾老太太了,要让陈父接过去养著,等到大伯父出来了再轮流给老太太养老。
他们说话也留了点余地。
还特意说等大伯父出来后就轮流养老。
毕竟当初可是说好了,老太太跟著大伯父过的。
但是大家都知道,这都是十年之后的事情了。
所以陈父必须先养老太太十年。
陈父听了著眉,確实给老太太养老也是他的责任,只是当初不是这么说的,让他心里有些不舒服。
当初分家时白纸黑字写得清楚,爹娘都是跟著大哥过的,老宅也归了大哥。
这些年大哥当家,老太太的事他也基本没插手。
如今大哥一进去,这担子就甩过来,要他一力承担十年,说是十年后再说,可十年后老太太还在不在、身子骨如何、大哥出狱后境况怎样,都是未知数。
陈光明站在父亲身后。
他一直没有说话。
但是两个张家舅父时不时就看向陈光明。
他们都是知道陈光明能耐的。
虽然他们是跟陈父说,但他们知道肯定也要看陈光明的意思,如果陈光明不愿意的话,事情就难办了。
他们可是经常听妹妹说起陈光明的那些事。
其余人此时也是看著两位张姓长辈。
直接接过来家里住?
肯定不行。
且不说家里地方本就不特別宽,家里两个孩子刚出生不久需要安静环境,单单是作坊和运输队的事情,陈父就是重要帮手,陈母更是作坊的顶樑柱。
把奶奶接过来,就要占用陈父或陈母一个主要劳动力在家照顾,到时候作坊和运输队根本就忙不开。
场中除了两家人,还有陈村长和干部们。
大家也在想这件事。
陈光明现在可是整个村子的领头人。
如果陈光明这边受影响,那整个村子肯定也会受影响,所以他们下意识站在陈光明的角度想问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