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校场上,人群中嘈杂的声音渐渐安静了下来,显然,眾人都被新式火銃巨大的威力所震惊。高衡对士兵们道:“这支火銃叫四四式,按照西洋纪年来命名,也算是表彰卜弥格和南怀仁等西洋传教士的功绩。以后只要是兴华製造局生產出来的新式武器,一律以此规律来命名。”
高衡將火銃放回了托盘,又拿起一桿手銃道:“有了新式的火銃,製造局又生產了新式的手銃,这些武器在不久的將来將会全部换装全军。”
实际上,手銃相对於步銃来说,生產要简单很多,主要是銃管的生產能节约大量的时间。原因很简单,钻头的行程缩短了很多,在同等时间下,能钻出更多的手銃銃管。
四四式手銃,高衡也试验过了,射程超过三十步,在五十步以內对无甲目標仍具有杀伤力。在十步的距离上拥有极高的破甲能力,但凡是十步以內,就算是三层重甲,也是一样破开。
所以,综合考虑,高衡决定先让製造局生產一批手銃装备给全军將士,手銃的生產比较迅速。目前製造局的火銃工坊已经应用了蒸汽机,但只有一台,所对应的生產线也只有一条。这种生產线的效能,卜弥格经过测算,在不出故障的情况下,一天可以生產一支步銃或者两支手銃。
按照高衡的设想,以后最少要铺设十条线同时生產,这样工坊一个月就能產出三百支步銃,但这还远远不够。目前,流水线生產对於兴华製造局来说有两个瓶颈,一是各道工序生產速度不匹配,比如生產銃管很快,但是銃机製造很慢,即便是生產出十根銃管,但却只有一个銃机,依然只能装配一桿火銃。
解决这个问题,製造局目前只能用笨办法,蒸汽机应用在钻管上了,只要放两个工匠看著机器就行。剩下的人集中起来全力以赴生產銃机,把銃机的数量提上来。但这终究不是解决方案,唯一的办法就是投入更多的蒸汽机生產线,將其应用到銃机的生產中。包括衝压、拉弯、打磨等等工序,將銃机的產量和銃管匹配起来。
另一个方面就是提供动力源的蒸汽机,高衡也明白,现在的蒸汽机只是原始型號,各方面还不是很成熟,宋应星已经在加紧研製更好更成熟的型號,如果蒸汽机技术能进步一些,產量还会进一步提高。
高衡要求也不高,至少工坊要保证一个月一千杆火銃的產量。这样,一年之內,才能完成所有士兵的换装。高衡展示了新式火銃和手銃,引起了士兵们的阵阵欢呼,作为战士,最重要的就是有趁手的兵器,这也是士兵们在战场上的信心来源。现在,製造局有了如此神兵利器,兴华军的战斗力將会大幅提升,这是事关战士们性命的事情,怎能不振奋人心。
在高衡的要求下,火銃工坊利用这一条生產线,集中力量优先生產手銃,先提供给骑兵和哨探队的精锐使用,务必保证每个人都能有两桿手銃,这样在战场上,骑兵就有了远程打击的能力,两桿手銃相当於骑兵可以连发两箭,只要命中目標,凭藉四四式手銃的威力,可以使对方立刻丧失战斗力。
只不过目前的產能还比较低,一条线一个月只能生產六十支,高衡让宋应星一边研究新型號的同时,將老型號先量產几台,组装几条简易的生產线。原先的火銃工匠们由程平统一率领,也別閒著,人工加上机械,一起上,把手銃的產能先提上来。爭取半年之內,给全部骑兵换装。
除了火銃之外,孙氏兄弟研究的铁模法铸炮也取得了新的进展。製造局內部形成了一种竞爭比赛的氛围,火炮工坊和火銃工坊暗自较劲,西洋人取得进展,华夏人自认为智商和动手能力並不比西洋人差,自然要迎头赶上。几乎是前后脚,当卜弥格和南怀仁的新銃搞出来的时候,铁模法也取得了初步成功。
孙氏兄弟用铁模法铸造了一门中型火炮,该炮以大將军炮为原型,铸造完成之后在新式火药的加持下进行了试射,射程比原先的普通大將军多了五成,耐久度可以超过三十发。並且为了增强机动性,在高衡的建议下,他们给火炮装上了四轮车底座,方便火炮的移动。
这四轮车非常有讲究,一方面是將传统的木轮外部包裹了一层橡胶製作的外壳。高衡將其命名为轮胎,这种厚厚的橡胶外壳包裹后,能明显感觉到轮子的移动轻盈了许多,並且富有弹性,在通过凹凸不平的地形的时候,震动大幅减小了。
不仅如此,四轮车底座也很有讲究,在炮身的下方设置了一个类似磨盘一样的装置,叫做枢机。枢机內部的结构由各种连杆、齿轮和铁製的升降台构成。横竖方向皆有手柄,可以旋转连杆,带动齿轮运动。
这是为火炮调节方向和高低所用,有了这种装置,炮兵就位的时间被大大缩短。在战场上隨机应变的能力也大幅提高。彼时的火炮,如果要调整射击方位,需要炮兵们合力推动火炮,调整射击方向,重新设置炮位。
但有了这种四轮磨盘车,火炮进入固定位置之后,可以进行三百六十度旋转,哪怕是敌军突然出现在阵地后方,火炮也能在士兵的操纵下迅速调转方向,朝后射击。这可以说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完全改变了炮兵的作战模式。有了这种四轮磨盘车的加持,兴华军炮兵在战场上如虎添翼。
高衡要求孙氏兄弟儘快將红夷大炮版本的四轮磨盘大炮给研製出来,这种四轮磨盘车,应用於重炮上才有意义,像是小型佛郎机这种两个兵就能抬起来的火炮,也没必要配备这种装置。
火銃火炮在发展,兴华军的鎧甲製造工作也上了一个台阶。从安南人那里缴获的木盔基本上就是摆设,遮风挡雨可以,但是到了战场上几乎没有任何防御能力。高衡早就想把头盔给全部换装了,好在盔甲的製造比火銃要简单一些,蒸汽机应用之后,衝压板甲就提上了日程,虽然西洋样式的板甲对於鳞甲或者甲来说防御能力不是特別好,但是胜在生產方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