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4章 未雨绸繆  烈火南明二十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这样的朝廷还有什么存在的必要,这种狗朝廷亡了才好,都到什么时候了,竟然还在爭权夺利。”崇禎十七年的夏季,註定是不平凡的,中原大地因为各种战乱生灵涂炭自是不用多说,各方势力也在暗自较劲,可谓是云波诡异,鹿死谁手犹未可知。

兴华军安插在广西的哨探队將来自北边的各种消息不断传递到谅山府,同时为了更好地收集情报,甚至有数名哨探队成员主动请缨,深入到广东地界打探消息。另一方面,蒲德曼的商队也没閒著,自从上次被东印度公司偷袭损失惨重之后,蒲德曼就將工作重心放在恢復商队实力这一方面。

好在,经过兴华军的努力,当时击败安东尼奥之后就抢修了一批商船,后面又从吕宋夺取了一些商船,再加上新安港恢復之后,船厂重新建立,加上吕宋带回来的造船工匠,马上就投入生產,大船暂时生產不了,小船还是没问题的。

所以多方补充之下,蒲德曼的商队重新恢復了规模,甚至比以前还要多出数艘商船。这可让蒲德曼喜不自胜,立刻开始了贸易活动,正好中原局势混乱,谅山府的盐和粮食都是紧缺物资,蒲德曼这时候做生意,可以卖一个好价钱。

当然,做生意只是一方面,蒲德曼也放了些人在广州府,一方面是为他打探商业情报,比如哪种商品的价格高,蒲德曼就会倒卖哪种商品。另一方面这些人也等於是为兴华军打探了来自南明朝廷和北方的各种情报,这些情报信息匯总到谅山府军衙,让高衡等人还原了华夏大地的全貌。

进入夏季之后,因为兴华军的不断扩大和换装工作的持续进行,高衡將兴华军军衙改为兴华军军部,扩大了职能范围。並且设立了对应的机构,比如军部当中设立了作战部、后勤部、赞画部等等职能部门。

景昭主管后勤方面的事务,成子龙自然是赞画部的领导,作战部由高衡亲自统领,主抓將士们的训练和作战任务。按照这个模式,未来,兴华军军部的部门还会不断扩充。

与此同时,进入夏季之后,宋应星那边也传来了好消息,蒸汽机的改进有了巨大成果。实际上,蒸汽机的一个重难点问题就是气密性,如果不能將蒸汽更高效率地转化为动能,蒸汽机就不能说是成功的。好在,高衡提出的理念深刻影响了宋应星,那就是橡胶的使用。

虽然橡胶这种东西並不是高衡发明的,而是自古以来就有人在不断使用。但是真正將橡胶的功能发挥到极致的,可以说当今世界,兴华军是首屈一指了。比如兴华军四四式火銃的复合弹簧,比如四轮磨盘大炮的车轮,还有將士们军靴的鞋底,都是用橡胶製作的。

宋应星立刻將橡胶应用到了蒸汽机的製造当中,现在的蒸汽机不是气密性不好吗?那就用橡胶製作的密封圈进行密封,橡胶的延展性好,又有气密性,正好用来製作密封圈,在蒸汽机上使用之后,气密性大大提高,损失的动能已经大幅度缩小,如此蒸汽机的效力大大提高,完全可以应用到生產活动之中了。

製造局立刻组织量產,先期生產五台,优先应用到火銃的生產之中,先把火銃工坊的產能拉上来再说。

而军部则加紧对將士们的训练,尤其是水师,未来的战爭中,水师將会是一支决定性的力量,虽然战舰不能开上陆地,但是战舰的运载和投送能力却是陆军没法相比的,特別是在水师强大的情况下,只要是有海洋河流的地方,水师就能畅通无阻,將需要投送的兵力,完完整整投送到所需要的地方,总比陆军长途行军好,耗费大量体力不说,还要担心遭遇伏击。

军部之中,高衡正拿著新鲜出炉的各方情报和眾人议事。景昭年轻,看见关於南明方面的报告之后,立刻拍案而起,破口大骂起来。

成子龙嘆息道:“內斗就会亡国,亡国还要內斗,若是这样下去,我看,这个南明小朝廷也坚持不了多久了。”

高衡一愣,成子龙这话好像在哪里听过,只是一时间想不起来,后世的时候,肯定是有史学大师说过类似的话,而且就是用来点评明代党爭的。明代党爭这个毒瘤,一直到南明建立还在內斗,东林党和其他党派加上皇权反覆碾压。

本来南明若是能凝聚人心,集合半壁江山的力量,反攻北方真不是梦想。彼时的北方,大顺政权、大清国、大西军並立,各方之间也是互相爭斗,互不统属。若是南明能齐心协力,肯定能把这些势力各个击破,可是到了这个时候,南明朝廷內部还是爭斗不休,白白错失良机,这也就是弘光政权为什么一年就灭亡的原因,这种情况下还不能並肩作战的话,败亡也就没有悬念了。

今日的情报正是关於弘光政权党爭的。原来,东林党人一直以来想要推荐的继承人就是潞王,可是谁能想到马士英这傢伙竟然在最关键的时候背叛了东林党。搞得史可法等人非常被动,说好的事情突然变卦,连史可法写给马士英的信都变成了他向福王邀功的投名状。

当福王被江北四镇的大军护送到南京的时候,准备拥立潞王的东林党大臣们彻底傻眼,在强权的威慑下,只能默认了这个事实。

可是江北四镇的兵马进了南京之后,包括马士英在內的文臣武將依旧是不干人事,这些人不思进取,不好好打理朝廷不说,反而是醉生梦死天酒地。福王也是个扶不起的阿斗,进南京登基算是他这一辈子最高光的时刻。但这个时刻就像是流星一般短暂,他一上位,就开始过皇帝癮,要把以前没享受过的都享受一遍,哪里会理会国事。

如此一来,四镇总兵作为大军阀把持朝政,不仅如此,四个人也不是一条心,互相爭斗。东林党又不甘心福王即位,把潞王晾在一边,想著如何推翻福王,拥立潞王。马士英一党又要保福王,保住福王才能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

结果就是弘光朝廷,武將乱、文臣乱,皇帝自己也乱。朝堂上骂不绝口,朝堂下更是什么手段都使出来了。可是大家忙於爭斗的时候好像忘了一件事情,半壁江山都落入敌手,他们不思考怎么收復失地,怎么还自己闹起来了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