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厂子是你叔叔一辈子的心血,更是我们几百號工人吃饭的傢伙!”
“你不能拿大家的命开玩笑!”
办公室里,气氛瞬间降到了冰点。
三双眼睛,死死地盯著纪明川,充满了不解和反对。
纪明川没有急著反驳,而是看向了技术员朱行舟。
“朱工,我问你,我们厂生產的那些跟別的厂比,质量有优势吗?”
朱行舟愣了一下,隨即苦涩地摇了摇头:
“没……没有。设备太老了,精度差。”
“全靠老师傅们的手艺撑著,质量只能说勉强过得去。”
“那价格呢?”纪明川又问。
高鸣抢著回答:
“更没优势!我们是大厂,成本高,管理乱,卖得比那些乡镇小厂贵多了!”
“人家根本不买我们的帐!”
“这不就结了?”
纪明川摊开手。
“一个质量没优势,价格没优势,我们还抱著它不放,那才叫等死!”
“我们要做,就做別人做不出来的!做能让我们挺直腰杆赚钱的东西!”
“那……那我们做什么?”金盛下意识地问道。
纪明川一字一顿,吐出了四个字。
“数控工具机。”
办公室里,再次陷入了死寂。
金盛和高鸣一脸茫然,显然没太听懂这个时髦的词。
但朱行舟的脸色,却瞬间变了。
“数控工具机?!”
“纪厂长,你……你没疯吧?那是什么东西?”
“那是国家重点项目才敢碰的玩意儿!”
“一台进口的数控工具机要几十上百万美金!”
“我们……我们连工资都发不出来,我们拿什么去研发?”
高鸣也反应了过来,嚇得直接从椅子上站了起来。
“不行!绝对不行!这是烧钱!不,这是拿钱往无底洞里扔!我反对!”
金盛更是气得浑身发抖,指著纪明川的鼻子。
“胡闹!简直是胡闹!小川,你这是在拿我们整个厂子的命运去赌博!”
面对三人的激烈反对,纪明川却显得异常冷静。
他缓缓开口:“我好歹是燕大机械系毕业的。”
一句话,让三人的气势都弱了半截。
燕京大学,那可是国內最顶尖的学府。
“金主任,朱工,你们可能不知道。”
“咱们华国第一台数控工具机,就是由燕大和第一工具机厂合作研製出来的。”
纪明川特意加重了“数控工具机”四个字的发音。
纪明川继续说道:
“我承认,我们国家,跟西方那些国家比,有差距,而且差距很大,至少五十年!”
“但是!”他话锋一转,眼神变得灼热,“技术,是可以实现弯道超车的!”
“朱工,你听说过『几何误差补偿』这个概念吗?”
朱行舟茫然地摇头。
这个词,已经超出了他这个时代技术员的知识范畴。
“工具机的精度,取决於很多因素。”
“製造过程中的误差,热变形產生的误差,切削力导致的误差……”
“这些误差源头太多,想要靠提升硬体製造水平来完全消除。”
“以我们目前的工业基础,不可能!”
“但我们可以换个思路!”
纪明川站起身,在小小的办公室里踱步,声音充满了蛊惑性。
“我们可以用软体算法来修正硬体上的精度不足!”
“比如空间误差建模法、误差矩阵法……”
“我们可以建立一个精准的数学模型,让工具机的数控系统自己去计算和补偿这些误差!”
“简单来说,就是我们造不出那么精密的齿轮和导轨。”
“但我们可以让机器自己『变聪明』,自己去纠正因为不够精密而產生的错误!”
“只要这个算法足够牛逼,我们的工具机,就算用著二流的硬体,也能做出世界一流的精度!”
“给我时间!”
“我敢保证,我们厂造出来的工具机,精度能领先全世界!”
一番话,说得朱行舟和金盛、高鸣三人目瞪口呆。
他们听不懂什么误差矩阵,什么数学模型,但他们听懂了最后一句话。
用二流的硬体,做出一流的精度!
领先全世界!
朱行舟作为一个技术人员,瞬间就明白了这套理论背后所蕴含的顛覆性意义!
“厂长……”
他的声音带著颤音,“你说的……用算法弥补硬体……这真的能实现?”
“能!”纪明川斩钉截铁。
“厂长!你要是真懂这些,我朱行舟这条命,今天就交给你了!”
“以后你说怎么干,我就怎么干!我亲自给你打下手!”
金盛看著状若疯魔的朱行舟,又看了看一脸篤定的纪明川。
他咬了咬牙,像是做出了人生中最重要的决定。
“好!既然老朱都这么说了!我信你!”
“工人们那边,我去一个个谈!”
“我保证,在转型成功之前,生產线绝不会停!”
“剩下的订单,保质保量,一定完成!”
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最后的高鸣身上。
高鸣的脸上,冷汗直流,他扶了扶眼镜,镜片下的眼神变了又变。
最后,他一跺脚,一咬牙。
“干了!”
“不就是钱吗?外面那些欠我们货款的王八蛋,我去要!”
“厂子要研发,总得有启动资金!”
四只手,在烟雾繚绕的办公室里,重重地握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