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平话音未落,议论声便嗡嗡响起,如同盛夏午后的蝉鸣,密集而嘈杂。
本书首发101??????.??????,提供给你无错章节,无乱序章节的阅读体验
“君主意志?”一个身穿深色窄袖、腰悬短剑的法家士子率先站起:“法者,国之权衡,天下之准绳!秦以法立国,以法强兵,未来之君既为秦君,岂能舍法而求他?主次之分,不言自明!法为骨,律为血,其余不过锦上添之点缀耳!”
话语斩钉截铁,带著不容置疑的锋利,引得周围几位法家代表微微頷首。大秦自孝公时期就是法家为主,距今已经百余年了。
用儒家的思想扎他们自己,那就是——祖宗之法不可变。
“荒谬!”一声清喝打断了法家的宣言。身著洗得发白、打著补丁的葛布短褐的墨者排眾而出。
“君权虽重,然上同於天志,下合於民心!兼爱非攻,尚贤尚同,方是治世根本。尔等法家严刑峻法,刻薄寡恩,视民如草芥,焉能为『主』?若未来君王真欲融合百家,当以我墨家『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为心髓,方能铸就万世太平!”
墨者的话鏗鏘有力,目光炯炯地扫视全场,几个角落里的墨家子弟挺直了腰板。
“哼,墨家空谈兼爱,不识稼穡之艰,不晓仓廩之实,何谈兴利除害?”
皮肤黝黑、双手粗糙如树皮的农家汉子瓮声瓮气地反驳:“民以食为天!君王意志再强,也需五穀丰登方能支撑。我农家『播百穀,劝耕桑,以足衣食』,此乃立国之本!”
“若无我农家精研农时、改良农具、广开阡陌,尔等法家之律、墨家之爱,皆是无根之木,无水之舟!这『主』之一字,当属我农家!”
“诸位未免太过功利了!”一位宽袍大袖、峨冠博带的儒生朗声开口,丝毫不顾及他们才是最功利的那一批。
“治国平天下,首重教化!礼乐刑政,仁义为本。法家失之於苛,墨家失之於俭,农家失之於末。唯我儒家,正名分,定伦常,导民向善,使君臣父子各安其位,此乃长治久安之大道!君王意志,当以仁德为依归。融合百家?当以我儒家『仁』『礼』为纲,方能纲举目张!”
他的话语引经据典,自有一番气度,周围几位儒生面露得意。
一时间,小院中唇枪舌剑,你来我往。
法家的“法”、墨家的“爱”、农家的“本”、儒家的“仁”,如同几股激流猛烈碰撞,互不相让。
空气中瀰漫著思想交锋的火药味,各派代表的面孔在激动中涨红,试图压倒对方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
角落里,几个阴阳家、纵横家的代表则冷眼旁观,眼神闪烁,似乎在寻找介入的缝隙,或是在心中默默衡量著未来的风向。
陈平站在木案后,脸上依旧掛著那副圆融的笑意。
法家的执行力,墨家的组织力,农家的根基,儒家的凝聚力……都是力量。
而未来那位君王需要的,正是如何將这些力量拧成一股绳,服务於一个强大的帝国。
就在爭论渐趋白热化,几乎要变成纯粹的意气之爭时,陈平轻轻拍了拍粗糙的木案。